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各宾派与苏俄政府的战时政策比较

2014-03-12范海龙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政策

范海龙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新事物在产生之初总会遇到一些习惯势力的打击迫害,而且旧的反动阶级还会在一定时期内占据优势,从而使新事物的发展充满荆棘坎坷。吉伦特派倒台之后,雅各宾派领导下的国民公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愤怒的群众要求“将恐怖政策提上日程”。同样,刚刚诞生的苏维埃俄国也面临着协约国军队和国内白军的威胁,战时政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研究两者“战时政策”的制定、执行及结局,对我们学习贯彻今天的路线方针政策,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 社会环境

革命的政权建立总会使旧势力和境外势力产生畏惧之心,他们或者引发国内骚动;或者与国外势力勾结,掀起武装叛乱,以此来达到他们“复辟”或者“篡权”的野心。

(一)反法同盟和联邦叛乱

刚刚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面临着风雨的考验。雅各宾派接手国民公会后,法国人民面临的内忧外患有增无减。从外部来讲,以英国为首的七国反法同盟正从四面八方向法国进攻。“8月初,在法国北部,英军包围了敦刻尔克;在地中海占领科西嘉,英国舰队封锁了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法国海岸;普鲁士、奥地利的军队攻陷美因兹,包围瓦楞西恩;西班牙则从南面进犯”[1]139。就国内而言,得到英国援助的王党分子和逃跑的吉伦特派议员迅速勾结起来,掀起了公开反对国民公会的联邦叛乱。法国八十三郡中,已经有六十个郡发生叛乱。正在此时,坚定的共和主义者马拉被女特务科黛刺死。英国干涉势力将路易十六的儿子推到前台,称为路易十七。年轻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面临着生死抉择。

(二)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历史总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或许这和一些人的利益有直接的关系。1918年3月,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使协约各帝国主义惶恐万分。这不仅是因为西方列强在俄国投资企业将不翼而飞,更重要的是世界上出现的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协约各国国内民众情绪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在东线将失去俄军这样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基于此,在北方,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包括美、法、日等先后在俄国北部、东部等地登陆。在南方,“8月4日,英军在巴库登陆,同时将军队开进里海东岸。德国乘机侵占了乌克兰并闯进了克里米亚和南高加索”[2]50。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国内的反革命分子如资产阶级、地主、富农、白卫军官和哥萨克富裕阶层等都闻风而起。此刻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也渐渐地走上反革命的道路,他们先是在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制造混乱,七月又刺杀了德国大使米尔巴赫,而在莫斯科的三仙巷更是直接发动了叛乱。尽管后来叛乱平定,但是局势仍然不容乐观。就在8月30日,社会革命党党徒卡普兰行刺列宁,结果,列宁身负重伤。此时,苏维埃政府由于粮食和燃料的缺乏,工厂大多停工,人们在饥饿中度日。年轻的苏维埃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由此可见,新生的政权总会触动某些人的神经,影响一些人的利益,不仅是国内的,而且还有世界的。

二 政治举措

一个国家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时,会采取一些相应的紧急措施以应对突发的事变,如国家机关行使紧急的权力、社会成员履行非常的社会义务,等等。新生的资本主义法国和苏维埃俄国在内外交困的紧急状态下,都采取了一些激进措施。

(一)恐怖统治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雅各宾派,上台之后迅速采取了一些有力的革命政策。这些政策主要以1793年后实行的一系列恐怖政策为标志。

1.经济恐怖。1793年9月29日,由国民公会通过的全面限价法令是恐怖年代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立法。它对40种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接着又公布了包括严禁囤积居奇法令、工资最高法、建立供应委员会法令、实行面包供应制法令,等等。后来又出台了关于对商品价目和零售商利润加以限制的政策。作为非常时期的一种通过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政策,它具有战时性质,因此,国民公会还规定了要保证军队给养、进行征发的若干条款,等等。

2.政治恐怖。1793年9月17日,国民公会颁布了有关嫌疑犯法令。“凡谁的行为、交往、言论和著述表示同情暴君和自由的敌人者,即属嫌疑犯”。[3]2121793年10月10日,国民公会又通过了建立革命政府的法令,经过改选的“大救国委员会”和“治安委员会”并称“两委员会”,共同实行恐怖统治。此外,还包括如改组革命法庭、广设断头台、授予特派员全权等恐怖措施。

3.全民皆兵。早在1793年8月23日,国民公会就发布了全民皆兵法令,其主要指“从现在起直到敌人被赶出共和国领土为止,法国人民始终有应征入伍的义务”[4]342。1793年9月9日,国民公会又颁布了成立革命军的法令,其成员主要是无套裤汉,由他们担负起保证限价法令的全面实施以及征运粮食的任务。

