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的文化传统与改造日本的必然性

2014-03-12吕锡月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二战利益文明

吕锡月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美国的文化传统与改造日本的必然性

吕锡月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其强大不仅仅在于经济、军事力量,更在于它给予了判定世界强国以新标准。这一切都与美国特殊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战后对日本的改造,既是美国三百余年超级大国之路上文化输出的典范,更彰显了美国对霸权的追求绝不仅仅只停留在“夺城占地”的层面上。透过美国文化看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可以更好地给予美国文化对其国家走向巨大影响以实证,也可以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走势做出一定的判断。

美国文化;基督文明;国家利益;实力为本

美国在本质上是一个以基督新教文化为主的宗教社会。美国的形成与发展发端于欧州早期移民对北美13个殖民地的建设,也正是在13个殖民地形成、发展以至于后来脱离英国控制,走向独立道路的历程,促使了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文明的美国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点。

一般来说,正是北美大陆文明上的相对空白,成全了亟待寻找新的区域壮大自己的欧洲文化。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基于封建制度的缺失和地理环境的优势,与民主、自由相关的各种文化茁壮成长。这些细节或落实在美国的法律条款中,或已深入人心,深刻的影响着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决策[1]。

概括美国文化传统,是很简单也很复杂的一件事情。简单在于其历史并不久远、立国之本也非常清晰;复杂在于其发展神速且经济政治文化独成一家。用基辛格博士的一句话说:“在日常的外交活动中没有比美国更务实的,但在追求其历史传承的信念上,也没有比美国更具理想主义的国家。”这句话阐述了美国文化传统的两个基点,即现实中务实的追求和精神上对信仰的执着。

解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无法凭空进行理论上的叙述,借用二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民主改造的事件无疑能更形象地说明美国文化的传统。反之,我们也可以得出是什么样的考量,让美国在战后积极地改造日本,让这个与美国兵戎相见的国家尽快的从战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1 传播基督文明的使命感使美国不放弃任何一个输出文化的机会

自北美殖民地时期,13个殖民地的扩张意识就十分强烈,这既是殖民地发展的需要,也是美国地理环境的优势使然。但这种扩张意识的根源在于清教主义的“宿命论”。根据其说教,盎格鲁撒克逊人人是世界上最强大、最高贵的民族,其使命在于传播基督文明、征服落后民族和落后文明。自北美殖民地时期开始,这种使命就被作为上帝所赋予的使命深植每个人心中。为尽到这种上帝赋予的责任,殖民地人需要具备利他和献身的精神[2]。

这种使命感一直伴随着美国的发展直到今天。日本最早可以看做是一个儒家文明的分支国家,但在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既不属于儒家文明也异于西方文明。其狂热的军国主义因素杂之以封建残余和国家发展的瓶颈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以至于在20世纪40年代不惜与比自身实力高出好几倍的美国开战来换的所谓的“生存空间”。最终的结局自然是日本战败,美军占领日本本土。

日本文化根植于儒家文明,虽然经历了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但无论表里,都充斥着异于西方文明的封建因素。无论是政体上的天皇集权还是家庭中的男尊女卑,都与西方,乃至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秉承着对基督教文明传播的使命,美国自然着手改造战后的日本。但作为二战的交战国,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应看做是对敌国的占领,美国的改造却是促使日本发展、适应时代潮流的改造。这种异于常理的行为相较于一战后欧洲列强对德国的钳制最终酿成二战的恶果,可谓善莫大焉[3]。

在美国的改造之下,日本迅速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政体,但无论是保留天皇的事实还是没有强制日本进行对二战的反思,都是美国对日本民主改造的盲区。这当然不是因为美国尊重日本的文化传承,而是美国对日本的现实需求较之于所谓的传播基督文明的使命更加紧迫。由此也可以反映出美国所谓传播民主自由的口号无非是个幌子,传播基督教文明,使得非西方国家接受西方价值观才是核心,而面对急迫的国际局势,务实的选择才是压倒一切所谓使命感的因素。

上文曾提到美国对日本的民主改革是顺应时代潮流,对日本的复苏和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可是面对国际形势美国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革急转直下,也体现了顺应时代发展绝对不是美国文化乃至美国传播基督文明的核心因素,这种完全符合历史发展和人类发展的思维在美国文化中仅仅是冰山一角,一旦与美国国家利益冲突,理想就变的很骨感。

2 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和开拓进取、对外扩张的手段决定美国对日本的改造是美国利益的体现,绝非完全“民主”的改革

