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性与理性的交锋——解读小说《觉醒》的伦理观

2014-03-1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浙江温州

名作欣赏 2014年3期
关键词:觉醒感性伦理

⊙许 超[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浙江 温州 3 2 5 0 0 3]

⊙李凤红[江西服装学院,南昌 3 3 0 2 0 1]

1 9世纪末,随着《人权宣言》和美国女权运动蓬勃开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女性作家,凯特·肖邦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新女性之一。她的代表作小说《觉醒》表达了新女性细腻的内心情感世界,但书中大量描写了触犯美国社会伦理道德的婚外恋,故一直被视为有伤风化的禁书,直到2 0世纪5 0年代才得到评论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感性梦幻中的艾德娜

小说的主人公艾德娜的家境十分富足,生活条件非常优越,她经商的丈夫非常疼爱她,他们有一双儿女。在别人眼里,她拥有令人羡慕的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身在幸福中的她不但没有珍惜家庭,还以婚外偷情的方式破坏了家庭的幸福、和谐、稳定。

合理的婚姻关系应该以爱情和义务统一为伦理基础。艾德娜在家庭生活中对丈夫喜怒无常,对孩子几乎不管不问,连晚上孩子发烧也一无所知。她是极其不负责、不称职的母亲,当外婆把孩子从她身边接走时,她甚至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她不但不教育、辅导孩子,而且对孩子漠不关心,甚至可以说连亲情都没有。此外,作为家庭主妇,她很少做家务活。

她对家和孩子不负责任的原因是她的心早已另有所属。在格蓝岛邂逅劳伯特时,她的感性情感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她再次感受到童年、少女和刚成年时曾经体验过的痴迷恋情,虽然她了解痴情往往瞬间即逝,但眼前那刻骨铭心的真实感却丝毫不会减弱。年轻、英俊、精力充沛的罗伯特令她魂牵梦绕,她的感性冲动终于逾越了理性,打破了传统道德,与他的白马王子发生了婚外情。

当劳伯特去墨西哥后,她精神失落、几近崩溃,她感到“劳伯特一走,仿佛把一切阳光、色彩和意义都带走了。她的生活状况没变,可是日子却变得乏味多了”。她空虚到了极点,“开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跟着感觉走”。此时,艾德娜全然把家庭、丈夫和孩子一并抛在脑后,终日沉迷在往日偷情的愉悦中,她几乎每天都要到劳伯特或芮芝小姐家等候劳伯特的来信。可见,她的感性情感越陷越深,没有受到理性的约束,简直到了无法自拔的程度,她沦落成克里欧女性的“另类”。“克里欧的女人天生都很守贞节”,她却全然变成离经叛道的荡妇,“她要远远地游出去,游到别的女人从来不曾游过的地方”!

在家庭中,拥有妻子和母亲双重身份的艾德娜理应为家庭、丈夫、孩子尽责任,家庭的幸福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撑起。

起初,艾德娜虽然和丈夫同床异梦,但她还住在家里,当她有一定经济基础时,“小家”再也容不下她,她从丈夫舒适的安乐窝里搬了出来,住进属于自己的“鸽子屋”,为她婚外情提供了固定场所。这样,她就可以自由、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满足自己的冲动欲望,可以过着我行我素的感性婚外生活。就在劳伯特离她而去,她丈夫又恰巧出门在外时,受不了内心煎熬的她在感性欲望驱使下,又搭上了男青年厄络宾。当厄络宾亲吻她时,她感到“这是她这一生中,第一次真正触动到她的本性,挑起回应的吻,是一把燃烧的火炬,点燃了她的欲望”。犹如久旱遇甘霖,艾德娜获得了新的性体验,放荡的厄络宾满足了艾德娜成熟女性的本能需求,给予她肉体欲望的满足与宣泄。此时,她把社会、家庭伦理一并抛到脑后。一般说来,婚外偷情是掩人耳目、偷偷摸摸的,而艾德娜却肆无忌惮,公开地过着荒唐的婚外情生活,就这一点来说,她比当时的其他女性要走得更远。

二、理性丈夫的包容

其实,在外人看来,她并没有寻求婚外情的理由。艾德娜的丈夫对她呵护有加,没有视她为“财产”,没对她有粗暴、过激的行为,甚至从未干涉过她与劳伯特交往。在格蓝岛度假期间,当庞先生向劳伯特提议一起走时,劳伯特还继续呆在那里和庞太太聊,他没有介意,反而对她宽容,嘱咐她说:“艾德娜,如果他开始让你觉得无聊就叫他去做自己的事。”他临走前一再叮嘱妻子,简直无微不至。当她晚上游泳回来,他担心她会着凉,问寒问暖:“累坏了?多傻!这种时候这么热的天还去游泳!你晒得不成样子了!”周围的女人很羡慕庞太太的福分,“公认庞先生是世界上最好的丈夫”,“庞太太不得不承认她也没见过比他更好的丈夫”。艾德娜的丈夫对孩子也非常亲近,当他要出门时,孩子对他恋恋不舍,“两个小孩看见爸爸正要出门,都要跟着去,他亲亲他们,答应会带些糖果和花生回来给他们”。

