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访远离都市的寻访远离都市的沙洛村

2014-03-11萨古曲惹

焦点 2014年3期
关键词:美姑县洋芋

萨古曲惹

沙洛村是四川省凉山美姑县的一个自然村,住着吉莫、吉沙和阿都3个家族,89户人家,先辈们怀着“吃燕麦、当荞王、任百羊之主”的梦想来到这里,子孙们把守着“羊日不戏水,鼠日不外出,蛇日不梳头”的传统,一代接一代延续着祖辈们的梦想。

沙洛村的路

离开美姑县城没有几公里的柏油路,通往沙洛村的泥路弯弯曲曲展现在眼前,消失在半山腰。2月的美姑天干物燥,泥路上的尘土被过往的人群和车辆踩压成了一路被惹火了蜜蜂,发现行人和车辆,一窝蜂飞满你一身。我们的车是一辆有车箱的小车,车的密封不算很好,特别遇到坑坑洼洼时,那尘土一个劲的往鼻孔里钻,把人钻来干咳。泥路上,车就像一匹没有训熟的野马,前俯后仰,拼命折腾人。一路上,三三两两,遇上一些抱着鸡和羊皮去换油盐的人。公路终止在进沙洛村的村口,村长吉莫硕布说,这路是去年年底修通的,沙洛人终于看到了车。

沙洛村的地

沙洛村坐落在大凉山山脉中段的一个斜坡上,一条溪水唱着山歌把沙洛村分成了左右两半。坡的尽头是美姑县有名的黄茅埂草原,也是沙洛人的先辈们梦想当上百羊之主的胜地。沙洛村石头很少,耕地上看不到一个泥块,也看不见一片可以进嘴的绿叶。吉莫硕布说,再大的泥块,再有本事的绿叶,只要遇到冬天的冰雪就会冻得粉身碎骨。沙洛人家家有个深深的地窖仓库,每当冰雪来临之际,就赶紧把洋芋藏进地窖里,行动晚了洋芋就冻成一块冰。年复一年,被冰雪折磨的土质特别松软,行走在沙洛人的耕地上仿佛走在海面上一般舒适,捏一把土,就像捏一把面粉一般适手,然而这土地上生长出能进嘴的只有燕麦、荞子、洋芋和圆根萝卜。燕麦是沙洛人待客的佳肴,荞子和洋芋是沙洛人的主食,圆根萝卜是饲料。

沙洛村的人

沙洛人,把自己分成土司、智者、毕摩、技者和凡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家族系统中,家族观念特别浓厚,只要是一个家族的不管远离多少代,不管见没见过面,都是一见如故,都要合谋、合作。

沙洛人特别敬仰老天爷,把一切不顺心的事宽心地归于老天爷所为。梦是老天爷给人类传递即将发生的喜与忧,梦到核桃就吃肉,梦到水就下雨,梦到火就晴,梦到血就赚钱,梦到鸟就感冒,梦到蛇就得麻风病,梦到嫁人就要死……

蛇日梳头要变穷,鼠日办事要后悔,羊日戏水要得风湿病,夜晚吹口哨招惹鬼……

沙洛人特别讲规矩,吃饭先喝口汤,杀鸡只吃一块,杀猪只吃两块,杀牛只吃三块。不吃狗、不吃马、不吃猫。沙洛人特别好客,来客菜板不染血为耻,杀牛为贵,杀羊次之,杀猪其后,杀鸡礼重。只要来客,借都要想办法借来宰杀。自己的生活却简化到了极点,一日只吃两餐,早餐荞粑洋芋,晚餐依然荞粑洋芋。热天有些青菜白菜和圆根萝卜做汤,一到冬天就只能吃酸菜汤。揭开锅盖,一家人围坐在锅边,把洋芋掰成两半,两手的大母指和食指夹着两半洋芋轮番对嘴一捏,肉奔落嘴里,皮扔进猪饲里,再咬一口荞粑,用一勺酸菜汤把它送进肚里。

