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容县地区农运红色风暴始末录

2014-03-12□覃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容县农民

□覃 正

(容县地方志办公室,广西 容县 537000)

广西容县地区农运红色风暴始末录

□覃 正

(容县地方志办公室,广西 容县 537000)

围绕“容县地区农运红色风暴始末”这个中心,以比较翔实的史料说明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容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大无畏精神在新桂系巨头“虎狼窝”中开展了轰轰烈烈农民运动,并取得了“二五减租”的胜利,同时也展现了当年桂东南一带农运跌宕起伏的壮丽图景,为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增添了重墨浓彩的一笔!

容县;农运;风暴;始末

广西容县地处桂东南北流江中游,面积2257平方公里,四邻为藤县、岑溪、北流、平南、桂平和广东省信宜等县市。其清末分为11个里485个村,民国后划为52个乡381个村,今辖15个镇245个村委会(含10个社区与居委会),82万多人。现今不少人都知道容县古称容州,清末曾爆发威震京都的范亚音农民起义,民国时是新桂系巨头黄绍竑、黄旭初的“老巢”地,地主豪绅与军政要员多,被喻为“中国第二个奉化县”,而对于八九十年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广西桂东南一带农民运动红色风暴中心,则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产生疑虑。据史料记载、文物部门所保存的文物以及近年容县在“抢救红色历史”普查的大量事实说明,当年容县人民以大无畏精神在“虎狼窝”里高举“犁头”旗如林,斗争烈火燃及每个角落,曾取得“二五减租”重大胜利,给地主豪绅政治与经济上以沉重打击,为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容县地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1925年,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国民党政府在实行“联苏、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领导与发动了农民运动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斗争。当年12月,中共广东区委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名义,将在广州农民讲习所毕业的共产党员林培斌(岑溪人)、谢扶民、黄启滔、罗瑞贤、李植华等,调回广西梧州担任农民运动特派员,并在梧州建立“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驻梧办事处”,林培斌为主任。1926年3月,广西省农民部成立,这些特派员改由广西省农民部领导。广西省农民部首任部长是陈协五,共产党员张胆、宁培瑛分别担任省农民部秘书与干事。陈协五是容县县底冠塘村人,留学日本期间加入同盟会,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积极支持张胆他们所推动农运开展的主张与计划,显然当时的省农民部实际上是由共产党人所主持的。[1]为着适应形势发展,省农民部将广西分为镇南、田南和苍梧三个道,原“驻梧办事处”的特派员一分为三。同年8月,“苍梧道办事处”率先成立,林培斌为主任,负责领导桂东南一带的苍梧、信都、怀集、藤县、岑溪、容县、平南、桂平、贵县、武宣、兴业、鬰林、博白、陆川和北流等15个县农运工作。继而,省农民部又决定将“苍梧道办事处”从梧州迁往容县。林培斌即带领特派员陈芝颖、李植华、林则超、叶翰兰等人奔赴容县。[2]

