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锟为保定思罗医院题匾史情

2014-03-11姚占刚

档案天地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心医院保定市题词

姚占刚

近日,因编纂《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院志》,对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档案室所收藏的“思罗医院”曹锟题词赠匾进行了复原复制工作及历史考证研究。

该匾长266厘米,高96厘米,厚6厘米。题词阴刻在匾体上,字为颜体呈金黄色,背景为纯黑色。题词内容:上款“思罗医院”;题词“太和春煖”;落款“勋二位陆军上将直隶督军兼省长曹锟”。

曹锟其人

文献记载:曹锟,字仲珊,直隶天津人。幼年家贫,1885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投兵,后参加袁世凯在小站训练的新军,任帮带、管带。1903年升任北洋陆军第一镇第一协统领,1907年升任第三镇统制。辛亥革命后任陆军第三师师长。1916年9月16日曹锟任直隶省督军。1916年10月9日北京政府授曹锟“勋二位”。1917年7月7日曹锟兼任直隶省省长。1917年10月9日曹锟晋升陆军上将。1918年1月30日,曹锟被特派为两湖宣抚使,卸兼直隶省省长职务。1919年曹锟被奉为直系首领。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起,直系胜,曹锟与吴佩孚等控制了北京政府。1923年10月,曹锟以每票五千银元收买国会议员的贿选手段当上了总统。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以冯玉祥反戈发动北京政变而失败,曹锟被软禁。1926年4月,冯军将领发动兵变,将曹锟释放。此后,曹锟长期在天津英租界居住。“七七事变”后日本人占领天津曾企图说服曹出面组织伪政府,遭到曹锟严厉痛斥和拒绝。曹锟患病期间仍高度关注抗日战场情况,时时以抗战胜利为念。1938年5月16日曹锟病逝死在天津英租界寓所,享年77岁。当时,重庆国民政府特发布训令追赠其陆军一级上将,并赐“华胄忠良”匾额一方。

该匾为何收藏在保定市

第一中心医院

“思罗医院”旧址为保定市花园街20号,现保定市第一医院及解放军252医院院内。曹锟所赠“思罗医院”的这方巨匾为何会出现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呢?经过考证挖掘,这题词赠匾背后原来还隐秘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据《保定市卫生志》记载:1886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保定市北关城外张庄东购地30亩,建成8座二层洋楼教堂及医院。美国传教士路崇德(院长)、罗著志、侯德祚(女)、辛格思等先后来保定传教行医。他们广纳教徒,舍粥放帐,设堂布施,行医办院。虽然他们当时兴办医院的初衷是为了传教,但在传播宗教文化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医学知识和医疗技术,引进了可供借鉴的西医医疗模式和办院经验,为保定近现代西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当时保定医疗状况的改善和卫生保健的普及宣传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时,西医初被国内民众所接受,医治疾病的方法与国医有所不同,特别是眼耳疾病和皮肤病以及通过手术治疗的疾病,如前臂断肢、拇指截肢、肿块切除、包皮环切术、针挑鱼刺、骨关节复位、放腹水、脓肿和疖子切开、骨坏死、拔牙等。文献记载,当时全国各地的西医院都可见摩肩接踵、户限为穿的状况。

1900年,时称“庚子事变”的义和团运动给这所医院带来了灭顶之灾。1900年6月30日,保定义和团在直隶清政府官员的纵容利用下焚毁了教堂和医院。在此事件中,美籍医生罗著志、侯德祚(女)、辛格思等美人牧师、医生护士8人,中方教徒及工作人员数十人遇难。该医院院长路崇德,当时因送母归国在上海登船未在保定而幸免此劫。1900年10月,英、法、德、意四国联军入侵保定,路崇德随军充当翻译再次进入保定城。自1901年始,路崇德一直都在为继续传教和筹备重建医院而活动。后来他们在保定市薛留营村南侧用庚子赔款购地96亩,重建了教会和两所医院(男、女医院各一所)。为纪念死于事变中的罗著志、侯德祚二位医生,男医院命名为“思罗医院”,女医院则为“思侯医院”。至此,“庚子事变”前夕的医院于1904年9月得以正式复建开诊。路崇德在“庚子事变”前后对于恢复重建医院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此外,路崇德还为解决保定的“庚子事变”做了许多斡旋工作,清政府为此授予他“四品顶戴”文职官员以示奖励。

