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炎词常用典故与作者特定心境探析

2014-03-12陈中林鄂州大学湖北鄂州436000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
关键词:典故杜鹃词人

⊙陈中林[鄂州大学, 湖北 鄂州 436000]

张炎词常用典故与作者特定心境探析

⊙陈中林[鄂州大学, 湖北 鄂州 436000]

张炎在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时,喜欢选用前人一些暗淡而具冷色调的典故化入己词,表达一种悲愁苦闷、凄凉哀婉的独特心境。结合张炎的身世与遭遇,我们可以看出,故国覆亡的“黍离之悲”与无家可归的身世之感,使得他总习惯于关注那些展现今昔对比的诗作与故事,悲怆而凄然的人生体验在其词作的典故使用上表露得一览无余。

张炎词 使事用典 心境变动

张炎是宋元之际成就比较高的遗民词人,现有词集《山中白云词》及词学专著《词源》传世。张炎曾说其“生平好为词章,用功四十年”①,元仇远《山中白云词序》曰:“读《山中白云词》,意度超玄,律吕协洽,不特可写青檀口,亦可被歌管荐清庙。方之古人,当与白石老仙相鼓吹。”清初浙派执柄词坛,张炎词集一再被翻刻,且传抄本、手批本频现,曾有“家白石而户玉田”之盛,这在两宋词作家中实不多见。

在《词源》一书中,张炎专列“用事”一节。使事用典是中国传统诗词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也是一种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手法,张炎也在他的实际创作中践行着这一思想。清人陈兰甫说:“超玄谁似玉田生,爱取唐诗翦截成。无限沧桑身世感,新词多半说渊明。”②这首诗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张炎词用典的某些特点,如张炎词喜用前人诗句化入己词。据笔者粗略统计,在张炎这302首词作中,作者大量使用了以下一些典故:陶渊明系列、杜鹃典故、屈原楚辞系列、刘禹锡诗、白鸥盟典故、谢安事、张绪事、山阳笛典故、李商隐诗、刘阮故事。现将以上十个典故进行详细论述:

1.陶渊明系列:张炎的思想行为受陶渊明的影响很深,偏爱将陶渊明的事迹及其诗作的风格、意蕴融入己词,表现了对陶渊明选择归隐的认同感,这在《山中白云词》里是随处可见的,比如:

古意萧闲,问结庐人远,白云谁侣。(《三姝媚》) 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摸鱼儿》)

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 爱吾庐、点尘难到。(张炎《甘州》)

从教护香径小,似东山、还似东篱。(《声声慢》)

2.杜鹃典故: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中国古代有“杜鹃啼血”“望帝啼鹃”两个典故。张炎的词作也是大量化用杜鹃典故,借以表达追忆故国的凄切哀苦,比如: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高阳台·西湖春感》) 几回听得啼鹃,不如归去。(《祝英台近》)

待醉也慵听,劝归啼鸟。(《台城路》) 便啼鹃纵少,无奈时听。(《梅子黄时雨》)

纵忘却归期,千山未必无杜鹃。(《忆旧游》)

3.屈原楚辞系列:张炎词中也大量化用了屈原《离骚》《山鬼》《九歌》等诗歌中的诗句,比如:

荷衣换了。(《台城路》) 料应也、孤吟《山鬼》。(《琐窗寒》)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甘州》)

闭门约住青山色,自容与、吟窗清影,惊见华发。(《疏影》)

4.刘禹锡诗: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几首诗歌,即《再游玄都观》《乌衣巷》等是张炎经常化用入词的,比如:

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南浦·春水》) 燕子寻常巷陌,酒边莫唱《西河》。(《风入松》)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西湖春感》)

燕子人家,夕阳巷陌,行入野畦深窈。(《台城路》)

5.白鸥盟典故:“白鸥盟”这个典故也是张炎经常使用的,比如:

西湖几番夜雨,怕如今、冷却鸥盟。(《声声慢》) 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甘州》)

笑海上,白鸥盟冷。(《长亭怨》) 寄语盟鸥,问春何处好。(《台城路》)

快料理归程,再盟鸥鹭。(《台城路·送周方山游吴》)

6.谢安事:谢安是东晋名士,张炎在词作里也经常化用有关他的典故,比如:

拥吟鼻,征衣暗裂。(《凄凉犯》) 从教护香径小,似东山、还似东篱。(《声声慢》)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甘州》) 堪叹敲雪门荒,争棋墅冷,苦竹鸣山鬼。(《湘月》)

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月下笛》)

7.张绪事:“南齐武帝萧颐植蜀柳于灵和殿前,说:‘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南史·张绪传》)张炎常以张绪之风流仪态来比拟今昔之己态,故词中更是多次提及张绪,比如:

可怜张绪门前柳,相看顿非年少。(《征招》)

张绪。归何暮。(《月下笛》)

那知杨柳风流、柳犹如此,更休道、少年张绪。(《祝英台近》)

8.山阳笛典故:张炎词中每每追怀亡友时,此典故总是频频使用,比如:

因甚忘归,谩吹裂、山阳夜笛。(《凄凉犯》)

旧情懒听山阳笛,目极空搔首。(《探芳信》)

旧怀难写,山阳怨笛,夜凉吹月。(《桂枝香》)

