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党报新闻时评的问题和对策

2014-03-12毛家武欧丽萍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时评日报党报

□毛家武,欧丽萍

(玉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地市级党报新闻时评的问题和对策

□毛家武1,欧丽萍2

(玉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人才结构单一、难于监管、新闻评论材料相对缺乏、互联网挤压等原因导致地市级党报对新闻时评望而却步。地级市党报要广开言路,建设评论员队伍,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善于运用拿来主义,丰富自己的时评写作素材,积极应对网络冲击,走出新闻时评专栏长期缺失的困境。

地市级党报;时评;缺失;对策

前言

新闻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和载体,对刚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发表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1]它追击热点、辨明真相、精辟分析、解析疑惑,深受读者喜爱。

地市级党报属于基层媒体,是当地信息传递的主渠道和反映民情民意的主通道。虽然影响力不及省级或中央级媒体,但它能向本地区的受众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舆论,成为当地人民的意见领袖,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表达看法、提出建议的平台。因此,地市级党报要开办新闻时评专栏,不断提升新闻评论水平,让市民拥有充分的话语权,真正为人民服务。目前地级市党报鲜有开办新闻时评专栏,什么原因让大多数地市级党报新闻时评栏目处于缺失状态?又有什么对策可以让这些地级市党报走出时评栏目缺失的困境呢?本文通过对广西地市级党报的实地调查,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广西地级市党报新闻时评专栏现状

广西现有柳州市、梧州市、北海市等十二个地级市,共办有十二份地市级党报,其中仅有《来宾日报》、《贺州日报》、《右江日报》、《梧州日报》办有新闻评论专栏,其他八个地市级党报难寻评论踪影,偶尔出现也只是出于报道需要临时增设或转发、转摘省级或更高层次党报的评论,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风格,更谈不上树立自己的品牌。

广西开办新闻评论专栏的四个地级市党报中,《右江日报》和《梧州日报》有作者署名的新闻评论。《右江日报》每周四第A05版的“观点”专栏和《梧州日报》每周一或周三的“读者之声”专栏都是新闻评论专栏。《右江日报》通过“观点背景”引用其他媒体的热点、焦点新闻引发多方议论的模式来运转评论专栏,让一样的新闻,有不一样的观点。《梧州日报》则是通过“民生点击”栏目对梧州本地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并评论,这种“报道+评论”的模式不仅让报道更有深度,也可以让市民充分参与新闻事件讨论。

《来宾日报》每周五的第十版 “热评”版面是一个比较规范的新闻评论专栏,开设有本周关注、麻辣时评、自由评说、微言博义、图说世相等版块,但仅限于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评论,形成不了太大的影响力。《贺州日报》也仅限于转载其他媒体评论,没有自己本土化的东西,版面安排也不固定。

二、地级市党报新闻时评专栏缺失的原因

地市级党报是地市级区域内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担负着上传下达、左右贯通的任务,既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作为报纸“灵魂”的新闻时评专栏为何会在某些地市级党报里缺失?通过与广西某地市级党报领导和记者编辑的深度访谈,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时评写作人才资源分配不均,人才结构单一

新闻时评写作要求写作者有相当的政治素养及知识积累,写作有一定难度。时评写作人才资源分配不均,省级或更高级别的新闻媒体占据了大部分精英人才,地级市党报拥有的人才资源却非常有限,造成地级市报社里人才结构单一,记者基本上只能够从事新闻采写工作,缺乏撰写时评的能力。社会上很多自由评论员的投稿方向已经形成定势,大多指向某些省报或有一定影响力的大报,导致了地市级党报因为稿件数量不足而难以维持新闻时评专栏的运营。

(二)时评个人色彩浓重,监督难度大

新闻时评是新闻性很强、针对性很强的个人署名评论,个人色彩浓重致使时评专栏监督难度大。新闻评论,特别是党报的新闻评论涉及重点、热点问题,可能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意见领袖的中央党报或地方党报新闻时评必须谨慎发言,一旦偏激的时评刊登上报,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不可小视。这给地级市党报带来巨大的压力,并让各地级市党报对新闻时评专栏产生能避则避的心理。

