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责任感现状及教育对策分析

2014-03-12马宏伟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责任感高职教育

马宏伟,孙 蓬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

高职学生责任感现状及教育对策分析

马宏伟,孙 蓬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

近年来,高职院校录取的分数越来越低,相当一部分成绩差的、缺乏责任感的学生甚至道德品质有问题的学生涌入高等职业院校,导致这些院校德育及学生管理工作举步维艰。因而,教育和引导高职学生要有自觉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感悟人类传统道德精神,影响和辐射社会公众,是高职学校责无旁贷的使命。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责任感;现状;对策建议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有序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其目标在于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这些人才是否具有责任感,是一个人是否真正适应社会,是否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什么是责任感?怎样看待这一代人的责任感?在现代多元价值观念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责任感教育和培养?无论是从家庭、社会和谐建设的角度,还是从当代青少年自身发展的角度,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高职学生责任感现状

为了更深刻的了解目前高职学生的责任感现状,笔者特意在所带的班级对165名学生针对社会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公德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以及自我责任感五个方面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大体情况如下:

1.1 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

在针对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设计的几道问卷题目中,对于国家大事和国际局势,21.53%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关心”,53.69%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关心”,选择“不关心”的占24.78%。这是当代高职学生爱国情怀的流露,反映了当代高职学生立志爱国的主流愿望。因为每一人自幼都要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认知方面普遍向往崇高的道德理想,具有追求“真善美”的愿望,都能认识到自己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要性。但一旦触及自我利益时,则表现的很实际。

1.2 高职学生的职业责任感现状

对于“你是否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一题,有30.24%的同学表示有明确目标,2.96%称自己没什么目标,44.42%的同学选择了目标模糊,剩下的选为“没有考虑这个问题”。高职大专学习阶段是高职大部分学生从单纯的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掌握技能本领的关键阶段,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渡过高职在校三年的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段时光进行学习,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很多学生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1.3 高职学生的公德诚信责任感现状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上大多数成员所共同认可的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每一位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它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在调查高职学生对周围同学的评价时,多数学生对社会公德意识差的人比较反感,也知道缺乏社会公德行为可耻,对社会要求很高,希望建立和谐规范的社会道德秩序。然而由于高职生自身的素质不同,仍有部分学生对自己要求较低,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1.4 高职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现状

在我国,组织家庭意味着要承担上有老下有小“十字架结构”的多方面的责任,子女对父母的责任要求是赡养,而实际生活中却是“孝敬”。高职生刚踏出校门,不可能立即拥有较好的物质基础,所以只能从精神上给老人以尊重、关心和体贴。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职学生能够正视现实,具备赡养老人的责任意识,骨子里渗透着孝敬长辈的基因,也非常情愿,但是在具体做法上却很欠缺。在谈恋爱方面,根据问卷统计表明,高职学生恋爱观存在三个特点,一是普遍性,二是公开化,三是随意性。

1.5 高职学生的自我责任感现状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较少,大部分学生不会选择继续深造。关于高职学生学习的动力,调查的结果差异表明,选择为自己学习的学生非常显著地多于选择为社会、为家庭的学生。说明高职学生上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真正想到为社会、为家庭学习的比较少。绝大多数旷课的同学还是因为学习兴趣不高和个人自制力差,上网打游戏,这部分同学中很多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2 高职学生责任感弱化的形成原因

在开展责任感教育时,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未来挑战,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已成为当前高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因素

高等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部分学生表现得自由散漫,经常旷课、迟到;缺乏文明礼貌,侮辱同学,顶撞老师;经常说谎骗人,缺乏诚信;学习不进取,成绩差;具有较多的不良习惯,例如抽烟、酗酒、说脏话;恋爱行为失范;具有暴力倾向,常打架斗殴等等。另外,这部分学生都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没有经历过去几十年国家的巨大变革,他们的成长受到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较高消费的生活环境和全球化的影响,社会的宽容又为他们提供了多元选择的土壤,使得“90后”学生很少思考人生的目标,思考自我真正的诉求,思考自我存在的价值。

