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琴艺术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14-03-11李成文

乐器 2014年2期
关键词:内蒙古大学扬琴内蒙古

文/李成文

扬琴传入中国已近400余年,并将中华民族文化特质不断渗透、融入之中,不仅成为我国重要的民族弹拨乐器,同时也成为了世界扬琴三大体系之一。同时,扬琴在内蒙古地区音乐的发展历史之中也同样占据着自己的重要位置,在内蒙古传统民歌伴奏、独奏以及合奏等艺术表演形式之中,均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在融合了内蒙古民族传统特色与风格之后,逐渐成为了内蒙古人民所喜爱的乐器之一。

一、中国扬琴的起源及发展

扬琴源自于西亚亚述、波斯古国,于1368~1644年(明代晚期)传入中国,始称洋琴,亦被称之为蝴蝶琴、打琴等。扬琴传入我国后,直至20世纪以前的三百余年间,其形制未曾出现大的改变,主要为说唱和戏曲音乐伴奏,也被称为传统扬琴。与此同时,扬琴在我国也逐渐形成了大小不同的乐派,如广东音乐扬琴、四川扬琴、山东扬琴、东北扬琴等等[1]。广东音乐扬琴的音乐风格以华丽、活泼、明快著称,而我国最早编创的扬琴独奏曲《旱天雷》《倒垂帘》等就属于广东音乐扬琴的代表作品;四川扬琴的音乐风格多呈激动昂扬、豪放大气之势;东北扬琴则略有不同,其音乐风格以深沉、细腻、委婉而著称。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扬琴艺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原有的传统扬琴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乐器改革者杨竞明先生对传统扬琴进行了巨大的创新,并研制出了小转调扬琴、大转调扬琴以及401和402扬琴等等,从而形成了中国现代扬琴。另外,在建国之后,逐渐创建了一些专业音乐学院,为扬琴专业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大批优秀的民间扬琴艺人的传授之下,也使得扬琴艺术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至此,中国扬琴艺术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并培养出大量艺术修养深厚、演奏风格各异的扬琴演奏家,对我国现代扬琴艺术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内蒙古民间音乐中的扬琴艺术

中国传统扬琴艺术在其流传过程之中,不断地与各地民间音乐进行着融合,并孕育、衍生出不同的流派与风格。同样,扬琴长期在内蒙古民族文化的渗透与交融下,也随之形成了具有内蒙古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技巧。

1.扬琴艺术在内蒙古二人台音乐中的运用

二人台是内蒙古西部传统的、土生土长的、多元化的艺术综合体,它集民间戏曲、歌舞、说唱以及民间器乐于一身;且由扬琴、枚(笛子)、四胡、四块瓦四种乐器组成了传统的二人台乐队[2]。作为二人台乐队主奏乐器的扬琴,具有演奏速度快、音域宽、音量大的特点而充分发挥出其调控整个乐队的速度、音色协调以及节奏变化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乐队的整体性与稳定性,并对二人台音乐伴奏中低音不足问题加以了有效的弥补。二人台中的扬琴演奏特点:左右手各管一排码且互不交叉,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噔嗒噔嗒”的基本节奏;同时,它还具有你快我慢,你强我弱的特色,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它的可控制性[3]。其具体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七种:单竹加花伴奏法;八度衬音交替法;双音;支手轮音;颤音;刮奏以及弹轮,而以上七种手法也成为了二人台扬琴的主要演奏技法;其核心则是“双手不垮栏”,各管一排琴码。而在二人台扬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之中,二人台艺人们也完全按照这种“噔嗒噔嗒”的基本节奏规律进行特别风格的演奏[4]。

2.扬琴艺术在内蒙古传统器乐组合“阿斯尔”中的运用

“阿斯尔”是蒙古族最为古老器乐合奏曲的统称,广泛流传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地区,具有显著的“宴乐”特征。“阿斯尔”传统乐队之中主要的乐器有:马头琴、笛子、四胡、蒙古三弦、雅托克(蒙古筝)以及火布思等;并多以弦乐器为其主要组合,具有小型民乐队的基本编制。由于蒙古族传统音乐历来都是一个开放的文化系统,它在不断地吸收、融合、流动以及变异之中传承着自己的艺术生命。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传统的“阿斯尔”乐器编制也在发展的过程之中不断地变化与完善,而扬琴也被其吸纳到传统的“阿斯尔”乐队编制之中,从而有效地弥补了“阿斯尔”乐队中低音薄弱的缺陷[5]。

由于“阿斯尔”的音乐形态具有极为浓郁的原生态特性,其传承方式也多以“口传心授”为主,“即兴演奏”为辅地进行着;且扬琴并非蒙古族乐器,其最初融入到“阿斯尔”乐队时,并无专职的扬琴演奏者,通常是由其他乐器演奏者或是歌手兼任;这也是导致建国初期内蒙古地区未能培养出专业扬琴演奏者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大量扬琴演奏人才的出现,民间原生态的“阿斯尔”也逐渐的创新和发展,扬琴也逐渐成为了“阿斯尔”乐队中的主力军。加之,扬琴具有较严格固定音高的特点,其音色与音频振荡具有较好的溶混性,合奏时能够充分发挥出聚合、串通、调谐各声部的作用,并与主奏的马头琴、四胡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整体伴奏音乐更为统一、规范,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扬琴在现代“阿斯尔”民间器乐组合之中的重要作用[6-7]。

