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狱突发事件的心理预警机制探析

2014-03-11峰,王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服刑人员监狱突发事件

倪 峰,王 欣

(1.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01;2.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云南·昆阳 650600)

近年来我国监狱突发事件频发。2007年10月30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看守所发生一起罕见的在押疑犯集体脱逃事件;2008年3月12日河北保定监狱发生一起暴力冲监脱逃事件;2009年10月17日呼和浩特第二监狱发生4名囚犯暴力袭警逃狱事件。此类事件暴露出监狱管理部门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监狱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和危害大等特点,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严重威胁着监狱的安全稳定,是当前监狱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防范对象。为了降低监狱内突发事件的可能性,西方国家监狱管理部门发展起了一些风险应急管理措施,国内的监狱管理部门也十分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但是,在突发事件出现后,无论是国外监狱应急管理,还是国内监狱应急管理,经常出现就事论事,重“应急处理”、轻“应急管理”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狱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己是迫在眉睫。文章结合心理学相关研究,对监狱突发事件的心理预警机制进行探析。

一、监狱突发事件及其分类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①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7-08/30/content_732593.htm,《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监狱突发性事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监狱突发事件是指由人的主观因素或者环境的客观因素而导致在监所内突然发生的、后果严重的、影响和破坏正常秩序,甚至危害公共安全,需要及时处置的事件。狭义监狱突发事件是指罪犯在监狱内故意制造和实施的破坏监管秩序危及监狱和他人安全,有巨大危害性和较大影响的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监管对象脱逃、暴动、骚乱、聚众斗殴、集体绝食、行凶伤害、劫持人质、纵火、自杀以及其他破坏活动②周静茹.论监狱突发事件应急预警机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3):23-27.。

根据监狱突发事件发生的性质、机理和起因,我们可将其分为自然灾害类、意外灾害类、人为灾害类等三类。

(一)自然灾害类

指由于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变化,直接导致监狱生产、生活和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和破坏的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飓风等。

(二)意外灾害类

指在监狱生产和生活中,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严重影响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如生产安全事故、公共设施事故、公共卫生事故等。

(三)人为灾害类

指由于服刑人员在监狱的生产和生活中故意制造和实施危及监狱和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发性事件,如越狱、暴动、骚乱、聚众斗殴等。

以上三类监狱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和意外事故类属于外部客观因素引起的,而人为灾害类是属于人的主观因素引起的。对于外部客观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可以通过加强监狱的管理做到控制和预防。从监狱的建设之初入手,提高建筑抗震、抗洪的等级;通过自然灾害预报做好防范措施;加强监狱安全制度建设,提高监狱警察的监管安全意识。对于人的主观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很难通过监狱自身建设和管理做到有效控制和防范,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服刑人员的心理表征对其行为预测做出对监狱人为突发事件的防范。

二、监狱突发事件成因分析

人为灾害类的监狱突发事件的预防,首先要究其发生的原因,才能掌握此类事件的本质,为心理预警机制的构建打下基础。

(一)监狱管理方面

1.管理方式的影响

监狱管理方式是解决如何进行监狱管理的问题。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做到对服刑人员的有效管理。监狱管理方式与其他管理方式有着共性,也存在着其特殊性。监狱管理的对象是服刑人员,他们是一类危险的人群,具有较强的破坏性、攻击性和抗拒性。一旦监狱管理方式违背了服刑人员管理的规律,采取了不当的管理方式,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势必加剧服刑人员的对抗心理,极易发生监狱突发事件。

2.监狱警察的影响

监狱警察是监狱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在执行刑罚的工作中,他们不仅是刑罚执行的落实者,而且改造罪犯的教育者。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只有具备较好的执法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充当好多种角色,把服刑人员改造转化成为守法公民,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如果监狱警察在监狱管理过程中法律意识不到位、工作方式不合理、执法过程不公正,将激化服刑人员的消极因素,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社会环境方面

1.社会改革的影响

服刑人员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他们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他们也能够较好地了解外界社会的发展改革,尤其是对于社会上某些消极因素,会给服刑人员带来很大的影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大发展时期,势必出现正面的和负面的信息,服刑人员面对这些信息的冲击,将会产生社会的不适应,导致心理失衡,甚至出现严重心理冲突。

2.家庭变故的影响

服刑人员在面对家庭变故 (如亲人病故、夫妻离异、家庭破裂、亲友断绝关系等)时,会使情感受到严重的打击,产生很痛苦的情感体验,对感情难以割舍而痛苦不已,加重其失落感导致心理失衡,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如攻击、逃狱、自杀等。

(三)服刑人员方面

1.敌对心理

服刑人员受到法律的制裁后,自由和欲望受到法律的约束,加之个体认识上的错误和偏离,促使个体产生对社会、人和事的敌意。这种敌对心理会随着在监狱里各种冲突的激化,使敌意转化为攻击和破坏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服刑人员所具有的敌对心理要明显高于常人①黄敏,施永斌等.服刑人员SCL-90分析.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147-149.。

2.抗拒心理

服刑人员与监狱警察是执法者与被执法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服刑人员长期处于这种被动的角色,加之其社会、法律和政治地位的变化,会产生愤怒、不满、痛苦等情绪,出现与监狱警察形成对立和反社会的立场,从而出现抗拒改造、抗拒管理、抗拒教育等行为。

3.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一种较常态的心理,尤其在服刑人员这一危险的人群中更是普遍存在,甚至比较严重。他们明知违法但还要犯罪,缺乏对侥幸心理控制能力,这种严重依赖侥幸心理的冲动,可能会使其违背道德和法律欲望的无限膨胀,从而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

