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浦剪纸艺术初探

2014-03-12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5期
关键词:漳浦剪纸作品民间艺术

叶 敏 (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0 )

漳浦县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唐代建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持续不断地交融与碰撞中,延存着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其中剪纸艺术也是一枝独秀,在福建乃至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与北方剪纸艺术豪放不羁、造型凝练的特点不同,漳浦剪纸艺术显得更为清新隽永,构图细腻繁茂,精美绝伦。剪纸作品体现了闽越文化独特的人文韵味与沿海地域性的特征。最初的漳浦剪纸起源于民俗文化活动,通过几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以及地方政府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如今的漳浦剪纸艺术已然踏入艺术殿堂之中,而不仅是作为民俗文化用品。1993年12月文化部授予漳浦县“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荣誉称号。伴随着海西经济区的发展与闽台文化交流的进程,漳浦剪纸艺术在民间艺术史上的地位也愈加重要,对漳浦剪纸艺术脉络发展以及漳浦剪纸艺术风格变化进行梳理就成为了十分必要研究的课题。

一、 漳浦剪纸的起源与嬗变

民间艺术源自民间,是集体智慧的成果。漳浦剪纸同其它民间艺术方式相同,都有其诞生、发展以及演变的过程。漳浦在建县之前是 “南蛮”(闽)的据地。唐总章二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旨率府兵南下入闽平乱,而后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漳州并领怀恩、漳浦二县, “开漳圣王” 陈氏父子及其府兵部属留在闽南,从此中原文化在漳州得以繁衍和传播。漳浦的剪纸艺术正是中原文化在闽地开枝散叶传承发展的最好佐证之一。漳浦剪纸艺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据《漳浦县志》记载,宋代时已有“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彩为花,备极精巧”之说。所描绘就是元宵节期间村民们将剪纸作品贴于元宵灯笼之上,送至宗祠庙会展览的情景。因为闽地原始民俗活动的盛行和外来中原文化的影响,自宋以来,漳浦剪纸被广泛运用于婚丧寿喜等各式民俗文化活动。民间妇人使用剪刀剪出各式吉祥纹样张贴于门窗、礼品以及祭祀用品之上,例如各种瓶花、饼花、龙凤、鸳鸯、各式彩衣等等等;结婚民俗里需要提前准备诸如“双喜图”“涎围花”“龙钩花”“戏莲图”等剪纸,对应不同的节日需要准备各式的剪纸,例如春节需要有“年年有余”,端午节准备的“龙舟竞渡”,元宵节准备的“欢度元宵”等等。这些剪纸传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祈求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景。

建国以后,漳浦县政府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非常重视,漳浦剪纸艺术也进入了黄金发展阶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漳浦县文化系统就着手对于漳浦剪纸艺术的传承进行保护,先后在县辖各个乡镇举办剪纸艺术培训班,聘请老艺人陈金、黄素为老师,先后培养出陈秋日、郑小蕊、高秋云、洪淑金等一批剪纸艺术传承人。并且陆续编印《漳浦剪纸集》《漳浦剪纸》《福建漳浦剪纸集》等资料,使得漳浦剪纸从基础的民俗文化活动升格为民间艺术,并且在国内外创造了无数的荣誉,为地方带来了经济收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漳浦剪纸艺术更是在这片沃土里获得了充足的养分,茁壮成长。纵观漳浦剪纸艺术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更为直观的看到其嬗变衍生的,由古拙淳朴的民间剪纸转向多元的人文剪纸艺术的一个发展历程。

二、 漳浦剪纸的功能用途

纵观漳浦剪纸艺术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发现,漳浦剪纸根据其功用大致可以分为实用性与装饰性的两大类。

1.漳浦剪纸的实用性功用

漳浦剪纸的实用性功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则是以鞋帽衣饰及日用配件为主的刺绣纹样。先制作出剪纸底纹,然后在底纹基础上按照纹路进行绣制,制作出刺绣成品。例如:香囊花、眼睛袋花、八卦花、龙钩花、涎围花、肩罩花、肚兜花、背带花等等;一则是以祭祀民俗用品使用纹样,作为附属装饰艺术品,逢年过节作祭祀活动所用,放置或粘贴在祭祀供品之上。如猪头上粘贴的猪头花,猪蹄上放置的猪脚花,饼上粘贴的称为饼花,置于米饭之上的饭勺花,碗盘上粘贴碗花、盘花、筷花、大肥猪花等等。还有图文并茂的“年年有余”“金鸡报晓”“六畜兴旺”“寿比南山”“合家平安”“招财进宝”等置于供奉食材上代表吉祥含义的祈福剪纸图案。