“苍梧道办事处”之所以要从城市梧州迁往山区容县,不仅是容县地处桂东南一带的腹地,有水路下达梧州,上可通北流与鬰林等地,陆路交通亦较方便,利于相互沟通和协调工作,而更为重要的是桂东南各县农运发展不平衡,有的因国民党右派掌权无法打开局面,或因其它阻力停留在“一纸公文”做表面文章,而容县则冲破了重重阻力,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况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事实确是如此。当时的容县,一是有两支革命队伍。辛亥革命有以陈协五为代表的49名同盟会员与一批仁人志士追随孙中山,为推翻帝制和推行国共合作而南征北战;经“五四”运动洗礼,在外地求学的众多学子中,涌现了有如黄未若、周克荘等20多人先后加入党团组织的革命骨干分子。1925年冬,在梧州举办“留俄班”,仅容县就有50多人参加,其中5人榜上有名,后来有周克荘、黄昌佐和黄未若3人成行,进入了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黄未若与周克荘还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留在国内的大批革命青年成为农运或工运的积极分子。这两支队伍执着追求革命真理,坚持办刊物或撰写文章,宣传“三大政策”或马列主义,且数年如一日通过各渠道将《响导》、《新青年》、《救国晨报》等进步刊物及各种宣传品不断地寄回容县各机关、学校、团体或亲朋戚友。不少人还回乡办教育或巡回讲演,鼓动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反封反帝。新时期的主流思想占领着广大城乡文化阵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名言家喻户晓,为开展农运作好了舆论准备。二是容县人民所遭受的压迫剥削尤为深重,且又特别富于革命斗争精神。近百年来,虽历经二十年的范亚音农民起义,又经历二十多年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他们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国后,容县沿袭清代数十种税捐,军阀连年混战,苛捐杂税与摊派名目繁多;地主占有土地越来越多,大批无地少地农民不断沦为赤贫、佃农或雇工,高利贷与地租剥削比清代有过之而无不及,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如高利贷利息高的利倍于本,百分之八十佃户交的是额定的“主六佃四”的“硬租”,即使歉年租谷一粒不少,同时还规定佃户须负担种子、肥料、牛力、人力,并须事先交押租金。据民国24年《广西年鉴》载:“容县地主向佃户索取押租金,佃农无款应付,多以田地房屋抵押,并须缴纳年息三分,此种二层剥削,佃农何其以堪?”当时容县19485个农户,负债率达96%,共负债224556元,每年不少农户因之而家破人亡。黄绍竑“老窝”黎村珊萃村地主更残忍,居然“小秤出,大秤入”,借出用“小秤”,每百斤谷少七八斤;收租用“大秤”,多收十斤,倘有不从,便放狼狗咬人。地主官僚相互勾结压榨农民,广大农民无不咬牙切齿,怨声载道,罢耕抗租此起彼伏,到处是一堆堆干柴,星火即可燎原。三是最为重要的,1926年春夏,容县已成立了党部农民部。部长何仲泽是土生土长容城人,1909年桂林优级师范毕业后回家乡筹办附城小学,并在该校任教,目睹国事日非,曾为反封反帝鼓而呼,后奔走于南宁、梧州、广州之间,广交共产党人与革命青年,在容县知识界享有颇高威信。在陈协五具体指导与支持下,他团结县内外志士,舌战群魔,力举横县人开明人士陈寿民当选知县,其本人被拥戴为县农民部长,确保了政令畅通,容县大地由“山雨欲来风满楼”发展到各处自建“农协会”的形势。上述情况表明,“苍梧道办事处”从梧州搬至容县办公既得地利、天时,又得人和,是时代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苍梧道办事处”设在容城“容园”,旧址在今容县人民政府大院后面的几间平房。“办事处”下设农民委员会,有委员7人,主任委员林培斌,委员有驻岑溪特派员李植华、驻苍梧特派员陈芝颖、驻桂平特派员黄启滔、驻容县特派员叶翰兰、容县知县陈寿民和冠塘村知识分子陈硕夫,全是兼职的。还设有秘书、行政事务、勤杂公务员各一人。机构精简,人员精悍,负责管理各县农民运动日常事务,肩负指导农运工作开展。林培斌既要领导全面,又要具体指导容县农运工作。自此,容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桂东南一带农民运动的中心。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苍梧道办事处”就设在容县人民身边,在“苍梧道办事处”直接领导下,容县农民运动迅速掀起新高潮。

“苍梧道办事处”搬往容县后,省农民部络续增派特派员来协助工作,大都派往各县。林培斌对留在容县工作的特派员进行具体分工;林树中(邕宁人)负责辛里、水里(今松山、石头镇),陆增亚(昭平人)负责招里(今县底镇),林则超(邕宁人)负责顺里(今自良、浪水镇),林培斌与何仲泽负责坊里、厢里、一里、二里和波里(今容州镇、石寨镇、杨梅镇和边远的黎村、杨村和六王镇)。[3]何仲泽如苦旱遇甘霖,林培斌若鱼得水,他们志同道合,在省农委部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依靠骨干,尽快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在开展“二五减租”斗争同时,限制高利贷盘削,反对田主无故抽耕退田,坚决取消各种苛捐杂税和破除封建“三从四德”等。这极大地鼓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斗争热情。

