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

2014-03-11文/芦

音乐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演奏家古筝演奏者

文/芦 雁

试论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

文/芦 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社会音乐文化内涵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与提高,同时对器乐演奏的音乐表现与情感延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古筝演奏这一舞台表演艺术之中,为了能够使得广大观众更好地接受与享受演奏者的演奏,肢体语言的运用逐渐融入其中,成为演奏者与观众的沟通桥梁,帮助观众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更能够通过视觉上直观的表现产生对音乐的联想,进而深化了古筝演奏的艺术效果。

肢体语言 古筝 视觉 演绎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类之间的交流手段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交际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手势、身体动作、脸部表情等等其它部分的动作,都是传递信息的手段,这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肢体语言。无论是在音乐表演,还是其它艺术门类中,处处都能够体现肢体语言的运用,这些经过艺术家们艺术加工的肢体语言恰如其分地为观众呈现出了艺术的美感,且肢体语言也成为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产物。

而在古筝演奏中,同样体现着对肢体语言的运用,虽然其没有固定的模式,且演奏家们对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运用褒贬不一,甚至教导自己的学生在演奏中不要过多地加入肢体语言,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运用的的确确能够帮助观众较为直观、直接地去理解演奏者的演奏与情绪的表达。

1.肢体语言的定义

众多演奏者对于肢体语言的定义没有固定的模式或是设计,因为特定、刻意的肢体动作的设计多用于舞蹈、戏曲,目的是为了表演,而音乐的初衷则是演绎。那么,何谓肢体语言?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肢体语言无外乎是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内涵、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够直观感受到音乐的真谛。在音乐演奏中,大众可以结合乐曲所表现出的欢快、激烈、悲伤、喜悦的气氛,及演奏者恰当的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等肢体语言的表达收获到音乐所带来的启示。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是符合乐曲内容、情绪且与心灵相通的一切形体姿态、手势、脸部表情、眼神等等,都称得上是肢体语言。

2.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的体现

从广义的概念上来划分的话,肢体语言的形式大概分为:眼神、手势、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等。肢体语言的形式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肢体语言渗透在行为举止的各个方面,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举手投足、自发性、自觉性的交流状态。而艺术中的肢体语言,在舞蹈、戏曲中体现得最为直观,这些肢体动作经过舞蹈家、艺术家们的改编、处理、加工之后,呈现出更为艺术化的美感,且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将舞蹈之美、戏曲之美直观地呈现给观众。

在古筝演奏中,虽然肢体语言同样是一种创作的手段,但更多的是一种辅助的演绎手段,属于客体,更多的还是需要演奏者通过对音乐情感的掌握以及对音乐的控制去表达其内心的情绪信息。

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表现,根据其所展现的艺术特征与表现特征划分,可分为静态肢体语言和动态肢体语言这两大类。

静态肢体语言中的“静态”并不是说肢体动作的静止、停止,而是指在音乐静止的情况下所运用的肢体语言。通常情况下,静态肢体语言常被演奏者运用于演奏的乐曲的开头或是结尾,或者是音乐进行中的留白部分,给人以一种遐想的空间,或是给演奏者一些酝酿、释放情感状态的准备时间。当然,这里所说的肢体语言的表达不一定都是手部的动作,也可以是表情、眼神、气息等等,关键不在于做出何种肢体动作,而在于其是否与演奏者表达的音乐情感表里如一。

动态是与静态相对的概念,在了解了静态肢体语言之后就不难理解何为动态肢体语言。动态肢体语言就是指在音乐进行时演奏者所运用的,能够增强音乐情感的表达、渲染音乐气氛、协助乐曲表达得更完整的动作。在古筝演奏中,虽然音乐是主题,观众是聆听的对象,但是演奏者如果想要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变成自己的情感、意境,通过自己的演奏传递给聆听的对象时,仅仅依靠声音是不够的,加之肢体语言的表达,更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而感动。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底蕴深厚的演奏家能够直接通过心灵、音乐与观众沟通,而对于绝大多数演奏者来说,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够更加直观、显著地起到激发观众热情、调动观众情绪的作用。

当然,笔者所说的肢体语言运用的基础是建立在演奏者对音乐内涵、情感的理解之上,只有这样,肢体语言的表达才是有说服力的、震撼人心的。否则,就是外在的浮夸、做作,只会影响到自己的演奏。当然,除了肢体语言要符合音乐之外,也需要满足演奏者所处的环境与背景,根据不同的条件与环境来运用肢体语言,而不能无限夸大肢体语言的作用。

