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财政拨款模式探讨
2014-03-12戚森源
戚森源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高职院校财政拨款模式探讨
戚森源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高职院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加大建设力度,就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拨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要适应市场,就要对于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特别要重视财政拨款模式的调整和完善。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现有拨款模式运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对于创新拨款模式进行探讨。
高职院校;财政拨款;模式
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各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地扩大。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高职院校传统的一级管理体制以及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施办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实行高职院校二级管理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成为了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应用的改革模式。相应地,拨款模式也要发生变化。
1 高职院校原有拨款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存在于“基数+发展”拨款模式中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最早采用的拨款制度为“基数+发展”模式。基数为高职院校在前一年所获得的经费,按照国家当年的财政情况,在基数的基础上确定基准数,将高职院校各项未来发展项目考虑在内,将当年所需要的经费确定下来,并合理分配。这种分配模式是定制拨款的额度一个标准,政府的财政部门统一拨款,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由该校主管部门根据本校的发展规模以及日常开支来决定。高职院校的发展按照所划拨的经费,并根据自身的财力状况规划建设。学校可以对于发展经费有计划地划拨,贯彻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模式的同时,还要制定经费使用计划,当地的财政部门也会按照当年教育部门所公布的教育事业发展计划,按照地区发展形势以及部门教育经费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将款项划拨到各个高职院校,以限制教育拨款。按照“基数+发展”这样的拨款模式,以及财政部门的严格管理方式,虽然可以保证各个高职院校的基本人员的开支情况,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高职院校对于资金的灵活调配,这种拨款模式所存在的弊端不利于高职院校的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严重地妨碍了财政部门的财务管理能力的发挥。
1.2 “综合定额+专项补助”拨款模式存在的问题
“基数+发展”拨款模式后,高职院校的拨款模式选择的是“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方式。财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定额标准的确定通常是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成本来确定的。“专项拨款”是对综合定额的补充形势,通常是根据各个高职院校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特殊需要所制定的,其中不含有总额。“综合定额+专项补助”的拨款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具有一定程度的规范作用,对于财政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但仍然有明显的缺陷存在,比如,在这种拨款模式上,不会考虑到绩效指标,因此而无法明确地反映出各个学校的实际办学水平,虽然模式操作简单,但是并不会对高职院校竞争意识具有激励意识,更不会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
2 传统的拨款制度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2.1 财政拨款的比重越来越低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财政投入量处于逐渐递增趋势,然而资金投入上所占有的GDP的总财政比率却连年降低。长期以来对于教育投入都是由传统的教学意识所决定的,教育的投入被视作政府的单一性行为,导致社会的流动性资金流向高职院校的比例并不高,并且社会的资金支持并不积极,导致资金运作有限。为了获得足够的资金,一些高职院校采取不正当的收费手段,用来弥补财政拨款不足,却忽视了非营利性的建校初衷。
2.2 设备利用率低
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日趋严重,设备使用效率较低。根据专业数据显示,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利用率低于60%,多数处于闲置状态。特别是价格昂贵的设备,得不到充分地利用,造成资金间接浪费。高职院校缺乏合理的资金使用评价制度,是导致资金、设备严重浪费的重要原因。
2.3 部分高职院校机制相似
在赵玉虹看来,护理服务,未来应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为根基向外延伸,“就像是一棵树的主干、分枝和细枝的伸展。将居民疾病关口前移的路径上,护理人员和医生同等重要。”
对于高职院校传统的拨款模式,几乎不会考虑到资金投入成本因素,而且也不会建立相应的资金使用机制,因此而导致高职学院盲目地扩大招生,因此而形成的资金严重超标现象比比皆是。同时,政府的单一拨款模式也在无形中妨碍了各高职院校的资金使用灵活性;各高职院校也为了迎合政府的作为,违背自己的发展个性,导致了性质不同的高职院校之间的办学机制却是相似的,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2.4 财政分配缺乏科学性
根据近几年来政府拨款的方式,财政方面实行了“重点投入,重点发展”的策略,这一规定的缺点在于,其对资金使用的固定计划导致了平均主义,忽视了各个高职院校发展不均的现实,使得急需资金支持的高职院校无法获得有效资金支持,超出了本校资金需求的高职院校又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最终导致资金难以有效合理地利用。
