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周之标曲选《吴歈萃雅》的选编特色

2014-03-12王丽媛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大众文艺 2014年5期
关键词:丛刊书局教化

王丽媛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0)

《吴歈萃雅》是由周之标选辑,刊刻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的专门的曲选集。周之标,字君建,号梯月主人,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明末清初戏曲家、刻书家。《吴歈萃雅》收录明人散曲、传奇共280套,分为分为元、亨、利、贞四卷,每卷前集中刻有插图4幅8面,共计16幅32面。该书现存明万历四十四年刻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另有台湾学生书局《善本戏曲丛刊》第二辑影印本,是研究昆曲十分重要的资料。

一、重南调轻北曲、追求情真境真的选曲原则

周之标在《吴歈萃雅》的选曲过程中,重南调而轻北曲。如其在《吴歈萃雅·选例》中提到的“南词虽由北曲而变,然是编但取南调,不用北曲,故南则广收博取,北不过附其一二,以投时尚而已。”1其所收散曲的作者有高东嘉、梁伯龙、王雅宜、杨升庵、沈青门、陈大声、唐伯虎、文衡山、刘东生、康对山、郑虚舟、周秋汀、钱鹤滩、梅禹金、王阳明、王漾陂、祝枝山、杨斗望、罗钦顺、顾道行、薛常吉、毛莲石、张伯起、张文台、燕仲义、虞竹西、李复初、张君平、虞交俞、何西来共30人。除康对山为陕西武功人,王漾陂为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外,其余全部为南方人,且以江苏人和浙江人为多。在《吴歈萃雅》收录的122套散曲中,收录高东嘉、梁伯龙、杨升庵、沈青门、陈大声五人每个人作品的数量都不少于9套,而康对山作品仅4套,王漾陂作品只5套,康、王二人作品共9套,还不到收录总数的十分之一,由此,周之标在《吴歈萃雅》选曲过程中重南调而轻北曲的做法已是昭然。

除了重南调而轻北曲的原则,《吴歈萃雅》的选曲还对情真境真的作品青睐有加。晚明采用科举考试的制度选拔人才,考试皆取八股时文,士子终年将经历花费到八股时文当中,导致“举秦汉唐宋以来所谓工词赋、工诗、工策者,一切弃置”2的现象。周之标厌弃八股时文,认为“八股何如十三腔,而学士家虽谓读烂时文,不如读真时曲也可”。3他在《吴歈萃雅·题辞》中说:“嗟乎,世道日衰,人心日下,毋论真文章真事业不可多得,即最下如淫词艳曲,求其近真者绝少。惟是闺中思妇,塞外征人,情真境真,尚可摩画。而骚人以自己笔端,代他人口角,或灯之前,或月之下,或花之旁,或柳之畔,或山水之间,洋洋出之,宛然真也。歌之者亦宛然真也。”4

在《吴歈萃雅》的选曲过程中,周之标极力遵循“时曲惟取其情真境真,则凡真者尽可采,不问戏曲、时曲”5的原则。纵观其所录内容,“自古忠臣之忠,烈士之烈,义夫之义,节妇之节,佞臣之口,谗人之舌,昏主之丧国,荡子之丧家,冶妇之丧节,何一不具,何一不真”,6莫不有真情真境之作,如【步步娇·夏日闺思】:“昨夜春归今朝夏,时序如翻掌,相思恼断肠,只怕愁病无情减,却容光血泪渍成行,点点滴在青衫上。”7女子看到春去夏至,时序变换,而深深思念的人却迟迟不归,相思之苦、离愁之痛顿时涌上心头,不禁暗自神伤,泪水沾湿了衣衫,其相思之情、其忧伤之境真切可感。【集贤宾·丹阳道中】:“天寒夜寂归雁早,砧声何处频敲,风动林梢惊宿鸟,猛飞去余枝空嫋,江村静悄,正淡月疏星斜照,乡思绕途路里归心,如捣。”8在天寒寂静的夜晚,看到大雁归家,听到砧声四起,风吹动树林惊扰了栖息的鸟,抬头看鸟飞走后的空枝头,却发现月亮空中高挂,于是思乡之情更是不能自已,其思念故乡之情、幽清夜晚思乡之境,读曲可感其情、如临其境。

