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吾尔族散曲家贯云石《小梁州·秋》教学设计

2014-03-12蒋英厉蓓蓓

语文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散曲秋景维吾尔族

○ 蒋英 厉蓓蓓

(新疆医科大学 语言文化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贯云石创作风格的三大成因,学会分析作品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移情法。列举描写秋天的古典诗句,营造浓浓的秋意、秋的文化,将学生引入一个欣赏秋景,感受秋文化的情境中去。

2. 诵读法。“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在诗文的教学中则尤为突出。本篇是文学史上的名篇,反复诵读可使学生感受到文章感情之浓厚,意味之隽永,文辞之优美。

3. 设疑讨论法。写景诗重在抒写作者的情志与意趣,但这种抒写往往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精巧的构思,富有情感与哲理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疑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1.介绍贯云石的代表作及其经历。

2.通过贯云石作品风格的成因,说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的历史是悠久的,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传统。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特殊的意蕴。而秋天,代表着丰收,代表着成熟,也代表着沧桑与悲凉。有人说“秋是四季中意蕴最丰富的一个季节”,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把自己的满心欢喜,一腔离愁,寄之于秋色之中,留给我们许多名篇佳句。

老师来诵读咏秋的名句,大家猜猜作者:(出示课件)

1.问:有人在风中登高,他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2.问:有人在夕阳下悲叹: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3.问:还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 《山居秋暝》

教师总结引入新课:

不同的人眼中的秋景不同,杜甫感到时光飞逝、壮志难酬的悲凉!马致远感到漂泊的孤独与苍凉!王维却感受到秋雨的清新。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去感受一个金灿灿的秋天。

K(二)品读文章,整体感知

配乐,教师诵读《小梁州·秋》,学生整体感知。

(三)作者介绍

这首散曲的作者是贯云石,他是一位维吾尔族作家,在散曲创作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传奇人生。贯云石短暂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武双全的官二代。

贯云石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祖籍北庭(新疆吉木萨尔),在元大都出生,长大。贯云石的祖父阿里海涯在元世祖平宋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封了湖广行省左丞相,并赐给了世袭的爵位。父亲贯只哥托庇祖荫,先后在南方担任军政要职;而贯云石幼年,一直生活在大都,作为维吾尔族贵族受着良好而又特殊的教育。贯云石的外祖父是精通汉学的维族名儒廉希闵。贯云石从小就常跟随母亲住在廉家的别墅“廉园”里学习射箭、马术练习武艺,廉园内有两万多卷藏书,使贯云石从小就受到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的熏陶与严格训练,既精通骑射,又博览群书为以后用汉语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维吾尔族小翰林

两年后,贯云石回到了文人荟萃的元大都。二十二岁的贯云石成了廉园的中心人物。他的让爵,在大都传为美谈;他的诗词散曲,在诗界崭露头角。然而他自己并不满足。他拜当时的文坛盟主姚燧为师,结识了程文海、赵孟頫、袁桷这些前辈,认真地向他们学习,得到他们的赏识。姚燧很少表扬别人的文章写得好,却连连称赞贯云石并多次在太子面前荐举贯云石,二十七岁的贯云石就被任命为翰林侍读学士,这是一个能直接向皇帝提供政治见解、参予制订国家政令的要职。成了赤县神州第一个维吾尔族的翰林学士。他充满信心,积极参政,直言敢陈。仁宗空许为“往往切中时弊”,却不予采纳,反而触犯了一班反对改革的权贵。此时,姚燧已辞官家居。贯云石深感自危,也清醒了许多。这位任职刚一年的“小翰林”,毅然称疾辞归江南,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第三阶段:推销维药的芦花道人

贯云石南游途中经过梁山泊。喜爱一个渔翁用芦花絮成的被子,渔翁要他用诗来交换。他略加思索,吟出了一首《芦花被》诗广为流传,贯云石用它换取芦花被的事也传为佳话。贯云石干脆就取了“芦花道人”的别号,开始了十年浪迹江湖、专心创作的新生活。贯云石一生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但是对于风光秀丽的杭州西湖情有独钟,有多首散曲都是描写西湖的湖光山色之美。

(四)鉴赏评价《小梁州·秋》

刚才老师给大家诵读的就是他辞官后描写西湖美景的代表作。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绘画美,(提问)这首曲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现在让我们一起展开想象,置身画中,走进贯云石的内心世界。

二次展示诗作(课件)

提问1:作者描绘的秋景包括哪些景物?(学生概括)

生概括:芙蓉——菊花——枯荷——鸬鹚(板书)

钱塘江——斜月——新雁

小组讨论:

提问:你们小组认为哪个秋景写得最有味、最美?为什么?

学生概括

教师总结:

远景——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请,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写作者在雷峰塔上远望钱塘潮,(出示钱塘潮图片)钱塘潮自古就被视作天下奇观,大潮来时气势雄伟,潮声震天,景象非常壮观,潮退一切又归于宁静。作者的思绪随着大自然的脉搏一起跳动,经历了雄壮而又回归宁静,最终被南归的新雁带向远方。秋天的寥廓,诗人心胸的开阔、舒展就是通过这样无尽的画面表现出来。

提问:第一组同学认为近景的写作具有清新之美,第二组同学认为远景写作既有雄壮美,又有宁静得美。哪一段更好呢?

学生回答:大自然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整首诗短短几句,从几个角度表现出了西湖秋景的不同风格。既清新宁静,又雄壮辽阔。应该说整首诗的写景都好。

教师总结:好,真是贯云石的知音呀。《小梁州·秋》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清新美丽和雄壮辽阔兼具。作为贯云石的代表作最能体现他的散曲清丽中有豪放刚柔相济的风格。

《小梁州·秋》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清新美丽和雄壮辽阔兼具。体现了作者散曲清丽中有豪放刚柔相济的风格。

贯云石在西子湖边度过了他一生中创作散曲最旺盛的时期,风光秀美的山川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南方清新秀丽的民歌成为他创作土壤。

提问贯云石豪放风格成因呢?

对比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提问:同样写秋景,这两支散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马致远写的景色是萧瑟的,苍凉的。

贯云石选择的景色是富有生机,辽阔的。

教师总结:作者笔下的景物能够反映他的内心世界,贯云石在辞官归隐后没有惆怅、失落而是开朗、豪放。贯云石把维吾尔族的豪爽、率真、愉快的传统融入散曲创作中,形成了与汉族作家不同的风格。所以他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

教师提问:各民族读者喜欢贯云石的原因很多,有人欣赏他的才华、有人钦佩他的人格,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欣赏他什么呢?

(五)拓展练习

写一段话,表达你对今天学习的作家或作品的评价。

(六)教师总结

贯云石不仅是维吾尔族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多年潜心向汉族师友学习,将维吾尔族豪爽、刚健的个性融入散曲创作,为中华曲苑开创了美丽豪迈的新天地,也在我国各民族互相团结、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七)让我们怀着一颗景仰的心,再次诵读《小梁州·秋》(学生领诵,齐诵)

猜你喜欢

散曲秋景维吾尔族
摄影·美好安徽
维吾尔族手艺人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秋景
新时代呼唤新散曲
散曲创作刍议
读散曲说散曲——《中华诗词》散曲栏目《曲苑新枝》琐议
画秋天,写秋景
羊艾茶园秋景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