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镍铁项目加快上马 过剩产能危中有机

2014-03-12

中国有色金属 2014年1期
关键词:太钢不锈钢

近几年来,多数不锈钢厂商转用含镍量较低的镍铁来替代部分的电解镍,以控制不锈钢生产成本,一时间生产镍铁的小高炉、小电炉等冶炼设备一度遍布全国。201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下游需求持续疲弱,镍铁行业出现持续性开工不足问题,预计2013年镍铁生产企业开工率将进一步下降至49%左右,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国内镍铁产能连年扩张

过去几年,国内基建投资如火如荼,带动了下游不锈钢消费市场的火爆行情,用作不锈钢炉料的电解镍价格水涨船高,多数不锈钢厂商转用含镍量较低的镍铁来替代部分的电解镍,以控制生产成本,镍生铁产能呈现逐年增加。经过将近5年的快速发展,镍铁已被不锈钢厂商高度认可,目前太钢集团的镍铁使用比例已达50%,宝钢集团为30%左右,各大钢厂仍在尽量提高镍铁的使用比例,镍铁发展前景看好。

在最初规划的镍铁产能中,小高炉、小电炉冶炼设备一度遍布全国,大多分布于山东、江苏、山西、河北等省份。其特点是产量较大,但产出镍铁含镍量一般不超过10%,且生产过程中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2010年起我国将4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列入淘汰产能范围,镍铁高炉冶炼逐渐进入400立方米以上,最大已经超过1000立方米级。然而,小高炉和小电炉产能利用率低,显然无法满足国内镍铁需求的快速增长,2011年起RKEF电炉法渐渐发展为主流工艺,许多新上马的大型镍铁项目几乎均采用这一工艺,目前RKEF工艺产能占比高达65%,为新增设备的首选工艺。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镍铁产能持续扩张,已由2010年的33.8万吨增至2013年的86.08万吨(按镍金属量测算),年均增速达36.6%。2012年产能增幅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2011年当时规划的部分产能并未按计划投产,并延至2012~2013年释放。201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下游需求持续疲弱,镍铁行业出现持续性开工不足问题,预计2013年镍铁生产企业开工率将进一步下降至49%左右。

国内镍铁产能即将步入密集投放期

据易贸研究中心调研情况测算,未来3年内我国将有大批镍铁项目即将上马,新投资镍铁冶炼设备数量将达76个,其中约半数分布在江苏地区,其余省份如山东18个、内蒙古12个。在建和拟建项目产能规模较大,其中调研到的百万吨级的规划项目有4个。

新建产能分布多数集中于内蒙古地区及江苏沿海。内蒙古地区新建产能为地域集群的典型代表。内蒙古地区电价较沿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2年全国平均电价水平约在0.58元/度,而内蒙古地区平均电价仅0.41元/度,较大多数地区降低25%以上,在国内各省及直辖市中仅小幅高于宁夏地区。内蒙古低廉的电力成本吸引了大量投资资金涌入该地域,形成我国镍铁产业集群的一极。同时,山东、江苏地区代表了镍铁产业集群的另一种模式——港口集群。我国大量镍铁需通过进口红土镍矿生产而来,离港口的距离越近,对厂商的物流成本控制越有利。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镍矿6244万吨,主要港口中连云港、天津港镍矿进口量皆已超过1000万吨。因此,在新建产能中,山东、江苏地区凭借港口优势,占据了超过70%的增量。

可以预见,在经历18个月左右的建设期后,2014年起我国镍铁产能将步入密集投放期。预计2014~2015年新增产能分别为48万吨和18万吨,届时总产能将达到134.08万吨和152.08万吨(按镍金属量测算)。但具体达产情况需要关注印尼矿业政策以及国内消费需求等因素。

宏观经济结构性调整 下游需求增速趋缓

由于镍铁主要用于充当200系、300系不锈钢的生产原料,近年来不锈钢产业逐渐饱和给镍铁消费带来较大影响,集中表现为投资增速的放缓和传统应用领域消费的饱和。

首先,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不锈钢产业已由成长期步入成熟期,并在2010年进入产能全面过剩时代。在2009年以前,我国不锈钢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的较高水平,产品价格水涨船高,社会投资热情不减。但是2010年起随着大量产能的投放,产能利用率开始下滑,企业经营利润锐减。以太钢304卷板为例,2009年初起价格震荡走高,并在2011年初达到高点27000元/吨上方,而后一路走低,最低跌至2013年7月15000元/吨附近,直逼企业生产成本。诸多投建项目的投资效益不达预期,不锈钢项目投资热情明显降温,对应配套镍铁原料的市场需求空间受到压制。