二、崇尚名家作品,注重作品的教化功能

《吴歈萃雅》选曲崇尚名家作品,注重作品的教化功能。周之标在《吴歈萃雅·选例》中指出:“是集也,遍觅笥稿,广正善讴,非有名授,不敢混入。拔其尤者,共得二百八十套,分为四卷,字考句订,大经苦心。非乐府之碎金,实词家之宝玩。”9在选曲过程中,他注重选曲质量,对广泛搜集的作品进行大肆筛选,“非有名授,不敢混入”,再苦心费力地考订字句,以提高《吴歈萃雅》品质,力求使其成为“乐府之碎金,词家之宝玩”。

考《吴歈萃雅》所录作品数量较多者有高东嘉14套、梁伯龙12套、陈大声12套、杨升庵10套、沈青门9套。其中,高东嘉即高明、高则诚,是元末明初杰出戏曲家,以《琵琶记》最为著名;梁伯龙即梁辰鱼,明代戏剧家,以《浣纱记》最为有名;陈大声,本名陈铎,字大声,号秋碧,明代散曲家,工于诗词和绘画,精通音律,善谈琵琶,被教坊子弟成为“乐王”;杨升庵即杨慎,明代三大才子之首,能文、词及散曲;沈青门诗词雅调远近闻名,时人以为江湖诗人第一流,称其散曲为“青门体”,此五人非著名戏剧家即为文豪大家。此外,《吴歈萃雅》中还收录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梅鼎祚、康对山、王阳明、王漾陂等明代杰出文学家的作品,由此,其选曲崇尚名家作品的思想可窥一斑。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崇尚名家作品是强化选曲教化功能的一种重要举措。晚明戏曲选辑者,尤其是文人选家,在对戏曲内容的选择上,选本总是以教化为先,并在序跋、反例中宣示其教化功能。周之标亦是如此,他在《吴歈萃雅·题辞》中说:“然则诗三百篇,褒美刺恶,劝惩凛然,何独传奇而不然,又何独之一二折而不然,睹兹编也,如睹全本矣。遂令与时曲并附枣氏。”10像《诗》三百篇这种儒家经典,褒扬真善美,讽刺假丑恶,劝诫与惩罚分明,具有较强的社会教化功能,何见得传奇就不可以同样有这样的教化功能,又何见得传奇中的一、二折不具有这样的功能呢?

时至今日,图书的社会效益依然是编辑出版工作首先要重视的问题,书只有先达到其社会效益,实现其教化功能,进而实现其经济效益,才能称之为好书,才有可能成为畅销书、常销书。

三、艺术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编排特色

“图画止以饰观,尽去难为俗眼。特延妙手,布出题情,良工独苦,共诸好事”,11在重视增刻插图的同时,周之标也在致力于实现《吴歈萃雅》插图的艺术化。观《吴歈萃雅》之插图,工丽细致,人物表情纤细入微,动态接近现实生活,场景表现绵密富丽。插图采用的形式为大幅双面连式,全书一共有图画16幅32面,平均集中放置在每卷内容前面,即每卷前集中有插图4幅8面,且插图之前还有单独的本卷插图的目录。曲词代替了插图的榜题,多由书法字体题于不同的位置,造成了词曲、书法和绘画相得益彰的艺术境界。如亨卷的第一幅图,左下角题字为“几个离群雁呀呀飞过蓼花汀”,出自【八声甘州·离恨】《赤马儿》:“数翦孤檠幽阑,独凭又听得几声,离群雁呀呀的飞过沙汀。山寺送来几声,金磬人烟,寂静。那时许多,清冷。那是许多,清冷。”12图中思妇闺中见孤雁愁绪万千的情境与词曲、书法、绘画艺术融为一体,意境幽清耐人寻味。