3 新体制下拨款模式的改革
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职院校的起步相对较晚,在实施二级管理的体制上,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管理模式上并没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是依然遵循着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高等院校管理体制为标准来研究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也要结合本职业院校的教育定位、组织结构等特点来进行研究,如此所制定出的二级管理体制才能够真正符合本院校的未来发展需要,并具有可操作性。鉴于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拨款模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二级管理体制下,努力完善我国高职院校的拨款模式也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根据我国现在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体制之后的拨款模式笔者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3.1 在现行的“综合定额+专项补助”这种单一的拨款模式上,适当地增加协议、协商以及竞争因素
随着我国教育技术的进步,传统拨款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的高职院校发展规律,当然也无法更好地把各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体现出来,并区分相互之间的差异性。因此,在各方面难以满足高职院校需求的同时,财政资金也无法有效地利用。那么在现行的二级管理体制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拨款模式需要适应时代的形式有所改变,由传统的单一模式向综合模式转变,特别要将“综合定额”的方式整改为一定程度的协商拨款,整改的目的是为了将协商谈判机制引进到政府和各高职院校之间。一定程度的协商拨款制度不仅能够使政府很好地对高职院校进行财政管理,又能使各高职院校有效地遵循政府的制度。
在高职院校的拨款制度方面,政府应该摒弃传统的拨款模式,规避高职院校趋于统一化的资金拨款模式,逐步完善我国现今的绩效拨款考核方式,鼓励各个院校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开展合理竞争,将有限的资金以合理安排,有效的利用,以此来促进高职院校质量的整体性提高。
3.3 合理构建“政府-中介-高校”的三方协调运作模式
由财政部门向下属的教育部门或者地方财政先行拨款,之后再由教育部门或者地方财政向各个高职院校拨款,这是我国现行的高职院校拨款模式。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中,每个环节都在政府的监督下完成,很大程度上受到干预和制约。因此,建议在我国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体制的模式下,政府在财政拨款模式上要引入中介机构,高职院校的拨款不再通过各个繁琐的流程,而是由独立运作的中介机构根据绩效评估的结果进行直接拨款。因为中介组织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官方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为各高职院校制定相应的财政计划,更好地把握拨款的额度。在这种方式下,不仅实现了拨款与绩效评估的直接挂钩,也确保了财政拨款的有效利用,以创造更高的效益。同时,中介机构也受到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从而保证财政拨款的公平合理性。
3.4 获得多方面资金资源的支持
首先,我国高职院校强化自身管理,以促进整体性发展,争取到国家财政拨款的支持,同时也要积极开展多渠道的资金来源的方式。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在管理和建设生都会有所不同,作为培养优秀的拥有独特专长的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它本身属于非营利性的组织。因此,在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凭借着本校自身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来获得资金的支持。比如说推进校企合作,为各企业提供培训设施和场所;发展本校的培训基地、科技产业园等;争取科研项目,在获得荣誉的同时又能得到资金的奖励;建立校友会,获取社会捐赠等一系列的方式来补充本校财政资源。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迎合政府制定的合理的绩效评估体制。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充分地利用资金,创造更大的效益。
结语
总之,当我国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时,实施拨款模式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的发展要符合发展规律,同时也要适应本院校个性发展。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的各项指示,从财务战略角度完成财政拨款模式的改革,可以获得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1]詹儒章.高等学校实行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的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4):83.
[2]张继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改革探微—基于绩效与竞争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08,6(4): 13-14.
[3]马延奇,陶莎.试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改革[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4-45.
[4]罗晓华,陈工.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绩效拨款模式改革的思考[J].当代财经,2008(2):29-30.
[5]王福利,周剑杰.高校财政拨款政策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8(3):10.
(责任编辑 侯中岩)
G710
A
1673-5382(2014)04-0056-03
2014-10-27
戚森源(1982-),男,江苏泰州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