1935年“思侯医院”与“思罗医院”合并更名为“福音医院”。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人占据了医院将之更名为“同仁医院”。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医院重新恢复了“福音医院”名称。1952年7月2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接管“福音医院”将其改名为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1953年又改为河北省第二人民医院;1954年更名为保定市第一人民医院。1959年6月,保定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徐校卿遵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卫生厅指令,率领该院90名工作人员(全院当时共100名职工)及全部医疗设备、家具、图书等,在保定市北关原河北省医学院附属医院旧址组建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徐校卿院长继续担任新组建的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的院长职务。同一时间,由保定康复医院(现保定市第三医院)院长张志诚率领该院120余人及150张床位的物资迁入保定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址,重建了保定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志诚院长继续担任重建后的保定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职务。

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于1965年更名为“保定专区医院”、1969年改称“保定地区第二医院”、1982年医院又改为“保定地区医院”、1995年保定地市合并后更名为“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2008年保定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保定市人民医院”整体并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现已成为保定市卫生系统的龙头单位,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康复、社区保健服务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河北省卫生厅确定的四个地市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

因医院当时是整体性搬迁和重建,故这方巨匾出现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也是顺理成章的。据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总务科原科长范汉忠介绍:曹锟题词的这方巨匾1959年随医院迁建来时,开始被收放在了库房,后用做被褥和文具的垫板。“文革”期间仓库管理员认为是“四旧”物品,将该匾搬出库房放在院内盖化粪池。2001年9月10日,在新建医院住院病房大楼施工清场过程中发现了该匾。

曹锟题写该匾时间的考证

因该匾下五分之一部分缺失,题匾所书时间不详。根据该匾的落款“勋二位陆军上将直隶督军兼省长”所进行的考证分析,曹锟所题词落款四个职位同时存在的时间为:1916年9月16日曹锟任直隶省督军;1916年10月9日北京政府授曹锟“勋二位”;1917年7月7日曹锟兼直隶省省长;1917年10月9日晋授陆军上将军衔;1918年1月30日卸兼直隶省省长。从以上分析得知:曹锟题匾所书时间,应是四个职位同时存在的时间,即1917年10月9日至1918年1月30日间。

曹锟题词“太和春煖”释义

曹锟一生虽军旅生涯,但业余时间尤喜书画。书法作品以颜体见长,该匾题词“太和春煖”(“煖”同“暖”)四字笔墨浑厚酣畅,足见其功底不凡。

曹锟题词“太和春煖”是什么意思呢?“太和”指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而言,四时之气均处于非常协调状态,不越自然规律。“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理想境界。“春煖”来自杏林春暖的典故,三国时期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医生董奉,专门为穷苦人看病,却不收任何报酬。病人痊愈后,董奉就叫他们在附近种植杏树,在他家周围渐渐地杏树成林。不出十年,杏树结了果实。董奉把收获的杏子全部换成粮食,用来救济穷苦的人民。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此,许多中药店都挂上了杏林春暖的匾额,杏林也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

90多年前的这方题匾距今年代将近一个世纪,算是保定市第一医院的一件珍藏古物。不管曹氏历史上的评价如何,这个题匾也算是该医院历史的一个见证。从多方历史资料考证及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人文脉络始于1886年建院的原“教会医院”。医院今日的辉煌与百余年老牌医院醇厚的医德积淀、精良的医术传承等因素不无关联。曹锟的题匾不管当时出于怎么样的背景,但仅就字面含义而言,“太和春煖”可算是对“思罗医院”工作的一个定位。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心医院保定市题词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处秀美花田
If I were a mayor
新时代区域中心医院建筑智能化研究
Advantages of reading
Reading and Life
首页题词
试论加强中心医院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
恩施州中心医院龙凤医疗中心成立一周年喜迁新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付小兵到州中心医院考察调研
题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