2.2 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在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理念清楚,但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中间就有很大的鸿沟。问题出在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上。我们说知、情、意、行,但工作却总是做在“知”“行”两端上,“情”“意”被忽略了,中间出现了断层[2]。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从学生的道德教育入手,由于管理层对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不重视,长期的道德教育内容空、缺指导意义,学校总是想培养从社会某一角度看,在思想品德方面已经完善的、完美的人,喜欢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德育活动及学生的道德面貌,缺乏情感的激发和意志的强化。另外,学生管理队伍的专职人员和部分教师对高职学生产生“倦怠”的教育方法,对于一些“不听话”的学生听之任之,不采取相应的措施。

2.3 家庭环境因素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家长对子女的过于溺爱是导致高职学生责任感弱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传统的社会是以家庭为本位的,重视亲情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中国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比以往的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尽力满足孩子的任何物质需要[3]。目前,在校的高职生被称作为“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成长于“421”的家庭结构中,一些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心呈现“超重”的趋势,他们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包办所有家务劳动甚至出现了“陪读”现象,子女却相应地出现了责任“失重”现象,久而久之,导致了这些孩子抗压能力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天塌下来有人顶着,与我无关”的不负责任的消极人生态度。

2.4 社会环境因素

这是高职学生责任感淡化的最主要的外因。当今社会已经由原来的同质社会变成了异质的多元社会。这是一个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独立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人的个性独立化的社会,不断暴露的各种社会问题,高职学生仅局限于人与人利益的区别来理解社会,认为人与人之间不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不愿意相互承担社会责任。其次,市场经济体制强调个体意识、功利意识和权利意识,凸显个体利益之间相互区别,导致高职学生只关注自己,把自己从实际存在的各种关系中独立出来,以自己的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标准和出发点。对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无所谓的态度。

3 提升高职学生责任感的对策与建议

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涵盖在学校、社会、家庭之中,是三大教育融合的核心,更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学生责任感培养不能仅列入教育理论的某个章节,必须把它摆在与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提并论的位置。

3.1 学生自我教育方面

自我教育是指个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在自主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产生积极进取之心,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观念,从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思想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4]高职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促进自身作用的发挥,才能从根本上形成强烈的责任感。这是培养责任感的根基。

3.2 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教育是提升高职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方面。强化教育引导工作,使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应该切实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高职学生的责任感,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学生的队伍和教师队伍,尤其是德育工作队伍[5]。高职学生责任感的有无及其强弱与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承担责任方面率先垂范,就会对高职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反之,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3.3 家庭引导方面

家长是学生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责任感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最能让学生耳濡目染的场所。父母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责任感教育。家长还要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的能力,可以从要求孩子孝敬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的管理做起,来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去关爱他人和社会,让孩子逐步体会到自我对于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和责任。

3.4 社会配合方面

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种积极的代表历史潮流的社会舆论是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必然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帮助其责任品质的培养。因此,高职学校应该根据“以德治国”的战略,配合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积极开展“五心”教育,即在家讲孝心,在外讲爱心,对待他人讲热心,人际交往讲诚心,工作岗位讲责任心[6]。并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现代社会舆论工具,创造积极向上、健康进取的社会舆论,优化社会网络环境,在网络上形成一种良好的育人氛围,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感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职业教育日益体系化、完善化,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他们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讲话中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广大青年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应该首先是一个有着健康、健全人格的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人。

[1]王琳,叶怀祥.21世纪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96.

[2]李遂武,韦贡年.责任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195.

[4]吕健.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5]王骁俊.关于责任感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科技信息,2009(19):184.

[6]陈建华,高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MA Hong-wei,SUN Peng
(Yantai Vocational College,Yantai264670,Chin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n important partof China's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swell as the important basis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whi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well-qualified laborers and practical talents.In recent years,the admission sco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ecame lower and lower,a sustainable partof studentswith poo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lack of sense of responsibility,even with bad moral quality,swarm into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resulting in that those colleges struggle in moral education and studentmanagement.Therefore,educating and guiding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have consciou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capacity to bear responsibility,comprehending the traditional moral spirit of human beings aswell as affecting and radiating the public are indispensablemiss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students;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G715

A

1673-5382(2014)02-0046-04

(责任编辑 孙胜文)

2014-04-10

马宏伟(1980-),女,山东龙口人,烟台职业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责任感高职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题解教育『三问』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