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因素分析

2014-03-12朱旭蓉

关键词:受教育者吸引力变量

朱旭蓉

我国从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随后的7年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文件5部,全国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并一度掀起了全国范围的职业教育学习热潮。但随着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化,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却没有成正比的提升,受教育者并不能在选择教育方式时平等地对待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便成了受教育者最后的不得已的选择。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和社会威望相对较低,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瓶颈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发展任务。职业教育作为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未来的社会需求将不可小觑。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让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成为了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纵观众多的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文献,发现研究者主要将目光着力于职业教育吸引力缺失的现状、产生该现状的原因以及如何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而较少详实地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作者认为,要探索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方法,需先分析其定义内涵和影响因素,而后才能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措施进行探讨。

1 职业教育吸引力内涵分析

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内涵界定是研究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因素的基础和前提,从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概念中,我们可以延伸出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因素。那么什么是吸引力?什么是职业教育吸引力?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吸引力是依靠自身的某种性质、特点等把其他事物或别人的兴趣、注意力等引向自己的能力。欧盟认为吸引力是个体、群体及其家庭对某件事务偏爱的态度和相关行为。①ohanna Lasonen,Jean Gordon原著,李玉静,陈衍编译.《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欧洲的政策、理念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12期。可见,吸引力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让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靠近。

从职业教育自身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吸引力主要是指职业教育受社会关注、学生和家长出于某种需求有意向或事实上选择职业教育,它包括价值的选择取向和具体就学行动的实施两个方面,它是职业教育把社会资源 (人力、物力、财力)和社会关注度吸引到自身来的力量。②闫红梅《基于制度保障的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从社会和人民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吸引力是指让人民满意,得到社会认可,获得企业欢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吸引力主要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职业教育,在态度和行为方面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反应,这种积极反应在社会群体中发生累积效应,并经企业组织的反馈和政府组织的引导进行强化,形成良性互动。③杨红旻《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社会心理学解释》,《职教论坛》,2012年第7期。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教育吸引力是指当受教育者面对一系列的受教育形式时,自身所偏好的那个选择,也就是受教育者认为是最优的选择。而这一系列的选择由受教育者对他们可能的潜在学习地点的了解和他们自身的喜好所组成,也就是教育本身的特质和外界对教育的看法和评价。它是个体通过对被选择对象的外在形象的判断和它的可接近性,同时根据个体的选择动机、自身偏好和累积经验综合判定的结果。衍生至职业教育吸引力,是指当受教育者在面对一系列教育选择时,倾向于职业教育选择,它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和个体或者群体的行为或态度相关,是个体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结构型变量和交互型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有利或有碍于个人对职业教育各种方式的满意程度。判断职业教育是否具有吸引力的标准可以通过参与职业教育学生的数量的多少、继续教育的途径是否通畅便捷、参与学习的方法是否灵活、学习的环境是否多样化和现代化等方面来考量。而个体今后收入的高低、获得职业机会的大小、未来职业社会威望的大小、继续教育发展机会的多少等也都会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高低。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即影响个体做出职业教育选择的各个因素,它包括个体的主观判断、被选择对象的客观属性、外界对个体和被选择对象的影响等。

2 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因素分析

崔明云指出影响人们做出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职业教育的社会声望,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毕业生在未来劳动力市场上就业、薪酬、职业生涯发展以及继续升学发展的机会等等。檀钊提到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有3类,第1类是直接相关者,包括教师、学生、行政管理者、政府、合作单位、用人单位。第2类是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家庭、中介机构、同类院校、行业组织者。第3类是准利益相关者,包括潜在的学生、家庭和有合作意向的单位等。刘结指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我国现阶段家庭观念、教育政策和教育体制、高职教育体系内部的课程、专业和校园文化等。从现有的关于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相关文献资料来看,要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其主要措施要从政府、企业、院校、师生、媒体、第三方机构等几个角度入手,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加强投资和政策导向,加强学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师资力量,让学生和家长认同职业教育。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不同的观察角度,将从宏观、机构和微观3个层面来阐述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因素,每个影响因素由一系列内在的结构型变量和个人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的交互型变量所组成,这些变量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增强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推动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也可能削弱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吸引力,减少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数量,抑制职业教育的发展。

2.1 宏观层面

从宏观上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影响,教育政策的改变、职业结构的变更、受教育者年龄群体的变化等等都会要求职业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各种新需求,回应社会和经济的新变化。

2.1.1 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这一因素所包含的主体有教育部、各级教育教学委员会、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它们是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教育体系的主要建构者。教育政策的制定会影响个体的社会体系,某一年龄群体的信念、价值观和对教育的态度。从提高吸引力的角度来考虑,职业教育体系应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给个体提供各种选择的可能性;同时,并不仅仅是满足学龄群体的需求,而且应该满足人一生涌现的各级各类学习需求,为实现终身教育提供客观条件。

1)结构型变量:一个各种类型各种阶段教育相互融通的体系,能够为受教育者提供各种教育机会。与普通教育平等的政策导向。学生流的协调发展。公正的评价制度。

2)交互型变量:丰富便捷的教育路径和教育机会信息,传播和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通畅且多样化。

2.1.2 工作体系

工作体系这一因素包含的主体有劳动部门、经济部门、各种媒体、企事业单位等。职业教育的最初目的是为个体的谋生做准备的,是要将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经济生活需求的劳动力。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从一开始就与工作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工作世界的发展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1)结构型变量:当地经济生活的结构。经济部门的社会形象和信誉。薪水。就业前景。