3.扬琴艺术在鄂尔多斯民间音乐中的运用

自古以来,鄂尔多斯高原就是一个多民族汇聚之地,更是各民族之间音乐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之处,而鄂尔多斯民间音乐也正是经过历史上多次碰撞、融合的结果。被称之为蒙古文化瑰宝中“灿烂明珠”的鄂尔多斯民歌,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鲜明、节奏感强烈而奔放的特点,更加符合了蒙古人性格豪放刚毅、喜爱宽音程大跳音乐的需要。而扬琴因不受音域限制,能在速度较快的大跳技术上发挥自如,且更加适宜于鄂尔多斯民歌伴奏的需要,因此,扬琴被运用到各种形式的鄂尔多斯民歌之中。就目前而言,鄂尔多斯扬琴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与欢迎,在鄂尔多斯会弹扬琴者,必然也会演奏鄂尔多斯民歌;而扬琴也与鄂尔多斯民间音乐融为了一体,成为其不可或缺的核心乐器之一[8]。

三、内蒙古扬琴艺术的教育与发展

1.内蒙古扬琴艺术的现代教育

扬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其漫长的渗透、融合、发展以及创新、改良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弹拨乐器,并受到我国汉族、内蒙古及诸多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尤其在建国之后,许多音乐院校都开展了系统的、专业性的扬琴教育工作,这也进一步地促进了现代扬琴艺术的发展。以下就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扬琴专业教育为例,以窥内蒙古扬琴艺术的现代教育。

首先,内蒙古艺术学校阶段(1957~1987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创建于1987年,其前身则是1957年创建的内蒙古艺术学校。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及社会背景的影响,内蒙古艺术学校尚未有一套完整、严谨的扬琴教学系统,也没有专业的扬琴教师。直至1962年,内蒙古艺术学校才迎来其第一位专业扬琴教师——李平。李平曾师从东北扬琴代表人物、老一辈扬琴演奏家王沂甫先生,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扬琴本科大学生。受当时教学条件与环境所限,李平老师执教期间,选用的仍是传统的双排码扬琴,以中国传统扬琴的教学为主。在李平老师之后,则改由马·斯尔古楞老师继续教授扬琴专业课,并将小转调扬琴应用到了实践教学中来。随后,又有杨淑敏、许学东、鲁淑萍、董海丰、木其乐等教师,均为内蒙古的扬琴专业教育发挥出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扬琴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

其次,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1987年~至今)。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正式创建于1987年,并随着国家对扬琴艺术的逐步重视,1994年在大专教育的基础之上开设了本科专业;随后,又于2006年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开始招生,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扬琴在内蒙古高等学院已经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同时,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也形成了从附中至研究生的专业扬琴教育“一条龙”的教学体系,这不仅为内蒙古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扬琴艺术专业人才,同时也为国家级的音乐院校输送了众多的高素质扬琴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艺术学校等均设有扬琴艺术专业,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之中,为内蒙古扬琴教育专业做出巨大而卓越的贡献,也为扬琴艺术在内蒙古地区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内蒙古在发展专业扬琴教育的同时,还直接影响到了业余扬琴的教育,如内蒙古艺术学院扬琴业余培训班、呼和浩特市少年宫、鄂尔多斯市少年宫、包头市少年宫等业余性质的扬琴培训均已在内蒙古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同样为内蒙古扬琴艺术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基础。

2.内蒙古扬琴艺术的发展

内蒙古扬琴艺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期间,由于曾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理论研究一直处于空白阶段,一直停留在民间的演奏实践之中。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才开始了更多的关于扬琴艺术理论的研究。如鲁淑萍的《扬琴演奏中的左手训练》《谈扬琴演奏中的音乐变化》《情感、思维在扬琴演奏中如何体现》以及陈凤兰的《论扬琴技术难点的练习》《论中国扬琴的演变与发展》《扬琴在内蒙古民族音乐中的运用与发展》等等,另外,还有大量的扬琴艺术家们也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10]。这些学者与专家均对内蒙古扬琴教育、演奏技巧以及扬琴乐曲创作等进行了探索与挖掘,为扬琴在内蒙古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扬琴作为世界性的民族乐器,在中国历经数百年岁月的洗礼、改良与创新之后,已然成为我国重要的民族弹拨乐器;在内蒙古无数代扬琴艺术传播者的不懈努力之下,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内蒙古民族音乐文化之中,并成为内蒙古地区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同时,随着内蒙古高等院校扬琴专业教育及业余扬琴艺术教育的不断深入,加快扬琴艺术在内蒙古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之成为中国扬琴体系中独树一帜的派系是我们的目标。

[1]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2]侯轶男,刘蕊.二人台器乐发展浅论[J].大舞台,2008,2.

[3]苗幼卿.二人台“四大件”演奏艺术初探[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3.

[4]邱怀生,韩晓莉.二人台音乐中的扬琴[J].戏曲艺术,2002,3.

[5]项祖华.扬琴弹奏技艺[M].香港:繁荣出版社,1992.

[6]陈风兰等.蒙古族风格民族器乐重奏曲集[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7]苗幼卿.内蒙古民族民间丝竹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3.

[8]陈凤兰.扬琴在内蒙古地区民乐合奏中的实用性探索[J].中国音乐,2009,2.

[9]秦建平.关于蒙古族民间器乐文化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艺术,2007,2.

[10]李向颖.中国扬琴艺术发展五十年[J].中国音乐学,2001,3.

猜你喜欢

内蒙古大学扬琴内蒙古
《闲隙》
靳双双、赵娇作品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高建新教授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施旖旎作品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