驻容县的特派员所到之处,左右逢源,迅速打开局面。林培斌和何仲泽深入附城各乡,群众云从影随,争先恐后入会,峤北、华丰、千秋、南街四个乡按照片农协会章程要求健全了农协会和自卫队。农协会有主席、副主席和众会员,自卫队有队长和副队长。每支自卫队三四十人,从会员中挑选那些觉悟高、敢于斗争的身强力壮的青壮年组成,人手一件武器,或大刀长矛,或粉枪火铳,白天劳动,晚上操练,“杀”声划破绣江两岸的夜空。其它各里也风起云涌,边远的里少的建起一两个,多的四五个农协会。陈协五老家县底率先建了招中区农协会,下辖六个乡农协会。时值秋收大忙,对实行“二五减租”期盼已久的广大农民磨拳擦掌。“二五减租”即是从额定的“硬租”中先扣除百分二十五作为佃户的押租金、种子、肥料、人力、牛力等,余下部份再对半分成。广大农民得益,却触动了地主豪绅的利益,跟在外的军政要员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团局”,全县有36个之多,它们与大地主私人武装同一鼻子出气,也在暗中蠢蠢欲动,一场残酷的斗争一触即发。

此时,林培斌审时度势,决定加强党的领导,将经教育与考验的农运骨干何仲泽、李美才等人吸收入党,于11月建立了中共容县支部,他担任书记。接着,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发展共青团员,成立了共青团容县支部,又成立了妇女联合会。进而在建立乡、区农协会基础上,成立县农协会,共产党员何仲泽任会长。有了中共容县支部领导核心,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与团结各阶层群众参与斗争,彻底改写了容县的历史。

为着巩固与扩大革命斗争成果,中共容县支部号召各级农协会的自卫队紧握手中武器,坚决打击一切破坏农运的反动势力,并通牒全县“团局”立即向农协会交出武装,就地解散。恰巧此时附城附近的思里(今西山圩)一带发生一百多土匪扰乱事件,何仲泽带领附城几个乡自卫队与当地自卫队和会员300多人,一举消灭了土匪,打了个漂亮仗,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镇住了蠢蠢欲动的“团局”与地主私人武装。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二里的石寨大定“团局”以无“上级”指令为由,不肯交出武装,峤山与水岸两个乡农民自卫队将“团局”团团围住一天一夜,头目李鹤楼才无可奈何地交出七支长枪与印信。招里(今县底镇)荣塘乡农协会举行成立大会,附近的都结“团局”董地主恶霸黄永堂带领“团局”丁捣乱会场,居然撕毁孙中山画像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标语,群众怒不可遏,一拥上前将他们分别控制起来,庆祝会变为声讨李永堂倒行逆施种种罪行的大会。在区、县农协会支持下,自卫队将李永堂五花大绑押送县衙,附城前来声援的群众高呼“打倒地主土豪”口号,直至县署收监方肯罢休。穷凶恶极的李永堂被关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方走出监狱。在强大压力面前,全县“团局”土崩瓦解,纷纷向农协会交出武装和档案等。县“团局”董冯伯光眼见大势已去,孤独无援,被廹将武装与一切档案交给县农协会,自己主动解职回家。地主一旦失去了“保护伞”,无一不惶惶不可终日,没了昔日的威风。附城几个乡的“二五减租”实现了“一片红”,其它各里已建立的五十多个农协会“减租”亦顺利进行,当年晚稻享受到斗争胜利果实的广大农民,无不欢欣雀跃,以当家作主精神,群策群力,或修桥补路、或建仓库学校、或办供销社,令未建农协会地方的农民群众羡艳不已,斗志倍增。

中共容县支部趁热打铁,在当年寒假发动共青团员带领青年学生200多人到各里协助特派员巡回宣传发动,1926年冬至1927年初,全县又掀起一个农运新高潮,斗争烈火遍及全县每个角落。据史料统计,全县共建了7个区和85个乡、村农协会,会员11000多人,自卫队3100多人。地主豪绅惊呼“容县完全被赤化了”。

容县地区斗争实践证明,革命斗争向纵深发展,斗争更复杂与尖锐,面临着务必尽快提高农协会班子掌权素质和自卫队的战斗力。

1927年2月初,“苍梧道办事处”联合容县农协会举办为期一个多月的“容县农讲所”,培训各县农协会骨干,由何仲泽任所长,以林培斌为首的共产党员特派员充任教员。学员150多人,来自各县农协会骨干,容县的占大部份。他们自带伙食和武器,既学政治文化,又强化军事训练。其间林培斌讲解农协会章程,总结成绩,分析面临新形势,部署新任务,实际上是在推广容县农运的斗争经验,为苍梧道各级农协会“加油”,向反动势力发出总攻击的动员令。理论指导行动,典型带动全盘,边学习边战斗,桂东南各地农运斗争如火如荼。据1927年3月广西农民部“工作报告”中说,一年来苍梧道已县县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区农会26个,乡农会503个,发展会员40965人,梧州、浔州和鬰林一带已成为“农民革命运动最高涨的地方”。而全面建立了农协会的容县,无疑是“最高涨”地方中的“最高涨”地方。

