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哈姆雷特的悲剧成因

2014-03-11

短篇小说 2014年3期
关键词:哈姆雷特悲剧

任 锋

浅谈哈姆雷特的悲剧成因

任 锋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的《哈姆雷特》创作于1601~1602年,该作品内容丰富,在艺术创作方面独具特色。主人公哈姆雷特本身是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热情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着信心与憧憬,但是由于父亲的意外去世、母亲的改嫁以及王位的丢失,他性格开始多疑、懦弱、矛盾,进而造成了悲剧的一生。对于这部作品的中主人公的悲剧成因,文学界一直持不同的态度与观点,因此也就出现了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本文通过系统剖析哈姆雷特悲剧的必然性,找到造成悲剧的多重原因,以便达到深刻理解这部经典作品的目的。

一、哈姆雷特的悲剧概述

《哈姆雷特》主要描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曾经谋害自己父亲、骗娶母亲并篡位的叔叔复仇的故事。由于主人公哈姆雷特本身存在性格缺陷,几次遇到很好的复仇机会都因为他的犹豫不决而错过。甚至在最后的比剑过程中,他即便杀死了克劳狄斯、皇后、雷欧提斯,但是也因自己犹豫不决的性格而中毒剑死去。莎士比亚通过描写哈姆雷特成长过程中遭遇了亲朋好友的背叛,在思想上抑郁苦闷,曾经几次将要复仇成功但是由于犹豫不决而导致失去了机会,最终失败的人生经历,深刻地凸显出这一时期英国人文主义者强烈要求突破封建顽固势力束缚的渴望,并且也从侧面展露出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特征。哈姆雷特代表了当时人文主义群体的强大精神,但是不断出现的软弱行为也代表了当时人文主义者内心理想与现实社会难以调和的矛盾,还代表了行为与抗争主体最终将毁灭的悲剧结局哲学。

二、哈姆雷特的悲剧所在

每个读过这部作品的人所映入脑海中的第一个词语就是悲剧。曾经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就最先运用了这个词语,指的是在节目中表演的一种表现传说、神话、民间英雄人物不幸遭遇的作品。

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本来是在威登堡大学中学习,在安逸的环境中接受了人文主义教育。在哈姆雷特心中父亲是完美的,并认为在母亲心中父亲也是理想的。“他真的是一个好国王,对于我的母亲也是这样的恩爱,简直是不容许外面的风吹疼了她的面颊。”但是有一天父亲却突然暴毙,而本应该伤心守护在父亲身旁的母亲立即嫁给了自己的叔叔,这显然是哈姆雷特难以忍受的。“竟然,没有出一个月……我简直不敢想象!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女人!……短短一个月,她像是泪人儿一样,送给我父亲下葬时候的鞋子,还一点都没有变旧呢,哎呀,你看她!(就连无知的畜生都会哀伤的久一些呢!)她竟然与我的叔叔这么快结婚了!”哈姆雷特难以接受这样的打击,对于母亲这样的行为,他甚至觉得对自己是一种耻辱——“这真的是作孽啊!这样轻捷地进入到乱伦的衾被!”从这时开始,原来美好的生活就像是一块破碎的玻璃,在摔下粉碎的那刻就打破了曾经的宁静。就像是被上帝赶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哈姆雷特必须要去收拾这样的难看局面,一个人去面对发生的一切。《圣经》中所写的亚当和夏娃在偷吃禁果之后没有了庇护,必须要依靠自己生存下去。在失去上帝的保护之后,不管前方是黑暗抑或是光明,都要努力往前,即便是无以复加的压力,都难以改变。哈姆雷特陷入这样的苦痛之中,他清楚所有的事情,因此也很痛苦怎么会有这么清醒的大脑,就像是亚当和夏娃在最苦难的时候能够分辨出善恶一样,却无法改变这样的现状。

在知道父亲去世的真相之后,哈姆雷特给予自己的并不只是仇恨,而是想要给予这个世界带有人文主义性质的社会环境。改变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挫折,而这也是一大考验,是他必经的人生。哈姆雷特将自己复仇问题扩大成为社会问题,然而由于力量有限,因此总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却难以独自完成,不断陷入到痛苦与犹豫中。身为一个皇子,一个未来国家的国王,尤其是在知道父亲去世的真相之后,他理应选择承担这样的考验。就像是曾经查尔斯所言:“对于这样的问题,谁都帮不了哈姆雷特的忙,只能让他自己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去获得行动的力量!”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哈姆雷特习惯于沉浸在幻想之中,逃避现实,甚至有时候因为感激叔叔曾经的亲情而迟迟不肯采取复仇行动,让一切计划一拖再拖,最终失去了一次次好的机会。

三、哈姆雷特的悲剧成因

(一)主观因素

1.思想局限性

就像与普通人一样,主人公具有浓郁的宗教思想,不断出现的 “超自然”鬼怪让哈姆雷特感到十分逼真,认为鬼怪是真实存在的,他经常去表达自己的畏惧情绪是因为害怕被打入到地狱中。在 “生存还是毁灭”的情节独白中,我们依旧能看到他残留的对死后世界的恐惧与疑惑。这就说明了主人公深信教会中关于天堂、地狱的描写,也正是这样的思想局限性让他在最后的 “戏中戏”错过了极佳的一次复仇机会。