一个国家维护国家利益本是无可厚非的,但美国对其国家利益的界定过于宽泛,这种界定深植于美国文化。

早在独立战争期间,美国的开国元勋富兰克林一再强调“北美的尊严只在于理性、正义、真理和人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后来运用实用主义的策略,施展欧洲式的“不道德的”外交计谋。二战日本战败后,美军的占领行为是水到渠成的。在这种状况下,美国将日本导向有利于美国的阵营是理所当然的。但战后美国国内不乏抵制对日改革的声音,其中很大的因素在于一战后欧洲列强对德国的压榨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美国的决策层担心对日改革最后得不偿失。

但恩格斯曾经称赞美利坚民族是“比任何一个民族都要精力充沛的民族”,“他们具有狂热的事业心”[4]。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战胜国合作的历史背景随之结束,美苏合作迅速转变成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和苏联为主的东方阵营的全面对抗。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日本对美国的意义既是军事战略上的前线,也是政治集团必须争取的一份子。若允许日本处在苏联的实力范围内就意味着美国在太平洋西岸没有战略支点,如此国家利益摆在眼前,佐之以美国进取的精神,对日本改革的热情定然有增无减。

但是也正是国际局势的驱使,让美国对日改造越来越偏离“民主”的路线。新教伦理在美国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美国特色的实用主义哲学,它最充分地体现了所谓的“美国精神”,因此有人把它看做是“国家哲学”。所以遍观美国历史,“成功”的对外政策无疑是将美国的道义原则和其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的那些政策。把这个信条转移到二战后初期的美日关系上则可以总结为,美国决心以民主、自由的美国式因素改造日本是出于自己使命感,这种源于理想主义的改造是以涤清日本不符合时代潮流的封建因素为主。而有鉴于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的考量中占有的地位愈发重要,抑制日本国内的离心倾向,拉拢日本完全进入西方阵营是当务之急。这种思想下的改造必须考虑战后日本国内势力巨大的保守主义阵营,所以诸如战争责任未完全明确、日本战后迅速的“再军备”等问题应运而生。

3 实力为本的美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事关国家利益,美国在亚太的存在仍将长远

简而言之,无论是美国理想中的“民主化”日本还是现实中美国改造成的亲美的日本,都体现了美国文化深厚的底蕴。这种底蕴可以解释为不仅主旨清晰,而且方法明确。理想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立身之本,实用主义则是达成与美国利益最大化息息相关的简洁途径。

拿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革来说,前提是美军对日本的占领,这即是一种实力的体现。美国文化的成长和国家实力的增长是相辅相成的。美国从建国初期即维持了一直相当薄弱的军事力量,这支军事力量甚至一直以民兵为主要组成。潘恩称,我们在北美大陆上要建立一个“最高尚、最纯洁的整体”。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威胁这个政体的根源。以至于到两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前夕,美国的军事力量甚至不如南斯拉夫。不过就像二战的结果一样,美国的实力不体现在穷兵黩武之上。

从各种涉及民主、自由的理想到飞速发展的经济,美国文化体现了一种对实力的异样解释。这种解释易于“强权即真理”,类似于“上兵伐谋”。正是在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穿梭中,美国文化给予强国以新的定义。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帮扶下,迅速荡平国内各种影响稳定的势力,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取得了飞速的经济发展,经济实力一度仅次于美国。联系到20世纪上半叶日本伐交频频,我们不难看到美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即使像上文所述的很多问题,日本并没有解决。

我们不难看到,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美国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国家利益。尤其在当今美国绝对的领导地位不再稳固之时,理想主义的情绪必然将在美国决策的层面上渐渐淡去。亚太地区,事关美国诸多利益存在,无论是日本、韩国、菲律宾的美国军事力量存在,还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美国盟国的利益,尤其是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伴随着美军“重返亚太”的战略部署,日本对美国的意义已经渐渐接近了二战后日本对苏联的封锁作用。在此情况下,国家利益至上的传统必定要盖过所谓传播文明的幌子,而美国的外交乃至军事行动,都比较更加明目张胆的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原则。

[1]邢悦.文化如何影响对外政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亨利·基辛格.大外交[M].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3]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乔治·华盛顿.华盛顿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责任编辑 孙胜文)

D871.20

A

1673-5382(2014)02-0015-03

2014-04-15

吕锡月(1990-),男,山东临清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二战利益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二战那些事(连载)
对不文明说“不”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二战那些事(连载)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