“讲习所”期间,容县无论是早建立的农协会,或是刚建立的农协会,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捐款购买武器,以鸟枪取代木棍大刀,以七九步枪取代了锄头长矛,武装自卫队,厉兵秼马,时刻准备打击地主疯狂反抗。果然不出所料,1926年晚稻已“减租”的地主有些要“反攻倒算”,新建农协会地方的地主有些在抗拒“减租”。黎村和同乡农协会众会员租种田地,全是平潭村大地主黄玉忠的,他自恃有同宗的黄绍竑撑腰,家有私人武装,拒不实行“减租”,甚至口出狂言要“打倒农会”。农协会先礼后兵,带领一百多自卫队员和会员袭击黄玉忠家,他来不及反抗便被缴了枪,当场宣布农协会规定:一先退押租金,后再“减租”;二租谷自己挑回去,若要佃户送租,必须先扣下人工钱;三不准抽租转租,否则罢耕罢种。老奸巨猾的黄玉忠自知黄绍竑的远水救不了近火,春耕大忙在即,眼前众怒难犯,只好低头“画押”。也是1927年春杨梅镇刚成立4个乡农协会,一个晚上何仲泽集中全区的农协会负责人在凤美村卫隆庙研究早稻“减租”问题,凤美村地主李成佳对去年秋冬被廹向凤美农协会“减租”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当他打听到农协会负责人集中开会消息,即派狗腿子四出串通邻近几个地主集中所有武装二十多人偷袭卫隆庙,妄图将农协会负责人“一网打尽”。何仲泽闻讯,当即决定集中全区自卫队狠狠打击那些胆敢顶风作恶的反动地主。第二次中午,一千多自卫队的会员高举会旗从四面八方涌来,有枪支的带上枪支,无枪支的手持木棍、锄头或菜刀,先直捣为首的地主李成佳家,后兵分几路袭击其它地主,势如破竹。这天农民军先后打开了上十家不法地主仓库,将13000多斤稻谷和15000斤木薯分给农民度春荒,收缴80多枝火药枪武装自卫队,当众烧毁了一批田契或借据。农民雷厉风行的“杀鸡儆猴”行动,让地主人人自危,有些本想负隅顽抗的主动找到农协会表示愿意早稻“减租”。与岑溪县交界的浪水泗利和白饭村农民租种山外蛟湾冯姓地主的田,两地想距三四十里,只有一条羊肠小道相通,途中要翻过两座峻岭,关隘多且林茂草长。两个乡农协会凭着边远的特殊条件,坚持斗智斗勇。1926年晚稻“减租”,冯家地主买通县警,带狗腿子进山捉人,农民“擒贼先擒王”;地主上告农民滋事生非,农民揭露地主行贿军警和为非作歹,结果地主输了“官司”。1927年早稻,冯家地主又想以抽耕退田威胁,农民寸步不让,严正声明:若不按政策“减租”,或胆敢抽租退田,日后凡是狗腿子或老爷进山,都要一个个横着出山。经过反复较量,冯家地主权衡利害得失后,一口应承继续“减租”,直至1949年解放前夕不敢增加一斤租谷。

正当容县农运斗争取得节节胜利,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西省主席黄绍竑,既是代表豪绅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桂系头目之一,又是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策划者和发动者。他指令坐镇南宁的国民党第七军旅长黄旭初成立了9人广西临时清查委员会,容县籍占了4名,有同宗同道的“二黄”,还有同乡同道的省政府秘书朱朝森和伍廷飏。他们对“后院”起火早已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容县自然是他们“清党”的首当其冲。经一番密谋,4月17日清晨容县军警包围“苍梧道办事处”却扑了空,便派军警四出刺探搜查,逮捕了林培斌和办事处委员陈芝颖,后杀害于梧州。广西党部又下令通缉陈协五和何仲泽,19日容城城楼悬挂出“铲除共产党,活捉何仲泽”巨幅标语,国民党第七军容县驻军伙同容县军警在全县范围内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农运骨干。来不及转移的共产党员梁柱强和附城农运骨干李美才、曾昭诰等数人被捕入狱,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农运积极分子卢汝周。正在县立中学就读的共青团容县支部负责人梁润光、何峤毓和陈孟武等,因事先得到知县陈寿民报信而脱险。“苍梧道办事处”和特派员被廹撤离容县,知县陈寿民被廹离职,县农协会被取缔。7月,容县由地主代言人叶奇珍充当县长并负责继续“清党”。绣江两岸顿时腥风血雨笼罩,黑暗代替了光明,反动代替了进步。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容县人民奋起武装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何仲泽和一批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农运骨干从县城撤到群众基础较好的县底镇后,根据中共广西地委指示,在中共容县支部基础上建立中共容县临时委员会,何仲泽为书记,同时在县底、自良、松山、石寨、附城和杨梅建立了党支部,壮大党的队伍,领导容县人民参加平南“劳五”武装暴动和继续推进容县“二五减租”斗争。

