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高校特色文化陈列馆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乌江文化陈列馆为个案

2014-03-11吴冬梅张芙蓉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乌江流域陈列馆乌江

吴冬梅,张芙蓉

地方特色资源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风土民情、历史人物、物产资源、名胜古迹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地域文化发展特点的实物及信息资料。高校是知识的集散地和思想的发源地,理应成为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和引领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这给高校发挥文化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引领文化方向、服务文化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方面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高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既是学科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资源,也是地方高校建设特色学科的重要内容。有效利用地域文化的人文和自然特色资源,是地方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文化陈列馆坚持开放办馆,在坚持文化陈列的同时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协同学科建设、为所在地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大餐,为地方高校特色文化陈列馆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一、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文化陈列馆基本情况介绍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的涪陵,该校拥有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中心是国内唯一一个为研究乌江流域社会、经济与文化而成立的人文社科机构。经过多年实践和积累,2006年开始,中心在学校和乌江流域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开始建设“乌江文化陈列馆”。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陈列馆已成为国内唯一陈列乌江流域特色文化和信息的资讯中心。

陈列馆场地面积约500平方米,主要由乌江流域概况展厅、文献资料展厅、研究成果展厅和实物展厅等四个展厅组成。乌江流域概况展厅主要包括乌江流域地图、人口统计、民族构成以及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文献资料展厅主要收集了乌江流域50多个区(县)的方志资料4000余册,中文刊物42种以及美术作品、音像图片和考察报告等第一手资料;研究成果展厅主要包括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的机构设置与学术队伍、研究项目和成果等;实物展厅则主要收藏了乌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和相关音像资料,如民族服饰、民间雕刻、民间音乐等。

二、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的措施与经验

乌江文化陈列馆自开始建设以来,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相关社科单位、高等院校和专家、学者的赞誉,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回顾乌江文化陈列馆的建设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第一,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大力支持,是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乌江文化陈列馆的建设,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全力的保障。为了使文化陈列馆便于更好的管理,学校设立了对乌江流域有深入了解,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乌江通”专家型管理人员。不断加强与相关高校的校际合作。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乌江文化陈列馆不仅有固定的场馆,而且每年都有固定的资金投入,用于资料的购置、藏品的完善和设备的更新。可以认为,乌江文化陈列馆的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持续而专门的经费投入是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与发展的物质保证。

第二,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乌江文化陈列馆加以管理,这是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证。乌江特色文化陈列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地域性特征明显的文化馆藏机构,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对乌江流域的地理环境、自然与人文资源等有较为细致的了解。因此,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设置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专职研究人员管理乌江文化陈列馆,给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与发展以人力资源支持。

第三,不断丰富藏品种类,优化藏品结构,提高收藏质量,是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质量保证。在乌江特色文化陈列馆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一是坚持确保足够的资金投入,并组织人员深入乌江流域进行调研,不断更新乌江文化陈列馆的藏品,迅速、及时地反映乌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二是注重和强化特色收藏,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保证藏品的“全、新、精”特色,强化乌江文化陈列馆在资源、质量方面的建设。

第四,坚持“开放建馆,合力办馆”的方针,推动乌江文化陈列馆的建设和发展。在乌江文化陈列馆的建设与发展中,一是坚持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确保场地使用、经费投入、消防、安保等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广泛建立乌江流域藏品的收集网络,利用乌江流域不同省市、区县众多信息员及时反馈的最新信息,以便更新资料;三是加强和乌江流域相关机构的联系,及时交流收藏信息,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第五,坚持“加强外部交流、强化服务教学”,提高乌江文化陈列馆的实用价值。在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与湖北民族学院、贵州铜仁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湖南吉首大学等相关高校的合作与交流,而且还强化乌江文化陈列馆的教育教学职能,发挥其在学校特色学科及课程建设、新生入学教育教学、学生科研等方面的作用,使陈列馆成为广大师生研究乌江流域民族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研究成果丰硕,有力推动了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乌江文化陈列馆成功建设的启示