(二)战时轨道

“1918年7月29日,党中央根据列宁的建议,宣布‘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号召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地击退国内外反革命进攻。”[5]61也就是说,从这时起,整个苏维埃国家转入战时轨道。这主要包括战时的军事政策(义务兵役制)和战时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义务兵役制。苏俄红军是在战时状态的短期内迅速组建起来的,为了适应作战的需要,军队必须进行整改和进行正规化的训练。“1918年,红军改行劳动人民义务兵役制;加紧培养工农指挥员,也注意利用旧军事专家”。[5]61同时,对现有的红军进行整编,在地方则实行义务军训,以培养军队的后备力量。到1918年,红军已有80多万人,年底时已将近100万人。一支强大的正规军很快建立起来了。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政府在转入战时轨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政策:第一,余粮收集制;禁止粮食的私人买卖,违者按相关法律惩处。1918年5月9日,列宁在《关于粮食人民委员会特别权力的法令》中强调:“要摆脱饥荒,必须向囤积余粮的农民资产阶级和其他资产阶级展开无情的恐怖的斗争”[6]295。第二,企业全部国有化;1913年3月通过的新党纲提出:要“坚持不懈地把已经开始并已基本上完成的对资产阶级的剥夺进行到底,把生产资料和流通资料变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财产,即变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7]93。在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下面建立了由工业部门设立的垂直领导的总管理局,实现对本部门所属企业的直接管理。第三,实物供给制和贸易国有化;这就是要试图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生活必需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取消货币,取消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的货币部分越来越没有实际意义,从而加快了工资向实物的转化。1917年,实物形式的报酬占工资总额的5%,到1920年已占93%。”[7]94第四,义务劳动制和劳动军事化;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按照所从事的行业完成相应的劳动,提出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同时,苏维埃政府还组织了8支劳动军,完成定量的劳动任务。

三 社会影响

事物的变化发展具有其内在的不以人为意志转移的规律性。战时政策是为了应对紧急的国家局势而采取的一种战备体制,因而,它也应该随着战时状态的解除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反之,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一)对革命的促进作用

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在短时间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经济上,不法资本家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的现象得到了有效地遏制,一些投机分子销声匿迹了。指券的币值也得以回升,经济混乱的状态得到了改变,人们对政府的信任也逐步恢复;在对敌斗争上,恐怖统治的效果则更加明显:经过改造后的军队,纪律严明、组织民主,战斗力大为加强。1793年10月到11月间,法军先后收复里昂、马赛和波尔多,从而给国内反革命势力以致命的打击。“在抗击外国干涉军方面,法军于10月16日,打败了奥地利军;12月19日赶走英国人,收复土伦;普鲁士、西班牙军队也都被击败;到1794年初,全部外国军队都被赶出国土,共和国军队反攻出去,进入外线作战”。[4]346

战时政策的实行,在国内,它使苏维埃政权在物资极度短缺的情况下,起到了保障战争、供应军队的作用,同时保证了工人队伍的稳定,使工业可以继续正常开工生产,进而保证了战争的物质基础;给国内的投机商人、不法分子以致命的打击,维护了国家经济的正常秩序,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时,它沉重打击了外国干涉势力,到1918年11月,红军不仅击退了东、南战线敌人的进攻,而且内部反叛乱、反颠覆的斗争也取得了初步胜利。

(二)热月政变和克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兵变

恐怖政策在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由于它的过度恐怖,结果也造成许多严重的后果。第一,践踏法律,胡乱杀人;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救国会,常常带着一种复仇的心理去惩罚过去发生过叛乱的地区以及和他们政见不同的人;甚至连“一批立宪派成员,包括国民议会的第一位主席、巴黎市长、网球场宣誓的领导者巴伊在内,也被杀死在断头台下”[4]347。第二,违反人权原则,破坏信仰自由和“非基督教化运动”。随着救国委员会权力的日益集中,出现了贪污受贿、生活腐化等问题。终于在1794年热月9日爆发了著名的“热月政变”。

战时政策的实行,在保证革命胜利方面,的确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余粮收集制在执行过程中,连农民们必要的口粮和种子也都被强制征集,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多地区的农民发生了暴动。当时有一位乡党委书记写信给中央时这样说“我认为揭露农村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一个侧面是我道义上的责任。谢尔多勃斯克区粮食委员会要求百分之百地完成余粮征收任务,它以中央的名义命令把粮食征收殆尽,不给农民留下一磅粮食来养家糊口”[8]52。就在此时,士兵也起来了,农民反对余粮征集制的情绪反映到它们身上了,1921年2月28号,在彼得格勒以西的克朗施塔得海军基地发生兵变。列宁试图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计划宣告失败了,战时政策也完成了它的使命。