4.群体心理

服刑人员之间存在相互交往。交往关系和交往作用使服刑人员产生了信息、情绪与情感的交流,构成一个有共同一致性的服刑人员群体。当个体融入到这个群体当中,个体差异被消除,自我意识降低,就会把责任被分散到群体,变得不负责任。这样的群体具有冲动、无理性、缺乏责任感、道德水平降低等特征,易由个别事件使服刑人员之间相互感染和刺激,从而导致群体突发事件。

三、监狱突发事件的心理预警机制

(一)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

预警一词最早源于军事,现在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许多领域。《尚书·大禹谟》中有言: “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警”,一般是提醒、告诫的意思,含有防范、规避的意味。预警,顾名思义,就是预先事先警示、警报,是在危机发生之前,根据危机可能发生的征兆预先向有关部门或社会公众发出警报①阎耀军.现代实证性社会预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根据监狱突发事件的类别,我们以服刑人员主观因素引发的监狱突发事件作为研究。在人的行为机制中,心理因素在不同的层面上发挥着支配作用。任何服刑人员的行为都是由于其心理的驱使才能得以实施,我们就可以对服刑人员的心理因素进行探索,分析其隐藏的行为意向。我们所研究的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就是指通过探析服刑人员心理因素,对监狱内外突发事件预先做出警示和警报。

(二)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的可行性

Fishbein和Ajzen于1975年提出了“合理行动理论”认为,预测人们是否将采取某种行动,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其意向,即是否打算去采取行动。行为是对内隐的行为意向的表达。对行为的态度是影响意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行为意向的一种表现形式。态度指个人对社会事物的内隐行为倾向,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②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态度的三成分学说认为,态度是由感情、认识和行为意向组成的,它是刺激源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一般情况下,态度决定行为,行为是态度的外部表现。一般态度预示一般行为,特殊态度预示特殊行为,态度测量与行为之间时间间隔越小,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有更多的一致性③余红,黄昌保.加强社会预警促进社会稳定,载王辉主编《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个体因各种社会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差异,就会形成不同方向、不同强度以及从核心到边缘地位不同的态度,越是核心的态度,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就越显著。心理学将态度看作认知和情感等基本心理过程与外部活动间的中介机制,看作动机、情感、知觉、认知过程的连续整合模式④王二平.基于公众态度调查的社会预警系统.科技与社会,2006(2):126-131.。可见,我们通过探讨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对服刑人员的态度调查分析来预测监狱突发事件及各种不稳定因素是有效可行的。

(三)构建监狱突发事件的心理预警机制

研究数据表明,通过态度预测和对宏观数据预测人群的变化相比,两者的趋势基本一致,但态度预测的曲线相位要先于宏观指标⑤王二平.基于公众态度调查的社会预警系统.科技与社会,2006(2):126-131.。然而对于监狱警情的微观预测,宏观数据往往失效,而态度心理的调查则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以服刑人员态度的测量为基础,构建监狱突发事件的心理预警机制,比传统的预警机制更加有效。

1.构建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理论模型

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要能够对监狱安全与稳定进行准确预警,必须构建成熟合理的心理预警理论模型。首先,以监狱突发事件的成因作为心理预警预测指标建立的基础,全面地对监狱突发事件及监狱异常犯情信息进行收集。我们可以通过对历史案件进行分析,开展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对服刑人员和监狱警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来收集信息。其次,监狱和心理学专家通过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筛选出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最核心的预测指标,并根据预测指标编制服刑人员态度调查问卷。态度问卷编制的测试问题要体现出:方向性,即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成还是反对;强弱性,即肯定或否定的程度,赞成或反对的程度。最终,通过项目分析确定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调查问卷,并采用因素分析寻找出影响监狱突发事件的公共因素,从而构建出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理论模型。

2.划分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警级

以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数学模型,并计算出预警数值,通过聚类分析确定聚类点,划分出预警区间。根据理论设想可以把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拟划分为四个警级:一级预警,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受到严重威胁,服刑人员对监狱、社会严重不满,自身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服刑人员已处于一个情绪激烈动荡中。这种状况如持续发展,或一旦出现某种偶发的诱因,都极有可能引发监狱突发事件。二级预警,监狱的安全与稳定受到威胁,服刑人员对监狱、社会较为不满,自身出现较多的负面情绪,一般情况下服刑人员处于一个情绪稳定的状况,但如果某些诱因足够强烈,也可能引发监狱突发事件。三级预警,监狱的安全与稳定状况基本正常,整个监狱安全有序,但服刑人员对监狱、社会带有一定的不满情绪,自身带有一定的负面情绪,一般情况下,发生监狱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极小。四级预警,监狱的安全与稳定状况良好,整个监狱安全有序,服刑人员对监狱、社会和自身的情绪正常或良好,发生监狱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建立预警警级处置方案

划分监狱突发事件心理预警警级后,如何依据警级做出反应,这就需要监狱管理部门制定监狱突发事件预警处置方案。预警处置方案就是指针对出现不同的预警警级,提出不同的处置方案,将利于监狱管理部门节省人力、财力,提高实效,做到有的放矢。制订方案时,我们应将预警分为两个层面来开展,即个体监狱突发事件和群体监狱突发事件的预警。个体层面,要全面地从服刑人员年龄、刑期、家庭背景、家族病史、案情认识、作案手段及同案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制定出各警级的处置方案。群体层面,要根据监狱监管体制、执法情况、社会变化、小群体服刑人员的情感和共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制定出各警级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案。

猜你喜欢

服刑人员监狱突发事件
监狱选美
监狱管理局厅官充当服刑人员“保护伞”
论监狱企业立法
服刑人员生育权论要
欢迎你到监狱来
大选登记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我国服刑人员抑郁水平研究
逃出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