沙洛人以酒为上,自酿泡水酒和稀饭酒。红白喜事、说事拉理、接待宾朋都有酒,不管再大的事都在酒的热闹中完美,有“一个人值一匹马,一匹马值一杯酒”之说。

沙洛人不怕冷,春夏秋冬都只穿单衣,有的人敢赤脚在雪地里行走。多数人有一套劳作衣和一套出门衣。少数人只有一套,穿脏了,选个太阳日,到水沟里,把衣服洗完,晒在石头上,光着背等衣服晒干了再穿上。男人们睡在楼上的秸秆或草堆里,身上的披毡和擦尔瓦到了夜晚一半是床单,一半是被盖。有条件的人家在主卧室里给女主人做个床,不少人家都没有,不管睡在什么地方,他们依然都比睡在席梦思上的人睡得香。

沙洛人不识汉字,不懂汉语。用的是彝文,但除毕摩外认识彝文的人也不多,村长吉莫硕布用的是古彝文,笔记本是一本过期的小日历。不识汉字,不懂汉语,也给沙洛人带来了不少烦恼。阿呷莫第一次跟着族里的哥哥到广州打工时吃了不少苦,上厕所是第一件头痛的事,眼前除了高楼大厦还是高楼大厦,没有了家乡的那种四处可以蹲下的沟沟坑坑。问哥哥吧,那是丢人吊颈的事,只好急得到处转,遇人就比划。终于有位老大娘读懂了她的意思,把她领进了一个公共厕所。阿呷莫记事以来,第一次尿急起来差点跳楼,第一次蹲在屋里撒尿,第一次撒尿被收了1元钱,那夜她无法入眠。

沙洛人节日多,一年有彝历年、春节、儿童节、尝新节、羊毛节等等。农忙只有3月至11月,农闲时季,妇女们聚集在房前屋后忙针线;老汉们就聚集在地埂边,光着膊子晒太阳、吸土烟、拉家常、说古今、解析梦;小伙子们就聚在一堆摔跤比力气;孩子们的任务是放牧、带弟妹、打猪草,玩具是小猫小狗,小猪小鸡,游戏是干羊屎粒、石子和藏猫。

沙洛人的住房有3种,一种是瓦盖屋面的房,另一种是木板盖屋面的房,再一种是泥土盖屋面的房。看不见烟囱,看不见窗口,门都开向西方,比较狭小,门眉上挂着羊角、插着鸡嘴和鸡翅做成的“神鸡”,以防妖魔鬼怪。

沙洛人的照明是煤油、竹竿和松汁,瓦房人家多数用的是煤油,瓦板房和泥房人家多数用的是竹竿和松汁,但都不会放开用。夜幕降临,家家都会入睡,把一切闹心事丢在脑后。夜晚充满着流水声、猫头鹰的叫声和传说中的鬼神。半夜出门解手的人要大声咳嗽,以惊走鬼神。夜间行走的人要手握两块石头,让鬼神见了怕。

吉克石萨老大妈是居住木版盖面的屋,用竹竿照明的人,50多年前寄托着父母和亲朋好友“嫁到沙洛村吃燕麦、当荞王、任百羊之主的愿望”,来到了沙洛村,可没过几年,丈夫撒手西去,她一个人拖儿带女挣扎了50多年,而今78岁的吉克石萨老大妈拖着疲惫身躯,独守着一个不超过10个平方的木版盖面房,满脸堆积着50多年来的酸甜苦辣,更不幸的是去年开始双目失明,每天依靠拐杖摸索在门口,等孙女给她送饭,寻听寨子里那些熟悉的声音。听到过往人的声音,她总是说:“听说县上有无赏医治失明人的单位,不知是不是真的。”遇上有人搭理,她就说:“我只是说说而已,我的眼睛肯定与高龄有关,这把年纪的人了,医治它干什么。” 我举起相机拍了一张她那幅写满故事的油画脸,她突然费力地站起身来说:“我占了你的路了吧,给你让让。”

“没有,没有,你请坐。”我停下拍摄说,一股醉人的暖流充满了一身。

矗立在寨子里的几棵老树,捧着喜鹊窝,在微风的摇动中诉说着沙洛人故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姑县洋芋
青海乐都:“红洋芋”带来“红日子”
大将军搬砖
洋芋搅团:砸出来的美食
美姑县蝴蝶资源调查分析
美姑县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炕洋芋
美姑县核桃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美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思考
浅谈振兴美姑县白蜡虫生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