《吴歈萃雅》在版式设计上十分人性化,充分考虑读者的阅读感受。采用半页九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单边的版式。这种版式行相对较宽,虽然刻书成本相对较高,但却方便读者阅读。明中期以后,在刻书事业中“宋体字”逐渐代替了“赵体”“颜体”“欧阳体”,成为最主要的刻印字体。这种“宋字体” 结构方正,直竖厚重,横划细劲,笔道之末作一重顿,形如三角,对刻工的技能和文学修养要求不高,让更多的劳动力涌进了刻书业,促进了明代刻书从质量印刷向数量印刷的转变。“宋字体”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读者的阅读难度,降低了对读者文化素养的要求,有利于拓宽读者群。

在分卷以及内容安排方面,《吴歈萃雅》表现出了极强的个性化特征。首先,《吴歈萃雅》以《易经》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分卷,元、亨卷收散曲作品共122套,利、贞卷收传奇套数共158套,利、贞两卷所收传奇套数按宫调曲牌排序,并详列剧名出目,体现了其编选主体个性化的审美趣味,为戏曲选本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其次,由于《吴歈萃雅》是供人“留之几案,日读数过”13即阅读和清唱之用,故周之标在选录传奇套数时仅录了曲词,删去了宾白。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周之标还请人辨声之平仄、字之阴阳,并加点板,标声调。如其在《吴歈萃雅·选例》中自陈:“词中之调,有单有合,歌者茫然不知所犯。吾友曹隐之,颇徹其义。于是相为搜讨,俱已标明。至声分平仄,字别阴阳,用韵不同之处,细查《中原》注出,不惟歌者得便稽查,抑使学者庶无别字。” “每词之上,严加圈选,逐套之前,各标题咏,牌名悉分宫调,撮口已经注详,若字之闭音者,当作○如是观,鼻音者,则作 如是观。”14

最后,在编辑体例方面《吴歈萃雅》的个性特征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有《题辞》两则、《小引》《吴歈萃雅·选例》,还有《吴歈萃雅·曲律》,并在《题辞》中陈述自己八股时文的厌弃,对时曲的推崇,以及对“情真境真”的肯定;在《小引》中表达刊刻《吴歈萃雅》的目的是供人“留之几案,日读数过”;在《选例》中,对全书的选曲、编排进行说明,便于读者掌握阅读规律,进而更好地阅读,曲选还将魏良辅的《曲律》十八条附在文前,在彰显编者个性的同时,也传播了与曲律相关的音乐知识。

虽然,碍于选曲过程中一些原则的存在,造成了《吴歈萃雅》的遗憾,比如说“重南腔而轻北曲”选曲的思想,必然导致其关于北曲收录的缺少,并具有较强的地域色彩,不利于对中国戏曲发展研究的整体把握。但是由于在选曲上有自己的特色,在编辑方面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加之编者的艰苦努力,《吴歈萃雅》已经成为公认的戏曲选本典范。作为质量很高的文人曲选,其成功的编辑经验对当今的编辑出版活动仍有借鉴意义。

注释:

1.9.12.13.14.(明)周之标:《吴歈萃雅·选例》,王秋贵主编《善本戏曲丛刊》第二辑,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第18—21页。

2.(明)周之标:《吴歈萃雅·题辞》,王秋贵主编《善本戏曲丛刊》第二辑,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第1—2页。

3.4.5.6.(明)周之标:《吴歈萃雅·题辞》,王秋贵主编《善本戏曲丛刊》第二辑,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第5—12页。

7.(明)周之标:《吴歈萃雅》,王秋贵主编《善本戏曲丛刊》第二辑,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第82页。

8.(明)周之标:《吴歈萃雅》,王秋贵主编《善本戏曲丛刊》第二辑,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第224页。

10.(明)周之标:《吴歈萃雅·题辞》,王秋贵主编《善本戏曲丛刊》第二辑,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第14—15页。

11.(明)周之标:《吴歈萃雅》,王秋贵主编《善本戏曲丛刊》第二辑,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第271—272页.

猜你喜欢

丛刊书局教化
《古本戏曲丛刊》五集目录考述——兼谈《古本戏曲丛刊》的目录学意义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论陕西官书局的创立
《长江丛刊》杂志征稿启事
略谈《古本戏曲丛刊》中的几部碧蕖馆旧藏传奇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科层制与关系网:民国时期世界书局和大东书局的发行管理制度述论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论晚清官书局文献史料价值及其搜集整理*
晚清官书局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