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初探
2014-03-12强晓梅
○强晓梅
(芜湖市繁昌县城关实验小学,安徽 芜湖241200)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基础教育评价与考试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但现行的评价及考试制度评价功能单一,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主体错位,与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一定差距。新课程评价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但是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过分依赖终结性评价,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重结果轻过程。许多人一直把评价与考试测验画上等号。他们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及经历和情感体验,忽视学生逐步进步的状况。二是评价主体单一。传统的学习评价往往都是教师评价,很少会有学生自评或学生互评,学生一般只能接受评价而无权参与评价,评价结论不客观、欠全面,学生对评价结果有时也不认同。三是评价功能弱化。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通过评价给学生分等级排名次,把少数优秀者从众多学生中选拔出来,其功能仍以鉴定、选拔为主,弱化了形成性评价具有的激励、反思等功能。四是评价方法量化。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形式是纸笔测验,喜欢用具体的分数评价学习结果,很少采用不同方法对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实质性的描述评价。
形成性评价既注重学习过程又注重学习结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学生根据同伴或教师的反馈,及时制定改进学习计划。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意义重大。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最初是斯克里芬使用的评价概念,但他没有给形成性评价一个确切的定义。随后,布鲁姆对形成性评价作了概括:“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明确了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他认为“形成性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对学习者分等级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陈玉琨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虽然学者给出的形成性评价概念各不相同,但都强调形成性评价更关注过程、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为师生提供教学方面的反馈信息,师生利用反馈信息修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可促进教师的教,又可促进学生的学,是一种双向活动。形成性评价注重发现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学生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为教学提供反馈,促使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1.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形成性评价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在个性特征、学习习惯、态度、兴趣爱好、知识能力水平、学习策略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他们的知识、智力和情感因素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评价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学生而言,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过程,学生需要复习和深化所学知识,强化与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是学生走向成熟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
3.评价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内容的水平进行评价,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师生合作评价;评价标准既有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又有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
4.评价的开放性。形成性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评价,以能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原则,不同于传统的为选拔、排序而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在评价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教师转变了角色,从传统的“考官”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评价活动是在自然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
5.评价的发展性。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活动进行记录和反思,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促进了学习。学生通过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思不足,调整学习策略。通过评价特别是同学互评及师生合作评价可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三、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特别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反馈功能。形成性评价可将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即教师和学生,使师生都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进步状况。学生可根据教师评价及同学互评的反馈信息,及时制定改进学习的计划和努力的目标。教师则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反思功能。形成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并促进其自我反思,使其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改进自己的学习。无论是教师评价、学生自评,还是学生互评,都可促使学生对前期行为进行总结,并对今后作进一步规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反思与总结习惯。
4.激励功能。形成性评价注重从多方面评价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合作学习、参与意识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性评价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认真工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教学热情,从而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5.记录功能。“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尤其是重视质性评价方法,如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方法,而且强调评价的日常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个体成长的点点滴滴,为科学诊断和调整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具体的依据。”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对教学的动态调控,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重要的在于强调其形成性的作用,注重发展功能。学生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发展性原则的核心思想。通过评价学生的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身心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发现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最终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发展。要反对仅仅为升学而进行的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发展性原则是学生评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
2.主体性原则。在评价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被评价的主体。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重视对学生主体的评价,调动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评价中教师要从传统的“考官”角色逐渐转变为学生合作者角色。通过实施以学生自评或互评为主的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规则的制定和调整,能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评价的实施标准、操作方法和对他们学习起的作用,从而能积极配合,使形成性评价有效进行。
3.多元性原则。评价应坚持多元化,要考虑到学生在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真实而全面地评价所有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有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测试、学生档案、活动记录等多种方式。评价主体上有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及学生互评。其内容既重视对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也要关注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评价;既要对课堂上的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课后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4.过程性原则。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对于学生的评价要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由于形成性评价即是过程性评价,所以过程是评价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作出正确评价。不仅要对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考评,也要对他们的思想变化过程进行评价,多角度评价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听课的专注度、预习、复习、对学习活动的参与、作业等学习环节对学习的效果有着很大影响,评价者可以抓住这些环节进行评价。
5.开放性原则。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促使人的全面发展,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素质都得到提高。无论是课堂表现观察、作业记录、测验、问卷调查等都是在自然的状态和开放、公开的环境中进行的,评价结果对教师、同学、家长和其他教师开放。
6.激励性原则。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小学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应当是促进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甄别和淘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会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评价学生时,要让他们能随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通过激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培养其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性评价注重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学生潜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体验每一点进步和成功的喜悦,产生进步的动力,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
7.可行性原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还要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应加重师生的负担,评价程序、标准及方法等要尽可能简洁明了,便于施行。如果评价过程过于复杂,那么师生就很难灵活操作,甚至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评价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在制订评价方案及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可行性。
五、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谓兴趣,是人们寻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可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形成性评价具备随机性,能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取得的进步,能有效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过程和心理动态。实施形成性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公正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和失误,学会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发挥学习主动性。实施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上可给予学生巨大的表现空间,使教学逐步成为一种有效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交流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整体参与能力及其情感态度,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绝大多数同学的兴趣。
2.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形成性评价,教师经常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测,作出评估,既可及时鼓励学生,也可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教师本着尊重个体差异的宗旨,设计出不同的检测目标;如果相同的目标,得出不同程度的结果,教师也应因个体差异而作出相应的评价,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特长,赞赏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赞赏学生为学习付出的任何努力,不应让学生有劳而无功之感。正是基于这一点,形成性评价要求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和学习过程,能同时让差生与优生在课堂活动中都“有用武之地”,那么,不同的个体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3.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强调“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今天,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教师急功近利,盯住某一次小型的终结性评价,而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个性发展和具备的接受能力,搞突击,走捷径,就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关心学生的长远利益,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依据知识结构的推进规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性评价是注重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观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考察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促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态度,有利于其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培养其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这一点上,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1]马永霞.教育评价[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2]布鲁姆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