第一,文化陈列馆建设要有独特性。独特性是文化陈列馆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独特性,乌江文化陈列馆始终坚持打乌江牌,整合流域资源来体现少数民族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在陈列内容上,除普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料图片外,重点关注历史上有关各少数民族的史料游记,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资料,积累了大量民族地区实地访谈资料(影像),这种“三重资料”陈列法,为陈列馆的特色打造奠定了基础,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全”。

第二,文化陈列馆建设要广泛参与、集思广益。文化陈列馆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而高校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取得各相关地方政府、兄弟高校、文化企业和其他政府机构的支持。在乌江文化陈列馆建设的8年中,举办了乌江油盐古道、苗族服饰、土司文化、“我们乌江”油画、海龙囤遗址等多场专题展览,得到涪陵区政府、贵州思南县政府、遵义市政府、贵州省土家族学会、遵义博物馆、涪陵区博物馆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现在,这些单位已经成为陈列馆友好交流单位,拟协商举行更多高层次的展览。

第三,文化陈列馆要服务于高校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核心工作之一,而陈列馆具有地方特色资料储藏大、特色文化信息丰富和学术研究资源广的特点,能够很好地为学科建设提供助力。在乌江文化陈列馆运行中,为学校重点培育的美术学、音乐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展示、咨询和科研平台:8年中共收集了乌江流域16个世居少数民族民间美术资料100余份、音像资料80余份;收集各少数民族族谱、碑刻、史志和调查资料共1200余册;为美术学院教师展示作品10余次,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学生开设相关课程5门,共有超过1860名学生在此学习民族民间文化;为长江师范学院承办“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研讨会”提供平台。经过多方努力,现该学院的民族学已经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美术学成为该学院重点建设的硕士建设学科,音乐学发展态势也很好。

第四,建设文化陈列馆要体现为地方经济文化服务的原则。文化陈列馆建设需要多方参与、集思广益,建设后也需要积极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使其效益最大化。在此方面,乌江文化陈列馆可谓表率。2009年,贵州省思南县开发油盐古道旅游项目,但缺乏系统的资料储备和历史信息,乌江文化陈列馆主动与之联系,将相关资料整理成集免费相赠,现思南油盐古道已经成为贵州省重点打造的特色旅游项目之一。2011年,湖南省永顺县、湖北省咸丰县、贵州省遵义市启动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而乌江文化陈列馆是全国土司资料陈列最集中的机构之一,前期曾做过大量实地测量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陈列馆免费为这些县、市提供原始数据,为查找历史图像资料和文字资料提供便利,陈列馆工作人员还承担了《播州土司时期民族关系》等研究课题2项。这些都为申遗工作的顺利完成起到了的重要支撑。另外,2006年以来,陈列馆共接待来涪陵指导工作、考察的各级领导60余次共230余人,为展示地方经济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结 语

地方文化陈列馆建设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乌江文化陈列馆成功建设的案例告诉我们:在建设中一定要选择有特色的主题和内容,不断优化陈列结构,并力求取得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陈列馆建设要秉承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服务、为地方高校服务的原则,努力实现其效益的最大化。

[1]陶岚.刍议高校特色档案的建设管理[J].科技传播,2010,(7).

[2]蔡文.图书馆特色收藏研究与实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5).

[3]冯亚兵,贾黎威.高校创设非物质文化陈列馆的作用与意义——以九江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0,(11).

[4]翁敏华.论大学应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猜你喜欢

乌江流域陈列馆乌江
又见乌江
某陈列馆鉴定与改造加固研究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修缮开馆
自刎乌江(二)
自刎乌江(一)
乌江流域34县市共商保护和发展
在“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乌江,乌江
国家认同视野下的土司文教制度:乌江流域例证
利用体育旅游品牌效应促乌江流域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