其次,哈姆雷特还经常表现出他明显的宿命论思想。在杀死波洛涅斯之后,他说道:“……要知道这可是上帝的意思,是借着他的死来惩罚我,并且也是借着我的手来惩罚他,让我成为替天行道的工具与使者。”从这些句子中,我们看出哈姆雷特习惯于将人事与天意紧密联系起来。在海上脱离险境之中,他对霍拉旭讲解了自己的脱险经历,甚至感叹道:“……我们需要承认,有时候一时的猛浪,反而能够激起我们做事的勇气。同时从这一点来说,不管我们曾经怎样辛苦,结果早已被冥冥中的力量规定,无法改变。”

2.性格上的弱点

首先,哈姆雷特对于复仇十分理智,行动过于谨慎,这也是读者感触颇深的一点。虽然父亲的亡魂告诉他一些真相给予他巨大的震撼,他愤怒地喊着:“让我去驾驭着像思想与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过去将仇人杀死!”然而,哈姆雷特紧绷的理智又将这样的冲动压制住,对自己亲眼所见的幽灵产生出疑惑。最后,他没有选择继续行动,而是要确定 “新的证据”,这样的理智让他的复仇计划拖延了两个月,使克劳狄斯发觉了侄子的计划。在哈姆雷特借助 “戏中戏”解除了叔叔的疑惑之中,他继续选择行动,这时候上天也给予哈姆雷特一个绝佳的机会:哈姆雷特在去到母亲房间的时候看到了正在祷告的克劳狄斯,这时候的他正背对着哈姆雷特,没有发觉哈姆雷特的来到,并且身边没有旁人保护。但是哈姆雷特 “立即动手”的念头只是瞬间闪过,立即理智地选择了放弃这次复仇行动。他认为这样杀死克劳狄斯只会送他上天堂,但是自己想要他下地狱。但是哈姆雷特并不知道,克劳狄斯早已设下借刀杀人的仙境。因为哈姆雷特误杀了波洛涅斯,所以克劳狄斯得到了有利的机会,而这也使得小王子从原来主动的局面转变为被动的局面,由此可见哈姆雷特太过谨慎的性格给予他多大的阻碍。

另外,我们能够看到哈姆雷特身上的弱点,他没有任何斗争经验,在政治领域可谓是一个新人。他不会老谋深算,也不懂政治权术。尽管似乎他善于谈论现实中的丑恶现象,但是要对付克劳狄斯这样老奸巨猾的角色,他根本不是对手。哈姆雷特对外人无法掩饰自己的本质,甚至会对虚伪的克劳狄斯展露出公然的对抗情绪,不会去接受对方的拉拢。在克劳狄斯的亲信面前,还会挖苦他是一个 “蛆虫”,这样公然的挖苦让克劳狄斯无法挂住颜面,并且开始怀疑哈姆雷特装疯卖傻的真假。在一系列的行为中,克劳狄斯开始将自己的侄子作为自己的巨大威胁,并且逐渐选择了主动进攻,影响了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

(二)其他因素

哈姆雷特所处在的社会是信仰荣誉的,尤其在那个时期流行的骑士精神是每个人所崇拜的,并且对于整个封建社会也有着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莎士比亚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主人公哈姆雷特更是看重王族与自己的荣誉,例如在第一次独白中,他打消了自杀的想法,不只是觉得自杀违背了宗教的戒规,并且他认为这样的死法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荣誉。在临死之前他对霍拉旭说道:“啊,上帝啊!霍拉旭,我在死了之后,假如世人不明白一切的真相,那么我将要蒙受怎样的不白之冤……”这些话语无不表明了哈姆雷特看重自己的荣誉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不愿意做有损名声的事情,因此不会与克劳狄斯有私交,也不想背负了弑君的罪名。主人公复仇对象的特殊性质也是他难以顺利进行复仇计划的原因之一。因为自己叔叔篡位成功,成为一国之君,周围有一群走狗亲信,加上克劳狄斯从最开始就对自己的侄子怀有戒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哈姆雷特只能选择装疯卖傻处处小心来保护自己的安全,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顾虑,才酿成了最后的悲剧结局。

四、结 语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是属于思考型的,也许是属于行动型的,甚至人格中也是这两种类型的对立、统一体。对于哈姆雷特悲剧的一生,我们不但要产生怜悯之情,并且也要收获启迪:一方面,要做到富有思想,敢于行动;另一方面,也要将智慧与勇敢集合于一体,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丁海彬,耿宁.由《哈姆雷特》的王位纷争小窥兄终弟及的伦理沿袭[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2]赵巍.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亚里士多德悲剧人物论的相通之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3).

[3]孙文娟.中西语境下的“母性缺失”——再议“美狄亚”与“细侯”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2(01).

[4]许宏,王英姿.亦步亦趋:卞之琳的诗歌翻译思想——从卞译《哈姆雷特》谈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02).

[5]胡爱华.文化、社会和心理内涵的嬗变——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复仇悲剧的叙人模式探讨[J].四川戏剧,2010(02).

[6]孙艳娜.“人人都是哈姆雷特”——论林兆华对《哈姆雷特》的主题再创[J].四川戏剧,2010(01).

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教高 [2012]859号)。

任锋(1975— ),男,河南项城人,硕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英语和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哈姆雷特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从二元对立的角度看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延宕问题再思考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画家的悲剧
肿头龙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哈姆雷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