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情方有真佳作
——读滑国璋《七九河开》有感
2014-03-12张福军
○ 张福军
(内蒙古纪检委,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我与滑国璋老先生虽然素未谋面,但却神交已久。最早知道滑老是在多年以前,当时一位好友拿来两幅字,写得古拙雄健、张弛有节,沉厚大气,落款为滑国璋。对于书画,我是门外汉,写已是不成,更别说鉴赏,但看到这两幅字,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及至后来,看到他的散文集《身边的美学》一书,又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老先生不但书画一绝,而且文章也写得如此唯美娟秀、情致深远。于是刻意了解了一下滑老的相关信息,这才知晓,原来滑老很早之前就驰名自治区诗界书画界,在内蒙古享有“第一才子”的美誉,滑老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尤其是滑老的书法、绘画,堪称一绝。
再后来,到了2007年,朋友特意来到家里,专门送我一部滑老新出版的大作——自传体纪实小说《七九河开》。这是一部滑老历时三年,全身心投入、用心灵创作的呕心沥血之作,是一个知识分子“几十年风雨路,尝尽人生百味,沥血告白亲情、友情、爱情”的心灵独白。全书共25万余字,作者以华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怀、独特的写作方式,非常细腻、真挚地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一生中跌宕起伏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将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欢乐、悲伤、求索、无奈等诸多人生经历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读后掩卷欷歔,感慨万千,久久不能释怀,为了书中主人公情感的刻骨铭心、凄美苍谅。这本书在2007年出版当年,即登上内蒙古畅销书排行榜,并荣获2009年内蒙古第二届出版(图书)奖和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七九河开》是一部难得的、真实反映人性的文学作品。是一部作者用心和情“不事雕琢而真情流泻,不加粉饰而心迹袒露”的情真意切的佳作,书中充满了对世事人情冷暖的感悟,对对亲情、友情、爱情意义的探寻,字里行间都倾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无论是亲情的浓厚、友情的真挚,还是爱情的悲壮,主人公都是在用心用情去写,字字朴素,句句深情,无不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执著,丝毫看不到刻意的雕琢和粉饰。在淳朴平和的笔调下,在包含深情的诉说中,我们感到了作者率性而为的一生中洋溢的真性情、真自我。
在作者眼里:“那些过往的生活记忆,经过时间的过滤和积淀,举凡剩下的一定是值得珍惜的,无论快乐还是痛苦,都具有审美意义。我试着把它们一一拾缀起来,或则把它们的审美内蕴开掘出来,或则把主观的审美色彩喷射上去,那些琐事便变得生动美好,并且有了思想意义。”正是缘于此,在《七九河开》整部书中,作者虽然所写的是一个普通人的平凡故事,一个普通人的平凡情感,但正是在对平凡故事的娓娓道来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爱恨恩怨,感受到了一个普通人对人生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七九河开》这部书以六座楼名作为每章标题,东楼、空中楼、楼上楼、冷星楼、方外楼、来雁楼,这六座楼是作者自己命名的斋号,是现实生活中不同时期的居所,更是作者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六座楼按时间顺序把发生的故事串连起来,从生命的开始,直到假想中生命的结束,人生中的每个阶段,作者都以一座楼来概括,“东楼”写了儿童时代,“空中楼”写了中学时代,“楼上楼”写了大学时代至第一次婚姻结束,“冷星楼”写了调动工作到热恋,“方外楼”写了再次结婚又离婚,“来雁楼”写了离婚后落寞的生活状态。从命运多舛却不失温情的幼年,到六、七十年代沉浮变幻的个人境遇,再到达观、本真的暮年,在书中,作者滑国璋以优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感,独特的写作方式,通过主人公内心情感情思的独白、表露,通过淋漓尽致地对不同人性的描摹,为我们叙述了一位普通知识分子的人生经历、情感波折和心路历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悲剧人生蕴含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辉。细读、咀嚼、品味《七九河开》这部书的过程,也是我们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仿佛在书中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找到了我们一生梦寐以求想拥有的率真与挚诚。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滑老对自己是这样评价的:“芝麻蒜皮,只要是我怀念的就写,最后连这本书是什么文体也说不清楚,唯一自信的就是真实。”没有创作主体的真诚,便没有美的作品,生造空文,勉强为之,肯定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而《七九河开》这部书的成功之处恰恰就是真实,整部书作者都是在用心灵、用真情在创作,是作者在“为情而造文”,处处洋溢著作者浓烈厚重的真情实感。全书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作者回首往事,历历细数,从平常事入手,从小人物落笔,用细腻的笔触,用心去感受,用情去体味,于自然平淡中写出了小人物性情的真,写得真率充实细微。无论是追忆父母,记录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回顾自己坎坷曲折的一生,感悟认知人生和生命的真谛,都是坦诚豁达地将自己的灵魂展示给读者,都是铅华洗尽脂粉褪尽后真性情、真自我的表露,字字精诚由衷,没有无病呻吟的娇柔做作,没有牵强附会的刻意美化。
在《七九河开》这部书里,作者长于叙事,但又不单纯地为叙事而叙事,而是充满了对人性的礼赞,我们在作者波澜不惊、心平气静的叙事中,看到了一个个立体而真实的人物,看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个人境遇中的爱恨、情感和挣扎。作者写这部书的初衷是:把一生走过的路回忆一下,把与我生活过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同事,把我爱的,爱我的,负我的,我负的人与事回忆一下。故此,虽然书中的人物很多,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坏人,每个人物在作者眼中都是美好并值得关爱的,不管是直爽纯朴的老姑、老婶、三姨、二舅,两次入狱又被判刑的“酒色之徒”官其格,还是志同道合的同学潘志成、陈芷清,给了自己以理想启迪的老师罗小琼、李嘉峨,甚至对竺青,那个小自己24岁的女学生,那个勇敢地冲破世俗羁绊给了自己生命之春,但当自己年老体虚疾病缠身时,又将他赖以生存的爱悉数收回的心中女神,作者也没有丝毫的怨恨和诋毁,有的只是理解、宽容和祝福。正如作者所说,她永远是那样的纯真、纯情,如果有来生,他还要找她。这些都体现了作者人性的本善、达观和率真,这和作者以宽容仁爱的态度对待世界对待人生有关。事实确也如此,“许多朋友来索字、索划,因着各种缘由,仅收取劳务费,甚至友情相送。”“二三密友相聚,浊酒相逢,纵谈人生快事,有的高声大嗓吟诗作赋,有的醉卧床上抑或呕吐地板……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现实生活中的滑老就是这样一个视富贵荣华若浮云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至情至性,与世无争,清贫自守,淡泊名利。
真性情方有真佳作。纵观《七九河开》全文,一处处文采斐然,诗情画意的描写,一个个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触及心底,扣问心灵的独白,加上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娴熟的艺术技巧,丰富的内心世界,使全书文字朴实不失典雅,简单却又多彩,总之,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七九河开》都不失为一篇难得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