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的镂空艺术
2014-03-12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13000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13000)
平面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它包含了平面造型与配色、计算机图形绘制与图像处理等基础能力以及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专项能力。就造型上来看,镂空艺术是利用工具在表现载体上进行阴或阳的“雕刻”处理,以呈现出线线相连或间断的视觉表现效果,这是一种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独特的表现形式。众多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均采用了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尤其是极具浓郁乡土气息的剪纸、竹刻、蓝印花布等民间传统手工艺,更深刻、全面地诠释了独具民族文化气质的镂空艺术形式。在设计过程中,除了图形、色彩、文字等必须考虑的形式美因素以外,将镂空的形式运用于设计表现之中,会使作品呈现出清新典雅的民族特质。1
一、镂空的平面形式美
镂空形式源自雕刻技术,最初是指在承载物体上雕刻出穿透材质的图形或文字。此技法后期被广泛地运用于各艺术设计领域,从二维的平面装饰画到三维的景观陈设装置,从小巧的包装结构创意到庞大的建筑外观设计,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现代设计日用品。镂空形式的审美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对材质透空的表现技法,更在于其对形式美法则的遵循,对艺术品的形式美感的表现,对视觉审美高度的提升。2图与底之间的关系是平面设计中最基本的内容,下面来探讨几种二维平面视觉造型中的图底镂空形式。
1.浮雕镂空
在图与底的镂空造型表现中,第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作品的背景即底的部分进行透雕处理。透雕后,图像呈现出“阳线镂空”的视觉效果,保留下来的画面图案元素在形状上表现出方与圆、大与小的对比,在排布上展现出疏与密、高与低、远与近的关系,各元素之间以及元素与整个画面之间亦即亦离。这种表现形式与传统的平面设计方式相比,独具特色,符合审美。对作品表面区域进行分割,使图底分离,保留下来的部分为图,被抠去的部分为底。图的部分向前突出,底的部分向后凹陷,从而产生一种浮雕式的美感。
2.层次镂空
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将镂空的部分设计成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阴线镂空”。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平面中的一些部分“裁切”掉,从而产生具有一定装饰性的图形与文字。图的部分向后凹陷,底的部分向前突出,层次上的叠加感与视觉上的纵深感带来的是一种二维层面上的空间美。
3.虚实镂空
第三种手法就是图与底之间的虚实反转与共存。在共用轮廓线的影响下,“图”与“底”的明确性被弱化,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被减弱,甚至会相互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极易产生视觉上的迷惑。“图”与“底”形成了对立而又统一的一对矛盾体,相依共存,最终形成一种虚实之美。
二、镂空的设计表现意义
1.视觉引导性
人眼在观察时,视觉的特性决定了其习惯于在一定的范围内去关注图形的边缘,而镂空设计正是利用了人眼视觉的这一重要特性。在“镂”的处理完成之后,平面上产生了“空”的形象,既出现了“缺口”,也就是这个“缺口”形成了平面内部的边缘。关注边缘的视觉特性让“缺口”区域范围成为了平面设计页面中极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视觉聚焦点。例如在招贴设计中,基于人眼视觉的这种特性,设计师一般都会将所要重点表达的信息点安排在页面“缺口”的附近。此时,镂空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表现形式,其更具有吸引目光的功能,使得设计中所要传递的信息更具注目性。
2.心理趣味性
这一点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镂空的工艺处理使书籍在翻阅时的趣味性更加强,让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沟通进行得更为顺畅。阅读时,读者好像寻宝者一般,通过页面上的镂空处去探寻下面的图文。好奇心理是人的天性,在寻找与被寻找的交替过程之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3.形象装饰性
在页面上进行镂空处理之后,“镂”出来的图形的形状变得更柔美,层次感更丰富,形态的美感更强。镂空后的图形已经突破了规则几何形的限制,可以根据表现需要随心所欲地镂刻出丰富而精准的形状。直线与曲线相互交错,图形的边缘忽高忽低,形象不定,这种视觉上的参差之美,令人愉悦。
三、镂空设计的注意点
随着镂空表现技法及实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平面设计师所提出的想法一般都能被满足。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镂空仅是一种设计形式、一项表现技术,它是手段而非目的,绝不能被滥用,该形式的运用必须自然,容不得丝毫勉强。技术的先进无法完全掩盖镂空图形与材料之间的矛盾。在进行镂空表现时,平面设计师要根据载体材料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对镂空的图形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在包装设计中,在对比较薄的纸张在进行镂空时,镂空的面积就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纸张的折断,而较厚的纸张一般不受此项限制。如果不可避免地要在较薄的纸张等载体上进行镂空处理,则必须对镂空的形式进行微调,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将复杂的形状进行简化;将过小的形状适当放大;将形状之间的连接间隙酌情加宽。3
四、结语
镂空的平面设计在视觉上给人以空灵的艺术享受。在创作上,更注重“神大于形”的意境;在造型上,只追求情感上的似,而忽略表面上的像,提倡“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创作理念和手法。这一源自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折射出民间“想到云彩眼儿去”的思维意念的重要性。
注释:
1.赵世学.“镂空”设计在包装装潢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6(8):191-193.
2.李公伟.镂空装饰艺术的形式美[J].包装工程,2011(8):102-106.
3.沈伟伟.剔透之美——书籍设计中的镂空艺术[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8):77-7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