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视阈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反思与优化

2014-03-12于海燕许晓晴姚黎英张永利

医学与社会 2014年8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医学生医学

于海燕 许晓晴 于 淼 姚黎英 张永利

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15701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的普及和重视,这种医学模式主张从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综合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该医学模式不仅代表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更标志着医学道德的进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人的尊重,不仅重视人的生物生存状态,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职业价值观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等逐渐成为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重要标准[1]。在当前时代背景与医学模式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和优化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涵、途径、方式和目标,使医学生树立人本主义的职业价值观,已成为医学院校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追求目标。

1 医学生人本主义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涵

1.1 人本主义与医学生职业价值观

人本主义理论作为美国当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人本主义既反对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需求与本性,又批判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只研究病症及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故也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其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和高度统一,主张必须从人的本性和内心需求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医学是人的医学,其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生物—心理—社会这一医学模式下,有必要把人本主义的思想引入对医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对疾病不仅要进行生物学因素的分析,同时要进行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调整病人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生存状态和适应能力,最终使其恢复健康,适应生存的主客观环境。

1.2 医学生人本主义职业价值观的内涵

职业价值观是主体对于工作意义的认识,它包括了工作倾向、工作需求以及职业伦理系统等,是个人对工作所追求的条件、程度和目标水平[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医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指南[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务工作者要以患者为中心,不仅要关注患者身体的疾病和缺陷,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不仅要关注患者个体,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家属和社会;不仅要有行为上的一致,同时也要有意识上的共鸣。

鉴于此,对医学生进行人本主义职业价值观教育,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育宗旨和基本原则,把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为使医学生全面适应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需求,在整个医学教育和医学实践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完整的人本主义价值观要素、方式和社会化过程,使医学生树立人本主义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该价值观既使医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充满憧憬,将人本主义的内容通过言辞、行为、人格及情感外化于患者或社会,又能通过多重化人格而内隐于自我,形成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职业价值与人格成熟一体化的过程。促使医学生真正实现对医学技术的学习与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并重,把人本主义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医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各方面。构建对医学生人本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科学体系,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容,不断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医学生进行人本主义职业价值观教育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表现。它既遵循了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也同时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借鉴国际有益经验,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意义上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优秀医学人才,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准。

2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人本主义反思

2.1 传统教育模式强调社会服务功能,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认识不够完善

对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传统教育理论是以社会本位理论为基础的,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医学生(被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个体的发展须以社会的需要为目的,更多地强调社会服务功能。这种教育模式没有对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作出正确的认识与把握,在强调社会目的的同时对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不足,用一偏向的社会化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因而不能科学地促进教育的发展,最终也会导致对教育发展重要动力的错误理解。随着人们对社会历史和教育实践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价值观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意识到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互为目的和手段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坚持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个人自身的发展只有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个人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发展也只有建立在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也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将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强调个人发展是社会化的结果,同时强调社会需求必须通过个体的认知和内化才能真正转化为个体的社会素质。在教学实践上,既要重视社会价值也不忽视完善人格的目的价值,真正以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全面发展为中心。同时,加强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沟通,强化社会的道德需求向医学生个体道德需要转化。

2.2 传统教育理念对医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个性发展认识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人是一个不定体,完全可以通过外力作用加以塑造,通过教育可以决定人的可能发展。这种理念毫无疑问地忽视了人的本质,忽视了人是一种超越生命的社会存在,具有超越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这种教育理念过于关注一定社会价值下的人的社会性,忽视了生活本身的意义。这种以把医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必然导致对理论灌输的过分重视,割裂了医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获取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导致医学生对社会现实充满困惑和矛盾,对未来职业的期许和渴望降低,从而丧失了创造美好未来的能力。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不仅是让医学生学会服从、适应和服务于未来职业的客观需要,更要走向人文关怀,促进其人格完善和个性发展。积极的职业价值观可使主体有更好的专业认可度、学习自主性和工作能动性,能够主动地进行专业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4]。

2.3 在教育渠道上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缺少人本主义价值观教育的载体

在对医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注重道德伦理与理论知识的说教与灌输,更加注重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传递,这种教育模式是造成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它为医学生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引导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但我们更要注重把这些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人本思想内化为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并最终外化为行为。同时,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是一个不断升华和总结的过程,我们应以创新的精神去摸索人本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拓宽和延伸人本思想教育的渠道和途径。

3 医学生人本主义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优化

3.1 强化人本意识,运用目标导向理论,促使目标内化

当前背景下,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功利性、利我性、现实性与理想化的倾向,对未来职业的设计重视物质利益,轻视个人发展;重视个人享受,忽视精神回报;重视“病”的学习,忽视“人”的关怀。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因素增加,医患纠纷频发,暴力袭医事件时有发生,这让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奉献精神却越来越弱,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广和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不利的[5]。针对以上诸多现象,我们应在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人本理念,强化人本意识,帮其树立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引导其将个人职业价值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相统一。在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把社会发展目标和个人的发展目标相协调,最终引导医学生将社会目标转化为个人职业价值应有的奋斗目标[6]。运用目标价值理论,使其明确行为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接受自己所选择行为的后果,并为该后果负责,使其从自身经验中体会行为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促使自律习惯的养成。在目标导向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人本主义理论的内化,使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外化行为相一致。

3.2 突出“双主体”地位,尊重医学生的个性化与自主性

对医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活动,就其本质来说是根据职业价值观的内容进行的“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互动的过程。在人本主义理念下,教的主体性与学的主体性是相互融合的,统一于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认识到医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个性特征,理解医学生的合理差异,从个性心理和价值观形成的规律出发,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同时,要充分调动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把自律作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3.3 拓展人本主义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和领域,建构立体教育平台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的来源和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对医学生的人本主义职业价值观教育也应该大力拓展教育的渠道和领域,从课内走到课外,从校内扩大到社会,从现实世界延伸至虚拟世界,建构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教育平台。如借助“3G/4G”网络,将人本主义职业价值观的内容置于新媒体中,开辟网络交流平台,弘扬人本意识主旋律。

3.4 在人本主义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注重职业人格的形成

职业理想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要素,也是个体职业选择的出发点。当下的医学生正处于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的职业理想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职业的态度[7-8]。在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不仅要以目标导向促使其形成人本主义的职业价值观,同时也要注重其职业人格的形成。医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要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使自身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人文底蕴不断得到提高,并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把治病救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职责。逐步引导医学生形成关心人、关心社会、关注生命、关注人文、热爱生命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崇高职业人格。

[1]毛启刚.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8):621-622.

[2]唐小细,宋小花,杨满元.护士核心能力与其职业价值观关系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15):22-24.

[3]马艳艳.中医传统医德对护理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3,26(6):95-97.

[4]李秋洁,杨玉美.护工工作价值观与离职倾向生物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14):5-9.

[5]龙启成,朱立光,王前强.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及其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2,33(17):74-78.

[6]倪守建,崔玉玲,赵敏,等.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4(4):273-275.

[7]林岳新.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8]肖晓玲,张东华,胡秋秋,等.护士职业获益感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2):41-43.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医学生医学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