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语感培养之索隐

2014-03-12费田春

语文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古诗文语感情感

○ 费田春

(成都市泉水路小学校,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古诗文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2001年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可见在背诵优秀诗文总量上是相当大的,而且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让儿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中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要求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凑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1]可见,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比例增加,教学要求逐步提高,内容逐趋丰富,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古诗文的重视以及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由于古诗文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属于一类较特殊的课文,语言文字上是古汉语;表现形式上,含蓄、精练、节奏强、跳跃大;叙写内容上,反映的是古代人的文化生活、思想情感与意蕴,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再加上小学生较低的认知特点,这些都给小学生解读、体味古诗文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因此,在新课改中,搞好古典诗文教学也就成了我们亟待探索、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关于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历来众说纷纭,介绍这方面经验的文章很多,非常有益,值得借鉴。笔者经过近二十年来小学语文的教学,认为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感培养十分重要。

二、语感培养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作用

纵观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语感培养是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它可以培养人格,塑造能力。[2]84我们来看,孔子主张“六经”培养“笃信好学,死守善道”的君子。北宋张载认为“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经学理窟·义理》),主张用儒家的传统教材来变化学生的气质。朱熹主张用历史故事、道德诗歌养成儿童觉得自然应当如此的气氛、态度。这些谈的都是通过语感来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人的本然自我塑造的活动,即培养自己的能力。

刘勰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心雕龙》)明代文论家徐祯卿说:“情者,心之精也。”“既动于中,必形于声。”[3]68这说明语言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再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这些无数令后人敬仰的“仁人志士”。他们受到了古代教育的影响,既是语言大师、文学大师,又不愧为做人的大师。可见,在中国古代语文教育中,语感培养了人的高尚人格。

既然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那么,现代的语文教育更应重视语感的培养,尤其是关于古诗文的教学。小学阶段是一切语文能力、语感体验的积累阶段,是进行语文语感培养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时期。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语感培养非常重要的,它乃为初高中、大学学习文言文的启蒙。学生通过大量诗文言语材料的学习,积累起一定量诗文的感知经验与诗文内涵,再配合老师的指导和点拨,形成一定程度的语感,从而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可以自身有效地去吸收语文知识和培养语文能力。因此,在现代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

三、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语感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语感培养其实可有两个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学生的自我培养。在小学的各个阶段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主要从朗读与背诵、阅读教学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的自我培养则主要侧重于锻炼朗读,积累语感经验;文章品读,加强意象及词语的积累以及课外学习古诗文等几个方面锻炼语感能力。

(一)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培养语感。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语感不可或缺的。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要求学生读出情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感受古文之美。指导学生朗读吟诵,首先教师要做好“范读”。在每一首诗的教学中,为学生做好朗读示范,教师要认真准备,仔细推敲,反复吟诵。其次,结合内容指导朗读技巧。在“停顿”上,要讲究语法停顿、感情停顿;“轻重音”上,要讲究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情感重音。能使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感染力较强的情感重音是重点。情感重音主要表现在强烈的节奏、激烈的情绪;“语速”上讲究缓急;“语调”上讲究高低升降、平直曲折等调。再次,给学生足够时间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到古诗文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声韵之美;体会到古诗文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魅力,使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到学习诗歌浓厚的兴趣。[4]121

背诵是诵读的更高一层,更能积淀文言语感,丰富文言阅读的能力。除要求学生背诵课本要求背诵的文章外,还要引导学生背短小精悍的诗、词、骈、赋。这样可以丰厚学生学习的内容,体味古文的华丽,行文的流畅,和谐的音韵。多次反复的背诵,随着学生生活阅历的增加,阅读面积的扩大,知识的丰富,学生对这些“精粹语言”的不断“回味”和揣摩,将会有新的领悟和体会,语言感受力和文化认同感也因此而大大提高。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揣摩比较,体味文言语感。小学课本中的古诗文,简单蕴含复杂,拙朴暗藏机巧,浅显隐藏深邃,是思想和艺术性都极高的佳作。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揣摩,揣摩诗中的字、词、句,揣摩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情感智慧,切实品出诗味来。如王维的《鸟鸣涧》,其中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惊”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诗眼,我们可以对它作丰富的联想——由于月光太亮,使鸟儿感到十分的惊讶;或许是由于皎洁的月光来得过于突然了,引起了山鸟惊惶;或许是今晚的月儿圆得有些异样,使鸟儿莫名的惊恐;或许是鸟儿们为能依偎在暖融融的“家里”,借助今晚格外明亮的月色欣赏它们白天无法领略的美景而惊喜……多么丰富的画面、深邃的意境呀!若不仔细揣摩联想,仅理解为“月亮出来了,惊起山中的鸟儿”,这是多么平淡而又寡味,怎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呢?古诗中像这样的美句很多,我们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并花大气力加以揣摩品味,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岸”中的“绿”,“润物细无声”中的“润”,“僧敲月下门”中的“敲”,“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云横秦岭家何在”中的“横”,“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等等。