2.漳浦剪纸的装饰性功用

漳浦剪纸作品除了实用性功用外,装饰性功用也是漳浦剪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漳浦剪纸艺术主要的装饰性体现在节庆习俗的装饰纹样上,剪纸艺人使用剪刀剪出各种瓶花、龙凤、花鸟、鱼虾、石榴等装饰纹样,用以装饰门笺、窗花、灯花、喜花等等,剪纸纹样内容多为祈福纳运、民间故事、戏曲人物、地域特色等题材,传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和谐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景。

三、 漳浦剪纸的表现题材。

由于漳浦地处沿海,漳浦剪纸艺人多是乡村妇女以及农民,大多居住于海边及山村,她们表现的题材多是直接来源于她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内容极其朴实和率直,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因此她们的剪纸作品的内容既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事物、场景,也有表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按题材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吉祥风俗图案、戏曲神话故事、现实生活刻画三类,承载着当地独特的民间传统民俗文化内涵。以剪纸艺人黄素大师的剪纸作品为例:《双龙戏珠图》《鸳鸯戏水图》《双凤争艳图》《松鹤图》《双猫弄蝶图》《龙凤双喜图》《双鱼瓶花》《蟹瓶花》都是传统的吉祥图案,图案纹样寓意生活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玉兔捣药》《哪吒闹海》《嫦娥奔月》《木兰从军》《武松打虎》《花仙子》则是源于戏曲及神话故事,描绘的人物栩栩如生,形象丰满动人,角色特征明显;而《捕蝇图》《捕鼠图》《捕鱼图》《捉虾图》《拔河图》《舞龙图》则是艺人用剪刀对现实生活的场景加以刻画,场景生动传神,仿佛让人置身其中,亲身经历一番生活体验。

四、 漳浦剪纸的艺术风格

1993年12月文化部授予漳浦县“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荣誉称号,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把漳浦剪纸纳入在内,不仅是因为漳浦剪纸艺术广泛流传,其鲜明的地域艺术风格更是重要成因。

从地域风格上看,漳浦剪纸风格与北方剪纸艺术豪放不羁、造型凝练的特点不同,漳浦剪纸艺术极富南方温婉的特色,刀法显得更为细腻隽永,构图讲究对称平衡、线条细腻连贯、画面自然朴实、精美绝伦。内容上带有许多的地域元素,《鲎游图》《虾蟹捕鱼》《水仙》等剪纸作品中都出现了沿海地带所独有的物种,比如鲎、虾蟹、乌贼、目鱼、龙虾、水仙花等等。从剪纸创作技法上看,漳浦剪纸使用的是阳剪和阴剪结合的方法,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阳剪与阴剪相互调和,暗合阴阳学说规律,利用阴阳法则塑造剪纸作品的虚实变化,使画面构成层次分明,构图饱满,富有立体感。从表现手法上看,漳浦剪纸艺术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运用谐音、喻义、符号等表现内容的“象征法”; 两个或多个形象相互套叠,达到“物中有物”表达效果的“套叠法”以及打破时空、透视、比例等常规局限将不同时空中的物象组合在同一张画幅之中的“多维法”等等。除此以外,漳浦剪纸艺人还创造了“排剪”技法。它用细腻纤巧的排剪手法将动物的羽毛、鳞片以及植物的花蕊等等细微的物体,惟妙惟肖的呈现人们眼前,可谓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

[1]张峥嵘.漳州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浅探.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2]蓝达文.闽南剪纸艺术的文化阐释及其保护传承:以漳浦剪纸为研究中心.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

猜你喜欢

漳浦剪纸作品民间艺术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民间艺术篇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关于漳浦剪纸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于富业剪纸作品
爱,是一曲温暖和弦——记漳浦地税“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活动
浅谈漳浦剪纸的文化背景及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