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2014-03-12石博文
○ 石博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中国社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成果显著。一方面,整体社会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措施不断加强,也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人口红利在近年得到集中体现,社会各阶层能够有效配置相应劳动力,使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很好融合,促进了中国经济迈向新高。尽管如此,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每年动辄600万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造成了中国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的现象。
中国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并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在中国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背景下,在高校扩招的一系列政策,在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逐渐出现的问题。有些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大学扩招,自1999年,中国施行高等院校扩招政策至2003年,扩招政策之后的第一批本科院校学生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且一直持续至今。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中国的大学生就业经历了大体两个阶段:1.计划经济时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政策,大学生就业有高度保障,而且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国家施行的是“三包”政策,即包劳动力指标、包工资指标、包当干部,该阶段大学生就业属于政府行为,不存在所谓的岗位缺乏问题;2.2002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显而易见,中国自高校施行扩招政策之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是自200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相较于1999年在三、四年的时间内总量巨大增加,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实际上,国务院办公厅已经早在2002年3月就发布【2002】19号文件,转发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文件指出“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该文件确定了大学生就业的性质。从此,大学生就业难作为一大社会焦点问题,持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也因其特殊性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自2002年开始,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新闻开始屡屡出现在各大媒体和网站的首要位置,凸显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性。从北京大学陆步轩经营“眼睛肉店”,到山东大学生竞聘济南市环卫局城肥二处挑粪工,再到每年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的公务员考试,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生面对的工作岗位竞争是多么激烈,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中国政府和老百姓的面前。
针对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观点:
观点一:高等教育的问题。中国自2002年开始施行扩招政策,大学生数量呈几何倍数上升,挤压了就业空间。还有由于扩招政策,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教育路线,本就相对缺乏的教育资源,在面对如此规模的受教育群体时,不能够有效分配,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而不被用人单位录用。
观点二:大学生自身问题。其一是大学生自身素质,除了在校期间必备的专业素质外,用人一再重申:希望新入职大学生能够踏实、敬业、有责任心、讲团队协作等,而大学毕业生刚进入就业市场,明显缺乏上述素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人单位不倾向招录此类毕业生。其二是大学生择业观念,相关数据一直显示,我国东部就业好于西部,东南地区好于北部地区,因此,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宁愿选择暂时性在东部地区失业等待就业机会也不愿到西部地区就业,这也正是对教育投资回报率的考虑,才使得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也对大学生选择工作岗位起到很大的影响,也正是该原因导致每年的公务员考试竞争如此激烈。
观点三:宏观经济形势对就业的影响。
自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也逐渐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国家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拉动就业,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地区就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等。但是,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始于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是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由于整体经济形势的不景气,导致企业业务量急剧下降,进而影响到就业市场。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达5年,仍有人们认定当下应被称为“后危机时代”,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
中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我们应该从多方面考量,避免因为视角单一,而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简单定性。
首先,应该正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属于阶段性问题。参看计划经济转型很重要的一个事件是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是中国根据整体经济结构和国家需要针对资源有效配置进行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排除了约5000万就业者,而后,进行的国有部委改革和事业单位转轨、企业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并在后来的实践中证明该项举措的重要意义。国有企业职工的下岗分流,虽然在当时为很多人所不解,但是在后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证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中国的经济不会在后期取得如此大的进步,所以,阶段性的困难是保护长期发展的一种必要手段。目前,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视为中国转型期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否由市场决定大学生就业?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是在保证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增加消费劳动内需和满足社会的上大学意愿的背景下提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梯队建设,如果再回到精英教育的时代,必然引起社会的倒退,引起经济消费的回落。
其次,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有全局意识。有学者批评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强,实则每一个行业都对从业者要求敬业、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等素质要求,不能只针对大学生做如此要求。还有学者批评大学生眼高手低,一心往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而不愿到西部和乡镇企业就业,只要考虑一下大学生四年时间的读书成本就可以理解大学生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性很强。投入更多精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加大力度发展中西部经济,更好发展建设区域经济,大学生就业的区域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最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在该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都在互相适应和调整过程之中,在深化改革、推进社会转型的基础上,更好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夯实改革开放成果,为社会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大学生就业矛盾问题也会逐步淡化,并最终得到解决。习近平在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和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进行考察时说:“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性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可以看出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只有社会进一步发展了,就业的问题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姚裕群.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J].人口学刊,2008 (1).
[2]王涛.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探析[J].职业时空,2009(12).
[3]搜狐网:http://learning.sohu.com/20130515/n3758974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