平南劳五暴动以广州起义和成立苏维埃政府为榜样。1927年12月中共广西地委决定在平南、容县交界的新隆劳五区举行武装暴动,推翻旧制度,建立苏维埃政权,并派委员宁培瑛前来做准备工作。容县县底和自良与新隆劳五区毗邻,“四一二”后,宁培瑛冒着生命危险到容县在指导革命骨干转移期间,曾与林培斌和何仲泽研究建立苏维埃政权问题,计划以“容县农讲所”学员为骨干,在容县发动“五一”武装起义,后因林培斌被捕而流产。为着准备平南劳五暴动,宁培瑛又多次奔走于平南新隆和县底冠塘村之间,跟何仲泽研究与部署任务。何仲泽和刘文轩、黎金荣、陈孟武等数十多名党团员和农运骨干先后到新隆参加革命暴动准备工作。陈协五早已回县底老家隐蔽,陈孟武是他长子,何仲泽和他帮助陈孟武筹集18支长短枪运往新隆,又支持何峤毓做好粮草先行工作。同时,何仲泽组织了县底的都结乡、冠塘乡、燕塘乡和毗邻的自良、河步乡农民自卫队三百多人整装待发,随时支援新隆革命。[4]

1927年12月,在宁培瑛指挥下,由陈平、李立名等率领农民战士袭击平南平山“团局”,“枪杀局董,局丁五人,收缴枪械”。这引起平南和容县地主豪绅的极大惶恐,新桂系军阀反动政府立刻委派平南县长马冀汉(容县松山慈堂村人)亲自率领军队1营、炮兵1连(大炮两尊)、民团数百人围攻劳五区农会。农民军迎头痛击,敌军死伤三十多人。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有共产党员10人和农民军20多人死伤。[5]其中有容县籍的陈孟武、李亚堂、李亚高、李亚维等五人在突围中被捕杀害。马冀汉得知陈孟武是陈协五长子,杀害后挖其心肝煮吃。由于信息不灵和部署失当,容县几支农民军有的在行进途中,有的集中原地按兵不动,均因未能参加战斗而仰天捶胸顿足。

1928年1月新隆劳五区的暴动失败,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十万大洋悬赏”何仲泽的头,动用大批军警加紧“围剿”,要将容县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农运骨干斩尽杀绝。何仲泽化装南下广州避风,其他革命骨干转入地下活动。同年7月,上级党组织派潘异凡(武宣人)来容恢复中共临时县委,任县委书记,将县委机关从县底转移到毗邻的自良圩,领导自良、县底、松山、附城、杨梅和石寨等建立苏维埃,同时领导农协会继续进行“二五减租”斗争。在1927年早稻,地主豪绅以为“变了天”,有了反动军警撑腰,百倍疯狂地反扑。针对严峻的斗争形势,转入地下活动的党组织要求以区农协会为战,以乡农协会为战,各农协会自卫队日夜轮流放哨,保护佃户突击抢收抢晒。各里的一些地主趾高气扬地带着狗腿子到田头或晒场大呼小叫,强迫农民按“硬租”交租。佃农早作好准备,六七户为互助组,一呼百应,军民上阵,或将狗腿子打翻在晒场,或将地主按倒在田泥里,直至他们“收回成命”为止。二里的今杨梅镇边远的石岭村大地主封镇楚800多亩良田为附近佃农租种,他带领30多人全副武装日夜弋游吆喝,要佃户将抢收的稻谷送往他家,见佃户不从,见人便打,致使农民二死五伤。在党支部领导下,农运骨干李弼堂串连石岭、河口、义合、六别几个农协会会员和自卫队向地主讨还“血债”。第二天清晨,击鼓为号,一千多人同仇敌忾,一举冲进封镇楚荘园,烧毁房屋,收缴枪械,打开粮仓,打死杀害农民的地主武装队长,将打伤的封镇楚押去游村,不仅实行了“二五减租”,还为死伤的弟兄讨了抚恤金。这事件震动了全县,县衙惊慌失措,无计可施,地主不敢出头,只派代理人去收租。经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斗争,甚至是殊死搏斗,1927年早稻全县仍胜利地实行了“减租”。其中二里的石寨镇峤山农协会改名为“劳农会”,中共临时县委书记潘异凡帮助峤山党支部发展了60多名新党员,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死灰复燃的大定“团局”要“围剿”“劳农会”,“劳农会”集中优势兵力伏击“团局”,收缴了他们的枪,使其从此一蹶不振。“减租”坚持到1931年夏收。

