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子草头

2014-03-10钟正和

饮食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煸炒上桌红烧

钟正和

前阵子,笔者到小区附近新开不久的一家饭店用餐,见菜单上有道久违的圈子草头,便毫不犹豫地下了单。等了许久,菜上桌,单从外观上看就不过关。首先酱色不足,加之不见了印象中该菜应有的那股圆润饱满挺拔劲儿,不禁担心起菜的味道来。入口一尝,圈子腥膻,草头火候不足,叹息之余,不禁念起旧时的圈子草头来。

圈子草头,不太接触本帮菜的人,可能连这个名称都弄不明白。它其实是两道菜式的组合:红烧圈子和生煸草头。

红烧圈子,很多人以为是红烧猪大肠,其实不然。所谓“圈子”,指的是猪的直肠,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肛门”。之所以用直肠作原料,是因为相较于大肠,直肠的肠壁更为肥厚,也更经得起本帮师傅红烧的“水火考验”。又因其形态较直,成菜立体感强,品相上也较好。但直肠是一种非常难以打理的原料,操作中稍有不当便会留下膻味,处理过度又会破坏其软糯的口感,这就需要师傅在预制时格外小心。

先将直肠里外翻身洗涤数遍,并加食盐和米醋反复揉搓,挤出黏液和污沫,撕去筋油,再用水洗净。随后,将洗净的直肠入沸水锅中煮去异味,待到七分熟时即捞起浸到冷水里。这样骤然冷却,直肠里内蓄的油脂,依旧凝聚于壁内。继而将之切成3厘米的段,回锅煸炒,烹绍酒,加葱姜、白糖、酱油和清汤,先旺火烧沸,再用小火焖20分钟,至汤汁浓稠时,再改旺火,并不断转动铁锅,让汤汁收成自来芡,最后淋以麻油,颠匀起锅。

装盘后的红烧圈子,又油又亮,饱满如周岁的婴儿脸。入口集韧、爽、糯、松、滑于一身,咀嚼时,肠内壁的油脂一点点渗透出来,更是提升了味觉享受。此菜刚上市的时候,菜单上的名称就叫做“炒直肠”,后嫌其名不雅,又因直肠顺势而切,形如圈圈,便雅称为“圈子”。名称上虽让人云里雾里,品尝起来却是酱香浓郁。

作为一道本帮菜中的看家作品,红烧圈子的唯一缺陷便是过于肥腻,这是它必须与生煸草头双拼的理由。

草头是土话,学名为“苜蓿”。其在很长时间内是被视为野菜的,因为它太吃油,有“油抹布”之称。而与圈子搭配,一个出油,另一个吸油,以草头吸取圈子之肥腻,倒是相得益彰。

如果说红烧圈子需文火焖煮,确保直肠既软糯又有嚼头,讲究的是个耐心,那生煸草头则恰恰相反,必得旺火煸炒,追求一个“快”字,方能使草头碧绿鲜嫩。

草头选最嫩的顶叶,通俗一点就是最上面的三片叶子,取多了炒出来口感就杂。炒锅烧至火红,然后加油(荤素各半)近沸,再将草头(上面预先放好白糖、盐)放入,旺火急煸。整个过程中,动作要快,因为火大,草头又薄,手势稍慢,则叶片干焦。一待炒至草头缩起,立即淋以高粱酒,颠翻几下即可盛起,是谓生煸草头。

端上桌的圈子草头,浓油赤酱的圈子在碧绿的草头衬映下,显得优雅沉稳。咬一口香滑肥嫩的圈子,吃一口酒香四溢的草头,让圈子的鲜味和草头的香味在口中慢慢交融,草有肉感,肉有草香。分明是两种不起眼的食材,竟合力营造出一种“洗净铅华,摧刚为柔,清雅脱俗”的美食意境。

我想,这可能就是本帮菜精髓之所在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煸炒上桌红烧
黄油春笋鸡
爱护牙齿
小腐乳有大作为
宰鸡
果仁荷兰豆
红烧
红烧牛肉面等
以牙还牙
猜灯谜玲珑
教你做百叶结红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