2)交互型变量:传播和获取与工作世界有关的信息。劳动力市场的合作程度。

宏观层面的这两个因素必须相互合作才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体系必须能够对工作世界的需求做出正确、及时的回应,必须变成一个更加灵活、开放、多面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学习系统,适应教育提供者、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变化。在这个系统里,教学不再是受教育者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支撑体系,受教育者可以随着职业需求和自身需求的变化而随时进入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深造。

2.2 机构层面

从机构层面来说,各类职业教育实施机构和接纳职业教育学生的机构都是影响受教育者选择职业教育的实体单位,它们直接影响受教育者对职业教育的价值评价。

2.2.1 中学

中学是泛指受教育者进入职业教育学习以前接受教育的场所。这一因素包含的主体有教职员工、同学等。作为受教育者的先验学习场所,其内在的环境、氛围、教学过程、课程、师生等都对受教育者进一步学习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1)结构型变量:课程设置。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2)交互型变量:各类主体为受教育者提供的有关职业教育的信息、建议和意见。各类主体给予的鼓励。受教育者和各类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和交流。

2.2.2 职业教育机构

职业教育机构是经济、政治、行政单元的集合体,各个职业教育机构之间有强烈的纽带关系,并与其他类型的机构保持一定的联系。这一因素包含的主体有职业咨询师,机构中的教职员工,同学等。职业教育机构内教职工的质量和课程的独特性、机构周边的文化体制、鼓励家长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程度、教师的公平性、教育机构周边的安全性、交通的便捷性、建筑的安全程度等都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因子。其中,在国外,职业咨询是学校帮助年轻人进行教育选择和职业决定的重要途径之一,QECD将其定义为:在任何年龄段、任何人生点上,为人们在做出教育、培训和职业选择,管理职业生涯的时候提供服务。它在职业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日益显著。

1)结构型变量:职业教育及其机构的声望和外在形象。机构的基础设施。机构里的仪器和设备。机构的可接近性。课程结构的设置。与其他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认可程度。工作化学习的实施。

2)交互型变量:各类主体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构内的工作氛围。受教育者获取有关机构和教育机会的信息的便捷性。

2.2.3 公司

公司泛指受教育者今后的工作生活场所,这一因素的主体包含公司里的人事关系,工会等。它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化学习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要内容之一,评判一个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就是该教育机构与公司之间的合作程度,包括为受教育者提供暑期实践、提供学徒制的工作场所、实习场所及其他合作项目。

1)结构型变量:当地公司的工作生活结构。工作化学习的实施。暑期实践。其他的合作活动和资源。

2)交互型变量:有关机构和公司之间的各种合作机会的信息。有关公司和他们产品的信息。有关工作内容的信息。企业职员对教育机构和学生的态度和看法。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始终如一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平台,使他们能在此平台上不断地更新和丰富知识以满足劳动力市场和工作岗位的需要。”④王文槿《增强职前职业教育与培训吸引力:欧盟的经验》,《职教论坛》,2009年第36期。,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保证职业教育和工作世界之间的连通,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还是实施教学的教职工,但是,旧的教育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环,学校里教师的经历是从学校到大学再到学校,期间没有经过工作世界这一环节,而从业之后由于缺少动机、意愿、时间和资源等,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动力和能力参与到工作世界中去,他们与当地的经济互动极为有限,这也就在一个方面制约了教育机构和工作生活之间的联系和流通。社会的变化要求教师和学校都应有新的水平,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不再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应变得更加活跃,更能融入到工作世界中去,更加积极地参与和企业的合作,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完成职业教育的职责。

2.3 微观层面

从微观上来说,性别、本地语言、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背景、家庭文化、个体的偏好、家长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甚至于兄弟姐妹的数量等都会影响到不同人群的教育选择。

2.3.1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和性别。

1)结构型变量:受教育者拥有的机会。学校的成就。

2)个体内在变量:利益驱动。动机和态度。先验技能和学习。

2.3.2 从社会体系的角度来说,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主体包含家庭、亲戚、同龄人、熟人等。

研究表明,所有家庭成员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到个体的职业抉择进程中,其中,家长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孩子的教育选择之间有强烈的纽带联系,高学历的家长会更多地要求孩子接受普通高等教育。

1)结构型变量: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职业地位。

2)交互型变量:各类主体给予受教育者的鼓励。各类主体提供给受教育者的相关信息。各类主体对受教育者的建议和意见。

总的来说,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影响因素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从学生进入学校一直延续到就业场所。根据差距分析法,这些因素要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正能量,必然需要缩短受教育者的实际体验和满意度(即满意度平均值)与他们的期望值和评价(即价值平均值)之间的差距,要让职业教育本身的特质和个人或群体的偏好相一致。但是,同样的因素由于人们的文化和背景不同,在不同的地方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不同,在某些地方是有利的因素在另一些环境之下则可能是不利因素,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因素的正负作用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定义,但总体来说,交互型变量对于吸引力的影响要大于结构型变量,比如,专业技能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一个学校的良好氛围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要大于学校的设施和设备。

[1]Lena Siikaniemi.Toward a model for satisfaction of education and career in vocational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machinery and metal technology in the Lahti region.Doctoral dissertation[D].TamPere:TamPereen ylioPisto,2005:70.

[2]Lasonen J,Gordon J.Improving the Attractiveness and Imageof VET[EB/OL].(2009-09-13)[2013-12-12].http://www.cede fop.Europe.duet/projects Networks/Research Lab/forthcoming.Asp

[3]刘结.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途径新探[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1)

[4]檀钊.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研究-基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分析[J].高教论坛,2013(5)

[5]崔明云.近三年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研究综述[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1)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吸引力变量
抓住不变量解题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也谈分离变量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吸引力1
吸引力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跟踪导练(三)4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