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2014-03-12诸葛福民卞西春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性成熟内源负相关

诸葛福民,卞西春

(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山东青岛266510)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诸葛福民,卞西春

(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山东青岛266510)

研究探讨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的学生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并且心理健康各因素对主观幸福感各因素有显著预测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

探讨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有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被试,取自我校六个学院的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800份,收回1700份,问卷回收率为94.44%。剔除回答不完整和明显的随意回答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660份,有效率为92.22%,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达到问卷调查的要求。

2 研究工具

2.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由卢会志编制。这一问卷由21道题目组成。问卷包括外源幸福感和内源幸福感两个因素,量表采用6点计分法,每道题目从“很不认同”到“非常认同”分为6个等级的答案。

2.2 大学生人格问卷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UPI。这一问卷是由日本大学心理咨询专家和精神科医生联合编制的。分值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2.3 数理统计方法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3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分析

3.1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以UPI分类(一类、二类、三类)为自变量,以外源幸福感、内源幸福感和总体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外源幸福感、内源幸福感和总体幸福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事后比较分析表明,在外源幸福感(F=17.956,p<0.001)和总体幸福感(F=30.149,p<0.001)上,三类学生均显著高于一类和二类学生。在内源幸福感(F=27.864,p<0.001)上,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以UPI分类(一类、二类、三类)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的7个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工作满意感(F=9.902,p<0.001)、社会信心感(F=4.461,p<0.05)、生活充裕感(F=19.420,p<0.001)、社会性成熟(F=6.392,p<0.01)、人际和谐感(F=22.789,p<0.001)、个性成熟感(F=20.843,p<0.001)和主导心境(F=6.808,p<0.01)7个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事后比较分析表明,在工作满意感、生活充裕感、人际和谐感、个性成熟感和主导心境上,三类学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一类学生和二类学生,一类学生和二类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社会信心感和社会性成熟感上,三类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一类学生得分,其余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3.2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内源幸福感、外源幸福感及总体幸福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内源幸福感、外源幸福感及总体幸福感均呈显著负相关。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主观幸福感的7个因素之间也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7个因素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

3.3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线性回归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知道,为了进一步弄清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结果如下:

①总体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因子中的精神分裂(β =-0.127,p=0.030<0.05)和抑郁症呈现显著负相关(β=-0.089,p=0.044<0.05)。说明总体幸福感主要受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的影响。

②外源幸福感与精神分裂呈现显著负相关(β=-0.158,p=0.008<0.01)。说明外源幸福感主要受精神分裂的影响。

③内源幸福感与抑郁症呈现显著负相关(β=-0.127,p=0.004<0.01)。说明内源幸福感主要受抑郁症的影响。

④工作满意度与精神分裂呈现显著负相关(β=-0.130,p=0.031<0.05)。说明工作满意度主要受精神分裂的影响。

⑤社会信心感与精神分裂呈现显著负相关(β=-0.130,p=0.031<0.05)。说明社会信心感主要受精神分裂的影响。

⑥生活充裕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相关均不显著,说明生活充裕感基本不受心理健康各因子影响。

⑦社会性成熟感与抑郁症呈现显著负相关(β=-0.133,p=0.003<0.01)。说明社会性成熟感主要受抑郁症的影响。

⑧人际和谐感与精神分裂呈现显著负相关(β=-0.121,p=0.041<0.05)。说明人际和谐感主要受精神分裂的影响。

⑨个性成熟感与抑郁症(β=-0.110,p=0.014<0.05)和神经症(β=-0.208,p=0.00<0.001)呈现显著负相关。说明个性成熟感主要受抑郁症和神经症的影响。

⑩主导心境与躯体症状呈现显著负相关(β=-0.084,p=0.012<0.05)。说明主导心境主要受躯体症状的影响。

根据心理健康各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心理健康因素中的精神分裂症因子主要影响到大学生的外源幸福感和总体幸福感,对内源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在主观幸福观的7个因素中,主要对工作满意度、社会信心感、人际和谐感有显著影响。

第二,心理健康因素中的抑郁症因子主要影响到大学生的内源幸福感和总体幸福感,对外源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在主观幸福感的7个因素中,主要对社会性成熟和个性成熟感有显著影响。

第三,心理健康因素中的神经症因子主要对个性成熟感有显著影响。

第四,心理健康因素中的躯体症状因子主要对主导心境有显著影响。

4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的学生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以往研究也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情感越积极,最终幸福感水平越高。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因素中的精神分裂症倾向因素主要对工作满意感、社会信心感、人际和谐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中的精神分裂倾向因素是正常群体表现出的一些轻微的倾向性,因而和真正的精神分裂症有本质区别。精神分裂倾向因素中的题项包括不想见人,觉得自己不是自己,思想不集中,常常失眠,焦躁不安,容易动怒,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记忆力减退、不相信别人、觉得别人轻视自己等18个项目。通过题项,我们可以看出精神分裂倾向性高的人会出现在人际交往、自我评价和学业上的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到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造成工作满意感、社会信心感和人际和谐感偏低。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因素中的抑郁状态因素与社会性成熟感和个性成熟感呈显著负相关,对社会性成熟感和个性成熟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Eysenck(1983)曾指出:“幸福可称之为稳定的外向性,幸福感中的积极情感与易于社交的性格有关,这样的性格容易与他人自然而快乐地相处”[1]。而心理健康因素中的抑郁状态主要指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和情感,因而在抑郁状态得分高的人,会出现悲观、失望、自卑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影响到自我评价和个人成长,造成社会性成熟感和个性成熟感偏低。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因素中的神经症因素与个性成熟感呈显著负相关,对个性成熟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五大人格中的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与心理健康因素中的神经症因素相近。以往研究表明,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内源幸福感方面,即来自于个体对自己内部因素的体验与评价,包括个体的社会性成熟感、个性成熟感及主导心境等[2]。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神经症倾向严重的个体往往对生活中负性事件倾向于做内部归因而导致对自己的评价偏低,甚至存在自卑倾向,因而个性成熟感偏低。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因素中的躯体症状因素与主导心境呈显著负相关,对主导心境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以往研究结果表明,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由于躯体上的不适感,会影响自己的心境,使幸福感水平低于正常人(孔令霞,2012)。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当个体出现躯体症状时,会引起身体不适感,这种不适感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到个体的情绪状态和主观感受,因而,有躯体症状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心境。

[1]Eysenck HJ.Ido:your guide to happymarriage[J].London,Century,1983.

[2]卢会志.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Subjective Happines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ZHUGE Fu-min,BIAN Xi-chun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510,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happines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tudentswith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higher level tend to have subjective happiness of higher level and that the factor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have obvious predictive effect for the factors of subjective happiness.

university students;psychological health;subjective happiness

B844.2

A

1673-5382(2014)03-0061-03

(责任编辑 高 蕾)

2014-07-11

诸葛福民(1968-),男,山东临沂人,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性成熟内源负相关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羊的繁殖规律与育种技术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的几项关键技术
更 正
内源多胺含量在砂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两种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阴道涂片中的比较研究
内源信号肽DSE4介导头孢菌素C酰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内源信号肽DSE4介导头孢菌素C酰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