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03-11张兴华

文教资料 2014年32期
关键词:聋人手语学历

张兴华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0)

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兴华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0)

手语翻译专业在我国起步晚属于新兴专业,我国手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并不能完全符合社会现有的需求。本文着重分析现阶段手语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目前手语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阶层低,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流于表面,与所设置的课程不符合,课程设置的内容具有局限性等问题。建议具有手语翻译专业的高等院校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核心课程突破课程内容的局限性,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手语翻译专业本科及硕士学历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手语翻译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现状 问题研究

手语翻译员以手语(手指语、手势语)、口语为交际手段,为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之间进行传译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听障人群对自身权力维护和新知识的了解程度逐渐提高。这些现象日益体现出对手语翻译员需要的迫切性。2007年我国在第八批新职业信息发布会上正式把手语翻译员确立为一种新职业。但我国对手语翻译的研究起步晚,对手语翻译人才的培养逐渐起步,而这些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需要900名高水平专业手语翻译员,而截至2008年我国手语翻译专业的毕业生仅42名,手语翻译专业的在校生不足400人,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由于专业手语翻译员稀缺,目前我国手语翻译员多数采取兼职形式,由聋校教师或者听障人群家属担任,这些人群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少翻译技巧,对某些专业知识了解不多。例如现在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听障人群进行违法活动,由于手语翻译员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准确表达,使听障人群不能很好地维护自身权益,这些在法律、心理、医疗等方面缺少专业知识导致翻译水平低下致使听障人士发展受限,生活品质无法提高。

2011 年国务院提出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对于聋人来说无障碍环境就是沟通无障碍,手语翻译员将会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使听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活动中。目前,手语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中存在一些问题,人才培养模式阶层低,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脱离其他翻译类人才培养模式,手语翻译专业人才职后培养脱轨,手语翻译专业目标制定与社会需求不符,课程设置没有确切标准,课程设置内容具有局限性,这就需要尽早对我国高校手语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展开研究,以建立高素质的手语翻译员队伍,确保听障人士权益,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

一、国内手语翻译专业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一)国内手语翻译专业研究现状

我国手语翻译起步晚,对手语翻译员的培训才刚起步,大多都是聋校教师、听障家属和福利企业翻译者担任手语翻译工作。我国目前开设手语翻译专业的学校共有三所,分别是河南中州大学、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但三所院校目前均属专科学历院校。

我国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手语翻译员,但大多数并不是专职人员,直到2004年中州大学设置了我国第一个手语翻译专业。目前培养的手语翻译专业学生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对营造无障碍交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对手语翻译的需求不断增加,就业范围不断扩展。中州大学第一届手语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只能从公安系统和高校翻译中进行择业,目前电视台、残疾人联合会、特殊学校、机场、福利企业、手语培训中心、服务行业等单位都招收手语翻译专业的学生。

(二)国内手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具有手语翻译专业的三所院校都是师范类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向以聋校或特殊教育学校为主。大部分聋人教师都是兼职,所学专业单一。对聋人自然手语和国际手语的教学只能根据聋人的优势安排教学。对于散落在聋人群体中的行业手语还有待收集、整理和研究以便建立完整的手语教学体系。对于手语翻译教学和课程开发等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手语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一)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级别较低

我国从2004年开始发展到今天共有三所专科院校开设了手语翻译专业,而对手语翻译专业本科学历教学还没有开展,相对于外国对手语翻译专业人才硕士学历和博士学历的培养相差甚远。

(二)手语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脱离其他翻译类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除了学院并没有相对应的手语翻译机构对人才进行培养,外国很多国家都成立了手语翻译机构对人才进行短期培训课程,培养高水平手语翻译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手语翻译快速发展只在近十年的时间,而其他类翻译专业的发展已经成熟,有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手语翻译专业不应脱离其他类翻译专业,对于他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借鉴。

(三)手语翻译专业人才职后培养脱轨

目前并没有高等院校对手语翻译专业的毕业人员提供短期培训,三年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市场的需要。学生真正拥有的学习时间不到两年半,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要掌握专业知识理论,掌握方法与技能,对于学生而言十分勉强,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三、关于解决手语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手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级别

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展对手语翻译专业博士及硕士学历的培养,支持现有手语翻译专业展开本科学历教育,为更多的手语翻译员提供教育与研究的机会,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专科学历。我国院校可借鉴国外手语翻译专业的专业定位与学历层次结构的经验,减少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中所走的弯路。

(二)实现手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国外对手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不仅靠专业院校,还有社会的短期培训,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在国内成立社会手语翻译培训机构。有条件的院校应成立工作室或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按兴趣划分成小组,在掌握核心能力的前提下发展特长。工作室聘请各行业的专家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学生学以致用。

具有手语翻译专业的院校之间应多进行交流,而不是闭门造车。手语翻译专业不要脱离其他类翻译专业,国内几所翻译类院校都有自己成熟的培养模式,如厦门大学培养传译人员的模式的核心就是技能培养,而在所有技能培养中只有做笔记不适用手语翻译。同时对学生的百科知识与语言进行培养。手语翻译专业培养模式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模式培养。

(三)对手语翻译人才进行职后培养

短期培训在许多国家机构中都被采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许多国家都有为期3-6个月的短期培训,如此可对从业人员已有的知识进行更新,院校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自己培训或与当地社区、残疾人联合会或民间专业组织联合举办。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进行函授学历培训,弥补低学历从业人员的知识理论的不足,提高研究能力与技巧。对于业余时间紧张的从业人员可对其进行网络培训,使职前与职后的培养联系起来。

(四)国家加深对手语翻译的研究,加大对手语翻译的投入

只有加强手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高研究水平才能使手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合理科学。单靠院校自身是不够的,国家应该用项目促进手语翻译的发展,提高手语翻译研究的水平。通过对项目的招标,用学术科研项目推动手语翻译培养模式的细化和深入。

国家应对手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美国人曾这样算过:政府出钱培养手语翻译人才,再免费给聋人提供手语翻译让聋人接受教育,接受良好教育的聋人群体走向社会后创造财富,交纳的税金要远远超过政府的投入,最终政府是赚钱的。目前,我国有聋人两千多万,手语是聋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交往的特有语言。由于缺少手语翻译人才和手语研究的限度直接影响健听人对聋人的理解与接纳,影响聋人群体的发展。发展大学的手语翻译专业,不仅有利于手语的研究与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手语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政府应加大在专业建设、教材开发、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资,完善我国手语翻译专业培养模式。

[1]孟繁玲.美国大学手语翻译专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J].中州大学学报,2010,27(2).

[2]徐景俊.高职院校手语翻译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3(5).

[3]王继红.国内外手语翻译研究:历史与现状[J].上海翻译,2009(2).

[4]国华,张宁生.美国手语翻译的历史和职业化[J].中州大学学报,2007,24(2).

[5]孟繁玲.手语翻译的职业概况及社会作用[J].新闻大学,2008(9).

[6]肖晓燕,王继红.手语翻译研究——模式、内容及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9(2).

[7]汪飞雪.高职院校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计划的设置研究[J].江西教育,2012(12).

[8]孟繁玲.我国手语翻译专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13,33(3).

[9]顾定倩,王雁.对高校特教学科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1).

[10]王敬峰.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8,28(5).

猜你喜欢

聋人手语学历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聋人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知识无力感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