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批评视阈下《非洲的青山》的解读
2014-03-12党涛涛
党涛涛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3)
生态批评视阈下《非洲的青山》的解读
党涛涛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3)
海明威以非洲为题材的作品《非洲的青山》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气息,同时作者在书中所表现出来的既热爱自然,又漠视自然;既怜爱野生动物,又捕杀野生动物的矛盾情感使得这本书成为文学界的一朵奇葩。本文将描述《非洲的青山》一书中所体现的作者的矛盾情感,并揭示海明威所具有的矛盾情感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学批评;《非洲的青山》;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工业革命的到来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的发展,科技水平得到的飞速的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人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随着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深入,生态问题成了人们不能够忽视的话题,在文坛中出现了生态批评理论,将维护生态平衡作为文学的批评理论,并以此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
1 海明威热爱自然与漠视自然的矛盾心理
1.1 海明威对自然的热爱
海明威在生活中很热爱自然,也会经常与自然近距离接触,这在文坛中是很少见的。在童年的时候,海明威就经常和家人出去进行荒野之旅,并且进行一些例如钓鱼、狩猎等户外活动来和自然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成年之后,他没有停下探索的足迹,在美国西部、非洲大陆和加勒比海等地都有他的足迹,在自然中穿梭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主要部分。特里·威廉斯曾经这样评论海明威的探索之旅“海明威是在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类不是自然的统治者,而是自然的爱护者”。海明威不仅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付诸于行动,而且将它记录在文字,在《非洲的青山》一书中,海明威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小说中,海明威对非洲的风景进行了详尽细致的描述,将非洲茂密的森林、巍峨的山脉、壮阔的峡谷还有独特的狮吼等风景详尽的写在了小说中,以此来表示他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向往。在小说的第一章,作者就急于表现对非洲的热爱之情,“看着我们在黑夜中穿过的密密麻麻的灌木丛,感受着夜晚的清爽的风,闻着非洲令人舒心的气息,我整个人都陶醉了”。海明威对自然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因为他所具有的敏锐的观察和诗人的善于欣赏并将其表述为文字的能力,使得原生态的非洲在他的描述之下又平添了几分情趣。在海明威的描述之下,非洲的风是清爽的,非洲的草是摇曳多姿的,非洲的云是漂浮的,非洲的树是葱郁旺盛的,非洲的大山是连绵不断的。这美丽的景象正是源于海明威在内心深处对于大自然由衷的赞美和热爱。在小说中海明威曾经反复赞美非洲大地的美丽,并表示愿意在非洲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和徜徉。这与生态批评所提倡的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理念是相符合的。海明威愿意从繁华的城市中走出来,并融入深山体味大自然的独特风情,这表明海明威是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的。
1.2 海明威对自然的漠视
海明威是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学创作者。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是将人类作为宇宙的中心,将人类看作是宇宙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生物。其他生物以及自然的存在只是为了人类而服务,它们只有使用价值,没有内在价值。所以说,人类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作为活动的出发点的。也就是说,人类中心主义并没有将自然包含在人类的道德范围之内,人类本身对自然并没有应尽的义务。所以,在《非洲的青山》中,海明威之所以会对自然如此热爱,并不是因为海明威具有生态保护意识,而是非洲的草原能够给他带来全新的创作源泉和完美的视觉享受。在草原中的自然万物都要降低身份,居于被欣赏的地位,在海明威的眼中,它们没有思想,没有道德,它们的存在只是因为能够被人类欣赏而具有价值。海明威喜爱非洲的衡量标准,除了非洲的原始生态环境的美丽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非洲能够满足他打猎的需求。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多次提到,非洲的风景之所以会如此吸引他,是因为它能够提供狩猎的场地:“……我们正在进入一片非洲可爱的地区,这里的绿草碧绿平整,像是在已经整理过的整齐的草坪,身边的古树粗大古老,树脚边没有灌木丛,只是光溜溜的草坪。我们在万德罗博人的指引下,穿过一条几乎不能够识别出来的小径,穿过树荫和斑驳的眼光,我不敢相信我们竟然进入了这么一片美妙的地区”。在文中,海明威所说的“可爱的地方”是指非洲的一片没有被涉猎的地区。这表现了海明威对涉猎的极度热爱和以人类为中心的评判标准。海明威笔下的非洲草原已经是经过他的感官净化之后的产物,在他的眼中自然只是供人们欣赏和玩乐的场地,而海明威则将自己视为是高高在上,具有一切发言权的主体,他们欣赏自然美景的基础,就是他们能够在大自然上捕获更多的猎物,获得更多的征服的快感。
2 动物的怜悯者和猎杀者
2.1 海明威对动物的怜悯