(三)某些报社领导和编辑开办新闻时评专栏的意识不足

一些地级市党报的领导和编辑对开办新闻时评专栏的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新闻时评专栏在很多省报或更高级别的大报已经办得十分成熟了,地级市党报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因此在地级市党报增设新闻时评专栏会无人问津,不仅浪费报纸的版面资源,还会使自身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另外,地级市党报之间相互跟风,安于现状,惰于对地级市党报的改革,也是地级市党报新闻时评专栏中缺失的一个原因。

(四)新闻材料不足,信息源缺乏

省级或更高层次的党报面向一个省甚至是全国的读者,能够在广大的领域里获取足够信息源和新闻材料供新闻时评写作。地级市党报基本上是面向地市级区域内的读者,这部分读者有很多媒体可以选择。地级市党报想要吸引辖区内读者的眼球,大多得选取本地新闻作为新闻时评写作的材料。但是,本地新闻本来就缺乏,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热点新闻更是不足,难以满足时评写作对新闻素材的需求。

(五)互联网的挤压,发展空间小

据中国网2013年1月16日信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全面的了解到自己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意浏览网友的网评,同时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网评以其独有的时效性、互动性、自主性和匿名性赢得人们的钟爱。少数已开办新闻时评专栏的地市级党报受到来自互联网网评及各种论坛的挤压,处境更是艰难。

三、对策建议

地级市党报虽然只是一份区域性报纸,“我们相信在传媒时代,一张优秀的区域性报纸的声音可以传遍全国。而评论正是这张报纸的声音。”[2]各地方党报要重视地方党报新闻时评专栏缺失的原因,寻找对策。

出路一:广开言路,建设评论员队伍

地市级党报作为一个行政区域内舆论导向的风向标,理应有相对稳定的评论作者队伍。这既符合党报引领舆论的职责需要,也是媒体本身的客观需求。[3]针对时评写作人才资源分配不均,极度缺乏精英评论员的现状,地级市党报应该建立一支多层次的本土评论员队伍。

地市级党报鼓励报社记者提高新闻采写能力的同时,要培养记者对新闻时评写作的兴趣,培养本报评论员队伍。本报评论员借助他们在本地记者生涯中的经验,更容易聚焦本地,并对本地的问题进行详细、系统的分析和点评。

其次,评论员人才可以从高校里培养。地市级党报可以重点面向本地高校学生征稿,这不仅可以解决时评稿件不足的问题,也有助于本地教育的发展。

再者,地市级党报还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征稿的形式,广开言路。广大读者群是报社可利用的丰富的人才资源,这里汇聚着本地社会各阶层的精英和最朴实的市井民众。党报一贯的严肃性造成了党报所认可的评论作者往往是所谓社会精英阶层,但是光靠采用本地市精英的稿件,地市级党报时评专栏是做不到本土化,贴近民众,服务民众的,本地群众的微言微语也不能忽视。

“读者来信”是地方党报广开言路的有效方式,它不仅可以收罗社会各阶层精英对热点问题的专业评论,也可以汇聚市井民众最朴实的观点。《梧州日报》的“读者之声”专栏巧妙运用 “读者来信”的方式,几乎每期的“民生点击”版块都会有下一期的征稿启事。读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来对“民生点击”内容进行议论分析。

出路二: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

难于监督是地方党报时评专栏长期缺失或只限于机械转载的重要原因。地方党报可建立一个分层的监督机制。地市级党报记者发新闻稿要向部门主任报稿,再由主任审核内容;稿子审核通过后会送到编辑部由编辑初审;初审通过再签发到纸张大样上由编辑部主任审核;如果全部审核通过,最后还要由当天的值班领导亲自审核内容和标题。地级市党报新闻时评的刊发也可借鉴这样严格的把关程序,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避免不当言论的负面影响。

出路三:居安思危,积极改革

《河北日报》高级编辑储瑞根先生曾在《与通讯员朋友谈言论写作》一文中说:“言论,对于一张报纸,是很重要的。专家把言论比喻成报纸的眼睛,是说好的言论,能传出报纸的灵魂和神采”。报社的领导、编辑应该充分认识到言论对于一份报纸的作用,要做到居安思危,积极改革。

“厚报时代”报纸的竞争不仅是信息量的竞争,也是观点言论的竞争。地方党报可以通过新闻时评引导地方的舆论走向,发挥引导、解惑、表态、深化和协调的作用。地方报纸的时评专栏除了紧跟时事形势,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外,更要关注群众生活难点,解民忧、释民惑、达民意。

