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析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2014-03-12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550004

大众文艺 2014年17期
关键词:文学艺术英美文学作品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550004)

中国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女性形象大都具有对古代社会当中女性形象传承的影子。中国古代文学当中的女子都已端庄、典雅的方式示人。这有别于西方文学当中的女性形象。从性格特征上看,西方文学当中的女性多有主见,行为勇敢。造成西方文学中女性这种形象的因素多样,最主要的还是受到了西方政体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女性形象都具有十分典型的特征,针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问题研究本文将开展讨论。

一、中国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塑造了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的艺术形象,温文尔雅、宽容忍耐、端庄贤淑是中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主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巴金《家》中的瑞珏、曹禺《北京人》中的愫方、路翎《财主的儿女们》中的蒋淑珍等。她们是一群禁锢在高楼深院的大家闺秀,远离了时代的喧嚣,生活在宁静温馨的后花园中。自幼在封建礼仪和三纲五常的教育和封建礼制的熏陶下。中国女性按照封建道德的标准定位自己为淑女和贤妻良母的角色。中国文学作品中也多数塑造了众多善解人意、知书达理、温柔贤淑、忍辱负重的主流女性形象。巴金《家》中的瑞珏是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典范,是典型的中国式贤妻良母。《傲慢与偏见》可以说是英国女性文学艺术作品当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文学。勃朗特姐妹的异军突起更加宣告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男女双性的身体差异与社会的基本分裂到男女权利的强烈对立在自己的文学世界中连接起来,是关于两性融合思想的形象体现,也是她的女权思想的独特体现,即由两性生理的合一到精神的融合再到社会意识的统一。

二、英美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女性文学艺术产生的时间段是在18世纪后期的英国。女性文学艺术作品的产生主要是围绕着女性意识展开的。文学作品主要强调以女性的视角看待世界和自身,同时,强调女性是区别于男性独立存在的个体。19世纪是女性解放运动发展和高涨的时间段,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如勃朗特姐妹简奥斯汀等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激发了人们对女性文学的前瞻性思考。通过描述英国女性的现实生活,探究妇女在对待爱情以及自由至上的意义。

三、中国与英美艺术作品当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中西方文学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中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使得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中国古代的女性形象大都是端庄、温顺的东方传统女性形象,西方的女子则表现出勇敢、刚强的性格特征。

(一)中西方文学作品女性形象婚恋观的差异性

中国女性往往在婚恋观上显得更加含蓄和保守,女性在对待情感的问题上情绪和感情更加深沉,英国女性在这方面则表现的很勇敢和直接。民族性格造就了这种婚恋态度,从而在文学艺术作品当中女性形象表现出差异性。含蓄内敛,温文尔雅是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主要特征,更是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女性性格的品德。西方女性的相对于中国女性更加大胆和热情,对爱情的态度也更加的执着和勇敢。如在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皆大欢喜》中,女主角罗瑟兰在踏上躲避危难,寻找父亲的旅途中,遇见了以为优秀的青年人奥兰多。罗瑟兰智慧超群,通过计策测试爱人对她的情感。罗瑟兰在追寻爱情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她不希望自己成为男人的附属物。罗瑟兰的性格坚毅刚强,面对事情富有主见,因此也才能将爱情仅仅抓在自己的手中,并最终与爱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罗瑟兰就属于这样的女性,这一形象的塑造打破了传统女性软弱的枷锁,使女性在内省对自己形成拷问。另一方面看中国女性。从性格上看,中国女性更加温婉典雅,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描写了张生与崔莺莺两个角色。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两个人不敢突破思想禁锢,最终还需要在红娘的帮助下才能成就姻缘,这也就鲜明地表现了中国传统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

(二)女性性格特征中的人格追求

中国女性思想中保留有“三从四德”思想十分严重,逆来顺受的心理特征明显。而《简爱》中的女性主人公简爱则是一个能够为了追寻自由与平等而奋不顾身的人。她的地位虽然卑微,但是她仍然在不停的抗争与追求,面对复杂的情感因素的困扰仍然不顾一切。由此我们能够看到西方女性当中,尤其是从简爱的身上我们能够发现女性的伟大。相对于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则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社会当中女性“三从四德”封建思想的落后性,以及女性过度依赖男人而缺乏独立人格的一面。

(三)中国与英美文学女性形象中的自我意识、名节意识分析

中国传统女性当中的名节意识严重,会在社会舆论和家庭的谴责的情况下放弃爱情。这种思想的产生受到了传统思想“三从四德”影响。在《仲夏夜之梦》中,女主角赫米拉表现出了女性对爱情的忠贞,为了她欲拉山姆之间的爱情她能拒绝父亲的反对,誓死捍卫自己的爱情。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中国与英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女性想象进行分析,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历史传承、文化形式以及生活形态之间的不同之处出发,探究差异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形象产生的意义。因为文化背景以及纵向历史传承因素的迥异,造就了两种生存状态下的女性形象产生,更加造就了大量的有艺术魅力的女性人物的出现,这不仅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映射。同样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女性意识觉醒以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孙作顶.浅析莎士比亚早期作品的女性形象[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2]解修龙.浅析《简•爱》的爱情观[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03).

[3]温爱玲.女性意识的觉醒——浅析《紫色》中茜莉的人物形象[J].名作欣赏,2011(14).

[4]王卫兵.“情”与“礼”的抗争崔莺莺形象分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03).

猜你喜欢

文学艺术英美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脱下工装 你也可以是诗人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文学作品与数学
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技巧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