小说《非洲的青山》主要讲述的是作者在非洲的狩猎生活,在小说中的大部分内容描写了作者对猎杀动物的愉悦心情,但是部分内容也体现出了海明威对被猎杀动物的怜悯和忏悔的心情。例如在海明威自己的右臂断裂时躺在医院里,由于右臂的疼痛让他想起了一只没有被立即打死的公麋鹿的情形,并将现在的自己比作那只公麋鹿的同类,对动物猎杀者的行为进行了忏悔,将自己的遭遇视为对动物猎杀者的一种惩罚。在小说中的形象描述将海明威作为一名动物猎杀者的忏悔和内疚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小说结尾,它表述了自己的狩猎之旅即将结束,海明威描述了一幅当自己再踏上这片土地时的美丽场景:“水牛在它们生活的地方悠闲的吃草,大象会从山里出来,看见它们踩断树枝而不对它们开枪,我不会用一天的时间去追逐一只肚子上已经受伤的公貂羚,而是躲在一块岩石后面,远远的注视着它们,使它们永远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体现着海明威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遭到人类破坏的惋惜和悲痛之情,在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是我们把它搞得一团糟”,体现了海明威对自己在非洲草原上所作所为表现出的忏悔和失望。同时,海明威在小说中表述了自己具有的生态环保理念,在小说中他提到非洲草原的生活本是和谐的,但是当海明威之类的狩猎者到达之后,这里的和谐就被无情地打破了,入侵者开始大量的砍伐树木,抽干河水,猎杀动物等行为使原本美丽的非洲草原变得面目全非。在这一段的描写过程中,海明威体现出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表现出了对那些包括自己在内的肆意践踏自然的人类的控诉和批判,表达了自己对原始草原未来发展深深的忧虑和对本地土著居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肯定和赞扬。
2.2 海明威对动物残忍的猎杀
小说中体现出了海明威对猎杀动物的怜悯之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了海明威践踏自然的忏悔和失望。但是,这些情感的表述都是有附加条件的。海明威对非洲草原的热爱是因为非洲草原能够为其提供狩猎的绝佳场地。海明威自幼就爱好打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非洲的青山》这部小说的诞生。在小说中尽管海明威对非洲的景色十分赞美,但是作家兹华斯的评论更能够表现出海明威当时的感受“请仔细观察那些以狩猎为乐趣的人们吧,他们哪还有心情停下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他们真正在意的是如何快速的猎取更多的猎物,这种强烈的欲望,使它们恨不得能够直接飞过他们本应该欣赏的原野。”所以,《非洲的青山》中血腥的杀戮才是海明威所要体现的主要内容,他想通过这本书表现的就是作为一名猎杀者的残暴和无情。所以,海明威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在小说中仍体现出了他对自然本体价值的淡化,表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在小说中,海明威将狩猎作为人生最为幸福的事情,他很享受发现动物的时候的那种惊喜、狩猎成功时候的激动,甚至狩猎失败时的懊恼。海明威无视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将他们是为人类的玩偶,狩猎时海明威会毫不犹豫的将枪瞄准安居在这里的生命。在海明威的眼中,猎杀是一种生活的乐趣,通过猎杀能够彰显自己的勇气,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与生态批评者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完全背离的。猎杀动物的过程和动物垂死挣扎的过程,在猎杀者的眼眼中,犹如动物在嬉戏玩耍一般,将动物的垂死挣扎看作一种笑话。海明威在猎杀的过程中无视动物的生命,忽视动物生存的权利,只是体验着猎杀的快感,这种对动物的无视,对生命的漠视在小说中表露无遗。海明威充分地享受着猎杀的快感,在他的小说中有一段对公苇羚的描写:“我用手指摸到它在前腿后边的心脏,感觉到它隔着一层皮在跳动,就把刀子戳进去,由于刀子太短,把心脏推到了一边,但是刀子割到了大动脉,热烘烘的血喷到了我的手上”海明威在这一段的描写中丝毫没有体现出对苇羚羊的怜惜和对生命的敬畏,在整个过程中他只是充分地享受着作为猎人的那份残暴,将人类的残忍和冷漠暴露无遗。在《非洲的青山》中海明威这样描述自己的猎杀行为“猎杀的过程中,我不在乎杀死任何东西,任何动物,只要它们能够死的干净利落,反正它们早晚都得死”,可以看出海明威并没有对自己的猎杀行为感到丝毫的愧疚,只是将这视为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海明威费尽心思捕杀的猎物仅是为了能够吃它们的肉,得到它们的皮、角或者头,以向他美国的朋友去炫耀,把这当成人类勇气和尊严的表现方式。
3 总结
在物质文明日益丰富的今天,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却变得越发的紧张,由于人类肆无忌惮的任意破坏和践踏自然,使得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海明威是一名拥有多部著作的知名作家,但是他作为一名猎杀者,对动物的猎杀和对生命的冷漠不禁让人们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本文讲述了海明威的作品《非洲的青山》中所体现出来的海明威既敬畏自然又漠视生命的矛盾心理,为人类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许丽芹,付晓露.《非洲的青山》的生态批判[J].海外英语(上),2012(6):3-4.
[2]侯洪革.海明威和他的《非洲的青山》(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7):56-56.
[3]陈芳,冯治理,王庆春,等.内蒙古青山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0):87-91.
[4]董爱华.生态批评视阈下《非洲的青山》[J].山花,2014(16):139-140.
(责任编辑 孙胜文)
I712.074
A
1673-5382(2014)04-0023-03
2014-09-11
党涛涛(1982-),女,山西大同人,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