此时,临时县委机关被破坏,潘异凡与早潜回容城参加斗争的何仲泽先后被捕杀害,共青团容县支部负责人何峤毓也惨遭杀害。[6]由于国民党疯狂镇压,党员、团员和农运骨干有的被捕、有的被杀,有的北上参加红七军,有的南下广州求学,更多的是隐姓埋名到各地谋生,容县农运革命斗争进入了低潮。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抗日战争爆发后,一些外出隐蔽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又汇集家乡容县,红色风暴岁月播下的革命种子在发芽生根。他们又续写容县革命斗争的历史。

布尔什维克党员黄未若,1927年冬回国辗转到梧州当晚即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入狱,三年后虎口逃生,回家乡县底靖北村,与陈协五一起以办学作掩护,向青年学生灌输马列主义和共产党抗日主张,积聚革命力量。以容县杨村横山村人吴家宜为代表的一批革命青年如容启龙、杨益炤等,由普通中学生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吴家宜还成为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的领导人之一。他曾带领学生军驻扎一年容县,先在搬迁自良圩的浔郁师范建立中共特别支部,李祀英任书记,后又指导建立中共容县特别支部,容启龙任书记。他们通过办报刊、演戏、宣讲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除广大群众捐钱捐物外,据《容县年鉴》记,抗日战争时期容县每年征兵人数不下数千人,仅民国26、27两年,共有8449人应征上抗日前线。在1945年3月举行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吴家宜和爱人李祀英壮烈牺牲,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44年,黄未若以家乡县底为根据地,在容、藤、平南县等地组织“联防抗日义勇军”上千人,布防藤县象棋、平南大洲一带多次抗击入侵日军,击毙日寇8人,俘虏5人,缴获器械一批。1947年3月13日,他与周克荘组织300多战士攻打伪容县县府,不少当年农协会员加入“敢死队”,向国民党反动派打了第一枪;1949年12月革命队伍发展到4000余人,解放了桂平大湟江口,又配合南下解放军解放了桂平县城。时任中共容县特支部书记杨益炤组建的容县独立大队配合解放军解放了容县。

他们踏着烈士的脚印,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和共和国诞生贡献了力量! ■

[1][5]黄茂田《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史教程》(1919~1949)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05.

[2][3][4] 中共容县委员会党史办公室《中国共产党容县历史》(第一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06.

[6]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人物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03.此外,曾参阅容县革命老区促进会办公室《容县革命史料集》,恕不一一注明.

【责任编辑 谢明俊】

The Whole Story of Red Windstorm-Farmers’ Movement in Rong County, Guangxi

QIN Zheng
(Rong County Local Chronoicals Office, Yulin, Guangxi 537000)

This paper unwraps the Red Windstorm-Farmers’ Movement in Rong County, with full and accurate historical data. Rong County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CCPC, carried out the Farmers’ Movement, and achieved the victory of “Rent Concession”. Meanwhile it displayed a magnificent picture of the farmers’movement in Southeast Gui at that time, adding a colorful strok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revolutionary.

Rong County; farmers’ movement; windstorm; the whole story

K291/297

A

1004-4671(2014)06-0008-06

2014-01-17

覃正(1938~)男,广西贵港市人。容县地方志办公室返聘人员,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地方文化。

猜你喜欢

容县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优秀小画家
如何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以广西容县为例
学习用品(一)教学设计
广西:玉林“容县沙田柚”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