出路四:敢于拿来,丰富写作素材

转载省级或更高层次报纸的新闻时评不是地级市党报办时评专栏的长久之计。专栏评论在关注国内外热点、焦点事件的同时,要以本地的人、事、问题为主,善于发现本区域内有价值的评论素材,引进地方媒体的新闻材料,为地市级党报注入新活力。

地级市党报需要对受众市场进行调查,了解辖区内市民的阅读爱好,尽可能投其所好。新闻具有接近性,一般包括地理、心理、利益、经历接近等方面。地级市党报的时评专栏要在本土化下功夫,选择时评写作素材时可参考本地媒体的报道话题,选择本地市民最关心的新闻来写作。由于地域的限制,地方热点新闻较缺乏,新闻资源不足始终是地级市党报追求时评本土化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地级市党报可以运用拿来主义,借用外地媒体的新闻材料,以当地的视角来对这些新闻进行议论分析,就像写“落地新闻”一样写“落地新闻评论”。

《右江日报》的“观点”专栏通过“观点背景”引进新闻热点并进行评析。如2013年3月21日的“观点”专栏对《学校要求“问题学生”交“犯错押金”,该不该?》进行评析,观点背景是湖南邵阳一所中学开出了“犯错押金”的热点新闻。这样丰富了自己的写作素材,更新了时评专栏文章内容及观点。地市级党报可以借鉴《右江日报》的这种评论方式,从同级媒体或更高一级的媒体 “借用”热点新闻,从本地人的视角写相应的时评。

出路五:积极应对网络冲击 做坚实的中流砥柱

强大的互联网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挤压地方党报,给地方党报时评专栏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新闻时评专栏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地级市党报只要充分运用好网络,并认识自己的优势所在,在众议纷呈的舆论场做主流舆论的中流砥柱,即使受到网络挤压也可以绝路逢生,有所作为。

地方党报的时评专栏应以“内容为王”来应对网络挤压,可充分应用网络的便捷性获取新闻材料资源,如本地的网络社区、新闻网、网络论坛等,参考网友的观点,从而使自己的评论观点更加全面。 ■

(致谢:《玉林日报》编辑曾昶老师给予热情的帮助。)

注:

①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第301页.

②李文凯.重要的是形成风格——《南方都市报》时评的理念与操作[J].中国记者,2005.04.

③彭军辉. 浅议地市级党报新闻评论特点及趋势[J]. 当代传播,2012.03.

[1]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3

[2]胡迎花.地方党报新闻评论及优化思路[J].新闻前哨,2011.06.

[3]朱丽萍.地方卫视新闻评论栏目浅议[J]. 当代传播,2006.05.

[4]涂光晋.新闻评论的历史性变迁[J].中国记者,2004.12

[5]彭军辉. 浅议地市级党报新闻评论特点及趋势[J]. 当代传播,2012.03.

[6]彭军辉. 地方报纸如何办好新闻评论专栏[J].湖南科技学院报,2005.02.

[7]徐峻峡. 高万宇.增进党报新闻评论的亲和力[J].新闻导刊,2005.10.

[8]黄胜,邓昌炉. 地方党报时评“四性”——以咸宁日报“桂乡时评”专栏为例[J].新闻前哨,2010.09.

[9]马国旗.浅议地方党报中的新闻评论[J]. 社科纵横,2000.03.

[10]李文凯.重要的是形成风格——《南方都市报》时评的理念与操作[J].中国记者,2005.04.

[11]丁玲华.唐天啸.“短、快、平”——时评版的制胜之道——以《南方都市报》时评版为例[J].新闻知识,2007.06.

[12]尚婷婷.党报如何办好时评专栏——从《根生时评》谈起[J].传媒观察,2005.02.

【责任编辑 吴庆丰】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efectural Party Newspaper News Editorial

MAO Jia-wu,Ou Li-pi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Media,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The problems like mono talent structure, lack of news comment materials, extrusion of the Internet, etc. lead to the fact that many prefectural Party newspapers flinch on news editorial. Prefectural Party newspapers need to encourage the free airing of views, construct their commentator teams,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supervision, enrich their own editorial writing material, and positively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y get out of the plight of missing commentary special columns.

prefectural Party newspaper; editorial; missing; countermeasures

G216

A

1004-4671(2014)06-0088-04

2014-10-03

毛家武(1966~),湖北人,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新闻业务、网络传播、国际新闻。

猜你喜欢

时评日报党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灵感日报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党建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