3.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所体现的意义与作用

针对古筝演奏中肢体语言的运用这一问题,笔者在撰写此篇论文期间,也曾多次拜访民族器乐古筝演奏领域的知名演奏家,聆听他们对于肢体语言的理解与认知。从中笔者发现,演奏家们的观点主要分为两大类:

其一,绝大多数的演奏家们认为,古筝,特别是民族器乐演奏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神统一,这其中的“形”不仅指的是音乐的形象,更是演奏者自身肢体形象与音乐表达的协调与一致,而这其中包含了演奏者外形的动态、呼吸、精神面貌,对作品的认知,以及对基调的定位,这些决定了演奏者对肢体语言的表达。换句话说,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中的审美体现就在于演奏者自身对于其所演奏的作品的内涵、品格、情绪的认知,不同的演奏者虽然有着不同的认知,但只要他们能够将自身的理解与音乐作品本身的情绪、品格、内涵与音乐所呈现出的基调把握一致,这样的肢体语言即是最为恰当与协调的。

其二,有一些演奏家认为肢体语言对于民族器乐演奏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民族器乐演奏不是舞蹈,演奏中各个身体部位的动作仅是为了辅助演奏的不同运用与发力方式,这是物理方式的属性决定了演奏者自身的发力方式,而并非是通过肢体语言视觉性的美化来表现音乐,演奏最核心的内容永远是音乐。

笔者认为舞台上演奏者对音乐的演绎与诠释,与我们日常聆听音频注重对音乐音色的追求不同,其更强调舞台的空间感与画面感,再加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大众的审美情趣与审美习惯也对舞台上演奏者的演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更加注重舞台上的表达。那么,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肢体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如何在古筝演奏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肢体语言

事实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者框架规定肢体语言在演奏中应该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只是作为一个协助演奏者抒发音乐情感的方式。换句话说,肢体语言是否能够在民乐演奏中发挥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是要根据其所体现的状态是否符合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认知来进行判断。因为,不同的演奏者对于音乐艺术的理解是不同的,且其自身在不同的艺术阶段对于音乐艺术、音乐形象、音乐品格的认知也是不同的,那么如何能够做到恰如其分地运用肢体语言,笔者觉得关键就在于演奏者对于音乐形象、音乐性格、音乐基调的把握与认定。举例来说,如果演奏者认为其将要演奏的作品是非常灵动与活泼的,那么他演奏时,肢体语言的表达就可以轻巧、活泼、动感一点,因为音乐的性格已经营造了这样的音乐氛围,而不能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去做。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演奏者不能完全把自己的个性投放到音乐作品之中,因为或许有些作品适合其个性,有些作品可能就不适合,或者是逆向的,这时候诠释者自己的艺术品位、艺术修养、审美情趣等日常艺术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5.肢体语言的运用要适时把握“度”的概念

笔者相信,从文章的论述中大家不难看出肢体语言的艺术性与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明确肢体语言的表达与运用是不拘泥于任何固定的模式的,我们可以选择静谧地演奏,不起一丝涟漪,也可以选择欢快、活泼的节奏,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动感的音乐之中,这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去诠释音乐的美。笔者想要强调的是,无论怎样选择肢体语言,其关键都在于不能对演奏者自身的演奏带来障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随着音乐顺其自然地去运用、去表达,不需要刻意地强调、突出肢体语言的表现,为了肢体而去肢体,得不偿失,毕竟民族器乐演奏的核心仍是听觉上的艺术。

[1] 李军. 浅谈古筝与审美[J].中国民乐.2007.

[2] 靳诗雨. 浅谈肢体语言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性.音乐论坛.

[3] 武芳英. 古筝演奏中的肢体语言及运用.贵州大学学报.2009.

[4] 赵寒阳. 演奏家成功秘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芦 雁(1974-)女,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民乐系讲师。

因此,笔者从肢体语言的定义、形式、运用着手分析,以期望能够浅显地帮助大家理解肢体语言的意义、作用,进而感受肢体语言所带来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演奏家古筝演奏者
演奏家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第一次弹古筝
笛子演奏家
第一次弹古筝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