即使她搬出家和他人过时,她丈夫仍然抱有希望,希望她能回心转意,还给她寄信,说:“希望三月初可以回来,然后全家就可以准备出国旅游。”他答应她这趟旅行已经很久了。她丈夫已经原谅她,他爱她、孩子和家庭,他珍视家庭的完整、和谐、幸福、安定,希望她重新回到家,重归于好,共享天伦之乐。其实,正是她丈夫的过度信任、宽容和软弱才导致她跟劳伯特几乎每天在一起,最后,他们的感性亲密关系急剧发展,在感性漩涡中无法自拔,直至超越道德底线,过着脱离社会、众人唾弃的生活。

三、感性与理性情感交锋

当劳伯特回到新奥尔良,他对艾德娜说:“因为你不是自由之身,你是礼昂·庞特里耶的太太……也不能克制自己不爱你,但是只要我离开你,走得远远的,就能克制自己不对你说这些话。”劳伯特要重回现实社会生活做有理性、现实的人,他很爱她,但他并不想冲破传统伦理成为她的情人,被传统社会所不容。而艾德娜依然固执,她说:“我们应该是彼此的一切,世界上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艾德娜欲令智昏,为寻求一时的欲望,缺乏理性思考,缺乏对社会的认识,走进了一条脱离现实、充满感性的感情纠葛之路。劳伯特和艾德娜已没共同语言,趁艾德娜出门,他远走高飞。劳伯特虽激起她对浪漫爱情的渴望,但在道德伦理观念上,他还是认同女人最后要归于家庭。艾德娜对罗伯特的缺乏勇气感到失望,她的感性美梦彻底破碎。她也清楚厄络宾给予她的只是生理上的满足,并无爱情可言,这些欲望昙花一现,不能长久。感情频频受挫,她开始自我反思。此时,虽然她已有所悔悟,但出轨后艾德娜却没勇气和脸面再回到家庭中,她内心纠结,觉得对不起丈夫、孩子和家庭,但事过境迁,再无力弥补过失,只有继续追寻感性并随之飘然而去。“在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是她渴望的。劳伯特是她唯一想亲近的人,而她也明白,有朝一日,即使是他,也会从她的生命中消失,离她而去。她一直往前游……此刻,她并没有回头望,只是继续往前游……”一般说来,婚外恋者常可以从婚外性爱对象那里得到从配偶那里得不到的感性性爱、精神和心理慰藉,但在满足其性、心理欲望的同时,罪恶感随之而生,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没有及时得到理性、伦理制约,必然导致家庭解体。艾德娜的个案表明她虽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但只有感性、缺乏理性最终会导致她身败名裂。

四、结语

“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最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出人的整个文明程度。”1 9世纪末美国南方妇女仍遵从传统社会的家庭伦理,恪守妇道,相夫教子。《觉醒》中女主人公放荡的婚外情行为违背了1 9世纪末美国南方传统社会业已存在的伦理秩序,打破了传统社会家庭伦理的禁忌,最终致使其成为与家庭、社会格格不入的“另类”新女性,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也造成了她的人生悲剧。固然,艾德娜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愿望有其合理的一面,然而,她的做法却令人难以认同。最后,她虽有所悔悟,但没有勇气再回到家中,无法再面对丈夫和孩子。作为对破坏社会伦理秩序的最后补偿,她只能选择以自己的生命来救赎。逃避现实社会是懦弱者的表现,以“死”来寻求所谓的解脱,又是极端感性和自私的表现。如果面对“死”都有勇气,那何必当初呢?

人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而生存发展。艾德娜的个案说明人类需要理性,不适应现实社会的人,往往不顾后果,容易受伤、失败,甚至受到社会惩罚。“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学的产生最初完全是为了伦理和道德服务。”女性的自我觉醒如果靠脱离现实的婚外情只会是昙花一现,到头来作茧自缚。女性的自我觉醒要依赖女性提高自我的修养从而实现女性自尊、自强、自立。实际上,凯特·肖邦在小说《觉醒》中塑造的女主人公艾德娜的悲剧,是警示女性要有理性,要遵从传统伦理,洁身自好,否则,必将重蹈人生悲剧。

[1][美]凯特·肖邦.觉醒[M].杨瑛美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7.

[2]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9.

[3][德]马克思.1 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9.

[4]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 0 0 5(1).

猜你喜欢

觉醒感性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感性理性不拔河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