其次,不锈钢产品需求增速大幅放缓。从我国目前不锈钢的消费结构来看,主要仍以民用为主,金属日用制品占比达到41.5%,其次为建筑装潢17.4%,机械工程17.3%,电子电机6.9%,交通运输5.3%,其它11.6%。但随着我国不锈钢产业的高速发展,民用领域消费逐渐饱和,

再次,低镍不锈钢受追捧,单吨不锈钢对镍铁的消费量减少。2011年镍原料价格高涨,相对使得镍铬系不锈钢(300系)成本大幅增加,从而铬系不锈钢(400系)及低镍系不锈钢(200系)替代了部分300系产品。2012年以来,200系不锈钢与300系不锈钢产量比例呈现小幅增长态势,目前基本稳定在60%左右。一般而言,200系不锈钢中镍含量约为5.5%~7.5%,300系不锈钢中镍含量约8%~10%,因此200系的替代效应对镍生铁的需求量或带来一定制约。

镍铁项目逆势扩张 危中有机

基于对中国镍铁产能及不锈钢产业的分析,易贸研究中心对2013~2015年中国镍铁产业供需平衡作出了预测。预计2013~2015年我国镍铁总产能将分别达到860.80万吨、1072.64万吨及1216.64万吨,产能增幅分别为19.91%、24.61%和13.42%;我国镍铁总需求分别为669.58万吨、727.30万吨及784.85万吨,需求增幅分别为13.02%、8.62%和7.91%。可以看出,镍铁产能增速尽管有所回落,但仍将明显大于镍铁需求增速,未来产能过剩压力将逐渐凸显。2013~2015年我国镍铁产能过剩量将达到191.22万吨、345.34万吨和431.79万吨。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不甚理想的供需形势,镍铁产业也不乏亮点。

1.行业洗牌有序进行,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镍铁产能严重过剩,终端需求疲弱,镍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厂商对不锈钢厂的倚赖明显加大。大型镍铁厂商依靠稳定的产品质量和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更易于进入钢厂的供应商体系;而小型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难以获利,将逐渐被市场淘汰。据悉2013年一些技术落后的小型厂商已陆续关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建产能进入市场的冲击。

2.镍铁产业布局日趋合理。过去我国镍铁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及北方,而不锈钢企业中宝钢、浦项、联众、西南不锈等重点骨干企业多在南方,形成了“北镍南用”的格局。近年来产业集群配套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两沿两近”的分布态势,即沿海、沿江、近电力、近原料。这一分布格局既有利于镍铁及不锈钢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利于减轻我国铁路、公路等的物流压力。

3.尽管不锈钢传统下游依然疲弱,但新兴应用领域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技术上,太钢集团在车用不锈钢材料领域已取得明显突破。2012年12月,北京地铁14号线首批A型地铁车辆下线,38辆列车的厢体国产化部分,80%的不锈钢来自太钢集团,100%车轴用钢也来自太钢集团,太钢集团由此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研发生产轨道列车用不锈钢材料的供货商。市场空间上,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及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在轻量化、节能环保的需求下,车用不锈钢的需求持续看涨。在此前轨道新增车辆需求预算的基础上,以目前单辆列车用钢7吨计算,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新增用钢需求将超过25万吨;加上汽车行业的需求,如果仅以50%轻量化比列计算,每年新增用不锈钢需求也将超过35万吨。而目前整个交通运输行业不锈钢用钢规模仅为65万吨左右,新增占比达到50%以上。此增长规模还尚未考虑车站、轨道建设以及汽车用钢增长带来的空间,所以未来车用不锈钢的消费需求有望成为一大亮点。

展望未来,随着“十八大”和“两会”的召开,在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效率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程逐步深入。“改革的阵痛”以及投资刺激力度的回落使得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加上不锈钢传统需求增速渐入稳中趋缓态势,预计未来整体市场需求难有明显改善。同时,我国镍铁产能即将迎来大范围的高速投放,国内镍铁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产能过剩问题值得担忧。

猜你喜欢

太钢不锈钢
超级英雄不锈钢侠
中低碳系列马氏体不锈钢开发与生产
不锈钢二十辊冷轧机组横切剪的选型计算
科技创新促转型
孤胆不锈钢侠——米格-25
太钢6项成果获冶金科学技术奖
基于战略层面的环境业绩评价——以太钢为例
太钢生产出国产首套CAP1000核电站用不锈钢
贺太钢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