在教学中除引导学生揣摩,还要引导学生比较,比较中领会古诗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语感。如教学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诗文正面写吃鱼的人,侧面写捕鱼之不易,反映渔者的艰辛。小学生体会诗意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补充郑燮的《渔家》:“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入归船。拨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阳古岸边。”来教学,我们不用多讲解,学生就会体会出旧社会捕鱼人的痛苦生活。又如宋张俞的《蚕妇》反映人民生活苦难,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如果把它与唐末聂夷中的《伤田家》和宋梅尧臣《陶者》对比教学,就能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学生积累的诗词越多,语感能力就越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就会大大地增强。

在阅读教学古诗文时,联想和想象也很重要。语感教学需要大量形象思维参与,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更好地领悟作品,达到个性化的阅读。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们利用感觉联想、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积累——莲叶、荷花、炎炎六月的太阳等物象,使诗歌形象通过不同的感官——视觉向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沟通与转移,理解为“习习微风送来了莲叶荷花缕缕的幽香,在这炎炎六月的暑天,真是沁人心脾,凉意顿生,令人心旷神怡啊!”;还可以利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联想和想象,理解为“朝阳冉冉升起,清风徐徐吹来,灿烂的阳光把金丝眼缕撒满了莲叶荷花,湖面上泛起了阵阵红波绿浪,空气中回荡着悠扬悦耳的渔歌……”这就在光和色上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而且凸现了景物的动态美。这样,学生从联想和想象中体会到古诗文语言无穷的意味,增强学生语感能力。[4]121

在阅读教学古诗文时,学生切身情感体验也很重要,情感体验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5]91叶圣陶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验,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在教学时,教师把自己的体验的经验、方法和技巧,教给学生,而不是直接注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比如创设情境,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是比较好的方法。如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一》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尤其是农村学生自然会情随意迁,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自己就会想象到农村人的生活场景:初夏,人们白天下田去除稻田里秧苗的草,晚上搓麻织布。村庄里的“儿女”即年轻男女都不得闲着,各自“当家”,各行其是。那些不会耕织的孩子们,也不闲着。他们喜爱劳动,“也傍桑阴学种瓜”,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自我培养语感

1.多听、多读、多比较,积累语感经验。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语感经验的总结,语感是经过长期的言语积累而成的。周振甫先生认为,只有熟读背诵大量的古文诗词,把词语在各种语境中意义都熟悉了,才能达到“立体的懂”。

因此,对古诗文的语感教学,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学生要多听、多读、多比较,提高朗读水平,适当开展古诗文的朗诵比赛、收集流传的佳句、写古诗文的语感随笔等。

2.加强词语及意象的积累。文章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活字”、“活句”等关键词语,常引领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旨,体现全诗的艺术形象。学生深刻理解这些词语,会增加他们对语言美的感受,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品读文章时,加强词语及意象的积累,夯实语感学习的基础。如“菊花”、“酒”、“明月”等。

3.默读,形成理性的语法习惯和逻辑思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要学会默读,将“读”与“思”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注重自己的思考,形成理性的语法习惯和逻辑思维,在思考中感受语言,理解语言,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要求学生在作文时,运用古诗文,积累古诗文,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力。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语感的培养有明确要求。语感是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培养就是通过语言材料,借助各种言语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内化的语言能力。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关系着今后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可以大大增强语文教学的魅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地探索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为学生打好语感基础,为他们今后语文学习具备更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明刚.中国古代语文教育中的语感培养及启示[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07(1).

[3]雷友,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法实用全书[M].重庆人民出版社,1994.

[4]王宝平.诗歌教学中的语感生成[J].甘肃科技,2007(9).

[5]陈向春. 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J].长春大学学报,2005(8).

猜你喜欢

古诗文语感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