四 现实启示

雅各宾派恐怖政策和苏俄战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它们在捍卫政权的同时,又存在着诸多弊端,因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结合我国的客观实际,或可为我国的政策制定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这种能动性的发挥是受客观规律限制的。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雅各宾派的勇士们在无套裤汉的支持下,不仅将外国干涉势力赶出国门,而且使国内的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但是,这种恐怖政策到了后期已经严重违背客观规律,失去民心,现实需要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统制经济”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自由的市场,政府过多干预使资本家难以接受。雅各宾派也的确违背了他们最初的诺言:“革命政府需要非常行动,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那么就意味着战后应该及时恢复原来的秩序。历史的客观规律已经不容许他们继续出场,如果继续一意孤行,等待他们的只有头破血流。战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企图消灭商品和市场,忽视价值规律的存在,企图借此使苏联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现实却是,坦波夫省、乌克兰、顿河、西伯利亚等地的农民暴动和克琅施塔得的海军基地的兵变。列宁后来就曾说过:“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9]225由此可见,还是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制定并适时调整政策,因此,“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10]49。

鉴古思今,今天,中国共产党在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带领着全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着,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前进着。当然,中央反复强调,“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11]29党和政府也始终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做好“三农”工作,这也是遵循客观规律和吸取历史教训的结果。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又一次重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易旗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12]。每个政策都有它特定的“保质期”,这就要求决策层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坚持时效性原则,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符合阶级主体的利益

雅各宾派的执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恐怖统治的实施开始实行时是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的。但是,随着国内形势的缓和,国内的绝大多数群众要求恢复和平秩序的时候,特别是在全面限价问题上,群众们开始逐渐抛弃他们。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和苏俄的战时政策,从根本上讲,都属于临时政策,是用来应急的。前者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采用的一种非常措施,但不是最终目的。后者则是为了应付国内外危机,挽救政权而采取的一种激进政策。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挽救革命,巩固新生的政权,但是,当它们已经完成历史使命时,就应该及时地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当现实已经不再需要它们时,这种政策就成了反动性的东西,成为群众所厌恶甚至终究被抛弃的东西。事实证明,当恐怖政策即将挖掉资产阶级自己的墙角的时候,它们不约而同将恐怖政策的执行者送上断头台。雅各宾派执政后期,工人由于生活水平下降而对其不满,被压制的无套裤汉也义愤填膺,特别是由于限价政策和无偿征发军用物资等措施则从根本上要了它的命。

苏俄战时政策的执行,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使革命的果实得以保留。但是,当这个社会的主体阶层,特别是工农联盟遭到破裂危险的时候,那么,它也不能继续执行下去了。群众参加革命的真正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社会,当现实政府连温饱都无法保障时,它们要么反抗,要么放弃这个政府。当战时政策已经让支持它们的人无法生存时,他们也会反抗。近年来,中国共产党牢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在中共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想的基础上,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12]。居安思危,无论是哪个阶级执政,都要始终符合主体阶级的利益,都要使社会稳定和谐,同样,无论哪个国家的人民,安居乐业都是他们的共同梦想。

(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是如此。任何政策从出炉到最后完成使命,时刻都要受到社会的监督,与社会潮流相逆的政策终究要被抛弃,而代之以新的符合主体阶层利益的政策。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最终被热月党人的宽容政策所取代,而战时政策也由新经济政策取而代之。1794年12月24日,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全面限价的法令,这标志着“统制经济”在法国的完全终结。同样,在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通过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这一从军事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决议”。[13]660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新的政策不仅要受主体阶层的考验,而且还要受社会全体的考验。同时,政策的执行要接受社会主体的全程监督,因为它关乎社会经济主体的切身利益。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完全适合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废止的全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恐怖政策和战时政策都曾发挥了挽救革命的作用,但是它们也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仅在特殊时期发挥作用。此外,政策的制定也要充分考虑民众的承受力,通过对以上两者的比较分析,对我们今天进行政策的制定、解读、分析、执行、反馈等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州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 王春良,祝明.世界现代史:上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3] 王荣堂,姜德昌.世界近代史:上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4]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夏景才,王贵厚,曲培洛.世界现代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6] 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 根基娜.列宁的国务活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9] 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0]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1]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2]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1-13(1).

[13]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政策
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
外商投资政策再完善
政策解读
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政策准备好了吗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