9.李商隐诗: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也是张炎喜用的一个,比如:

待得重逢,却说巴山夜雨。(《三姝媚》)

尚记得、巴山夜雨,耿无语、共说生平,都付陶诗。(《塞翁吟》)

何时更、听雨巴山,赋草池春晓。(《征招》)

不恨片蓬南浦,恨剪灯听雨,谁伴孤吟。(《甘州》)

奈帘影妆楼,剪灯人语。(《真珠帘》)

10.刘阮故事:张炎以刘阮遇仙女、还乡已过七世之事来暗喻世事变化、沧海桑田,比如:

傍水开时,细看来浑似,阮郎前度。(《三姝媚》)

怕依然、刘阮桃花。(《南楼令》)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张炎在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时,他是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了这些典故,将它们剪裁融入自己的词作中,这与他当时写作时的心境关联巨大。

结合张炎的身世与遭遇,我们不难看出,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密集而大量地使用这些典故。清人江宾谷的论词绝句说道:“落魄王孙可奈何,暮年心事泣山河。商量未是人间调,一片凄凉不忍歌。”③杨海明先生在《张炎词研究》中说道:“作者张炎,在宋亡前曾是一个典型的‘王孙公子’,宋亡后则‘落魄’成了一个‘遗民’词人。他的三百多首词作,基本就是对于覆亡了的南宋故国所唱出的一支凄凉哀歌。”④此语可谓一语中的。张炎出生于豪门贵胄之家,他是王六世孙,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是他前期生活的基调,他是仇远《赠张玉田诗》中的“秦川公子谪仙人”,他更是戴表元眼中的“翩翩然飘阿锡之衣,乘纤离之马”的佳公子。然而当北方的铁骑踏破杭州的山水后,他就成了漂泊无依的遗民文丐。这种从天堂到地狱的毁灭性打击,给张炎的身心都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剧痛。因此,他的心境比一般人更加敏感而多愁,这就导致了其词的基本主题之一:故国覆亡的“黍离之悲”与无家可归的身世之感。而这种主题倾向使得词人在写作时拥有了一种独特的心境:悲愁苦闷、凄凉哀婉,整个词的色调是暗冷萧瑟的,词人的心态是念旧哀今的,而“今昔对比”的强烈导向性更是在词作的典故使用上表露得一览无余。比如,张炎特别爱用杜鹃这个典故,并且将此典故的内涵无限放大。关于杜鹃有两个常用典故:杜鹃啼血与望帝啼鹃。这两个典故不仅表达了一种缠绵悱恻、凄婉哀恸的情绪,更融入了“不如归去”的沉重的乡关之思。从这个典故深广的文化意义上,我们不难洞察张炎此时此刻的微妙心境:他眼见杜鹃啼血的场景,耳闻不如归去的啼叫,心里是波涛翻滚,极其不平静的,家恨与国仇的双重重压,将他本就不坚强的心压迫得更加脆弱敏感,他渴望回到那繁华如梦的杭州西湖边去,更渴望这一片残山剩水只是一场梦境,他依旧能在西湖边上吟赏烟霞,品题风华。然而,杜鹃啼血的情景是鲜艳而冷酷的,那杜鹃的啼叫也是刺耳而重复的,所以词人才产生了越想念反而越害怕的矛盾心理,“怕听啼鹃”是种无奈而矛盾、怀念而惧怕的心情。

历史的沧桑巨变,共同的归隐经历,使张炎与陶渊明的心灵体验形成隔代契合。陶渊明不仅在人格行为上符合张炎的精神需求,而且在诗文创作上也符合张炎的审美规范。在张炎《山中白云词》302首词作中,称引陶渊明及其诗文的作品竟达五分之一,就连“山中白云”亦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其内心强烈的慕陶情节由此可见一斑。

张炎也爱使用关合今昔对比、今不如昔的怀古念旧之作,比如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乌衣巷》;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在这些诗歌里,词人怀着一种深切的家国之感,在沧桑巨变与人事迁移的时间长河里,用一种繁华如梦的破灭感与虚妄感来建构自己的文学之梦。“十年前事翻疑梦,重逢可怜俱老”,正是这样的认知,使词人的心境变得低沉而凄婉,深重的幻灭感使他总习惯于关注那些展现今昔对比的诗作与故事,他无法从眷恋的过去跳脱出来,同时又深陷于今昔对比的强烈反差之下。

纠缠的心理重压之下,他多选用这些暗淡而具冷色调的典故,带着时间反差的对比意味,也带着今昔变迁的伤感内涵。这种典故使用的结果,就是词人心境变动的有力证明。张炎词大量采用积淀了今昔变迁和人事幻灭的典故,从中可见他悲怆而凄然的人生体验,此典故之运用就是词人心境的最佳反映。

① 张炎、夏承焘:《词源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9页。

② 黄畲:《山中白云词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27页。

③ 吴则虞:《山中白云词》,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1页。

④ 杨海明:《杨海明词学文集(第一册)》,江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2—173页。

作 者:陈中林,鄂州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典故杜鹃词人
云上杜鹃
词人的职业
读成语典故偶得六首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红杜鹃
闻鸡起舞
林逋梅妻鹤子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作为春花的杜鹃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