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建设科学化视阈下高校党建工作路径探析

2014-03-11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科学化考核科学

(1.沈阳建筑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8)

1 党建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党首次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也是近年来党在建设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又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标题丰富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充分体现了党在自身建设上的远见卓识和理论创新。

党的建设科学化包含“科学”“科学化”和“党的建设科学化”三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科学”是指运用概念、范畴和定理等思维方式揭示客观世界各种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科学化”是科学的动态表现形式,它是科学之“体”科学之“魂”形成发展的过程,“科学化”是指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发展要求、运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提炼外在客观世界所蕴含的真谛,并将其内化为人们思维或指导行动的过程。把科学化引入党的建设领域,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我们党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指导党的建设的实践,最终实现党的理想和目标的过程。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①。

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科学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应,以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思想基础和前提保障。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能否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指明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基本规律,符合中国实际,因此,我们在加强党的建设时要以这些思想和理论为基础。其次,要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贯穿其始终的是党的制度建设。“制度是一种公认的和具有某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强制性、明确性和稳定性等特征”②。好的制度不仅保证党建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而且通过设置制度规范,党建工作系统中各个行为对象对自己的工作目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了然于心,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要建立科学的制度首先要更新制度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原则,克服党内普遍存在的过分渲染个人领导权威及弱化制度权威的思想倾向。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制度体系,建立一套完整、严密且便于操作的制度系统,使各种制度之间相互配套、相互协调,以充分发挥各种制度在工作中的效能。再次,要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能否选择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推进党的建设,直接决定党建科学化的成效。党的建设是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体,正确的方法能够高效完成党建目标要求,事半功倍,不恰当的方法,则阻碍目标的实现,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对于党的建设方法的选择,必须要立足于党的建设实践,因为党建内容会随着社会发展和党的任务而变化,方法也应及时作出调整,因此,要努力把握党的建设规律,既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又善于运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同时,我们又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方法,逐步形成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相互协调、务实管用的科学方法体系。

2 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殊性,也是高校在面对世情、党情、国情深刻变化的时代环境下,更好肩负起培养新时期人才重任的战略需要。

2.1 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有助于巩固党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从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到“五四”运动的爆发,再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高校师生始终肩负着引领近代社会变革的重任,高校师生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使命感与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目标及国家前途命运之间的交融互进,最终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校是孕育中国共产党的摇篮,高校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高校共产党员更是党组织中的中坚力量。一是从高校党员所占的比重来看,根据2009年全国共产党员成分调查显示,在全国新增的共产党员团体中每四名党员就有一名党员来自高校。高校党员在全国共产党员比重中占据庞大的数字,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能够提高高校师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二是从现阶段高校党员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很多高校毕业生已打破传统就业观念,通过自己创业、服务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方式开辟新的就业渠道,这部分人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新阶层。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培养大学生骨干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发挥团结社会各阶层和利益群体提供了人才保障,这部分人也成为党巩固和壮大群众基础的不竭之源。

2.2 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有助于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人才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高等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说明,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专业人才保障,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党的事业的可靠接班人。高校是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各种思想、各种意识形态的交锋地,面对当今时代中西方敌对思想的渗透和社会转型期国家社会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高校师生所持有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直接关乎党的发展和执政地位的稳固。因此,促进高校党建科学化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党的蓬勃发展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选择。

2.3 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从近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可以看出,高校作为人类新思想和新观念的重要发源地,往往引领着整个社会的重大变革,高校的安定有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同时,从目前高校的发展规模来看,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到2007年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位居世界第一位,庞大的高校在校生不仅涉及全国千百万个家庭,而且联系着社会的各个阶层,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教学质量、招生、就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因此,高校既可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石,又可成为引发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加强高校党建工作,促进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通过高校党的组织增强和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不仅能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对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定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3 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的路径

3.1 坚持制度创新,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科学高效化

“制度创新是提高高校党组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源泉。”③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党组织制度能够克服高校党组织工作中的随意性,同时能够将工作中的经验上升到制度规范高度,使工作有章可循,最终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高效。坚持高校党组织制度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创新高校党组织制度体系,使制度体系逐渐走向科学化。制度体系是指高校党建工作中各项制度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制度综合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只有建立一套完整、严密且便于操作的制度系统,才能保证各项制度高效率地运行,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效率。高校党建各项制度之间既有侧重,又相互交叉,创新高校党组织制度体系需要在制定各种制度时,保持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套、相互协调,既不能相互冲突,又不能留下制度的盲点。二是,严格树立制度的权威性,确保各项制度行之有效地实施。要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就需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各项制度一旦被确定,不论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得违反制度的规定,一旦违反制度原则,必须受到应有的追究和制裁。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制约,形成上下配合、立体制约的机制。

3.2 明确党政职责,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优势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自1989年颁布到1998年以法律形式得以确定以来,其运行经历了十几个春秋,它保证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了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必须长期坚持。近年来,这一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呈现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高校党政职责界定不清晰,所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明晰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含义和彼此之间的权责。党委在学校运行中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它掌握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需要在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因此,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要保证党委集体领导的绝对权威性,又要保证校长在具体学校行政事务中能够独立行使职权。

3.3 坚持理论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的突出特点。只有保证党在思想政治上的团结统一和与时俱进,才能使党不断保持自己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高校党的思想建设中所存在的思想根基不牢、理论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首先要切实抓好党员干部和教师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和高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增强高校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的理想信念,确保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能够无形地影响和启发学生。同时,高校要重视党的理论学习素养整体性提升。高校党建工作中理论素养的培养不能只认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要在各学科各专业中形成群体合力,共同营造思想理论学习氛围。

3.4 建立科学化的考核和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化的考核和评价机制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确保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的关键。科学化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主要体现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等次和标准的设置以及考核程序上的科学有效,在具体操作中应“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原则。根据科学化的考核结果:一是,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调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与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把部门目标考核和部门正副职的考核结合起来,把单位的考核结果作为各单位正、副职评优评先、续聘、解聘、免职以及其他奖惩的重要依据,部门考核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单位,其正副职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三是,对工作部署不及时、措施不落实、效果不达标的单位或个人,逐级追究责任。

【注释】

①习近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N].人民日报,2009-10-09.

②廖晓衡.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路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

③张新梅.制度创新:高校党建科学化的关键[J].鄂州大学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科学化考核科学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内部考核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科学拔牙
统战工作科学化:一个整体性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