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2014-03-10叶送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物理量矢量

叶送迎

一些中考物理成绩相当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度下降,这说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上存在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高一物理难学,对学生而言,难就难在:

1.上课有时听不懂。

2.读不懂题目的意思或找不出题目的隐含条件。

3.对物理公式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搞不清楚。

4.教师分析能听懂,但是自己做题就不行。

高一物理难学,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的结果来看,难就难在:

1.初、高中物理难易程度不同

初中物理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我还想知道等。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感受获得知识的途径,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不触及现象的本质。演示是教师向学展示一些物理现象。想想做做、想想议议是课堂中一些学习活动,主要是学生描述物理现象的特征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动手动脑学物理,学生动手实验的器材在生活中容易找到,制作没有难度;小资料的内容学生容易阅读,没有太多抽象的内容。教材内容的难易度决定了初中物理是以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主,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学习高中物理打基础。学生学习后很有成就感,初中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喜爱程度高。

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实验、思考与讨论、说一说、做一做、演示、科学漫步、问题与练习等。与初中的难度不同,如探究实验是在未知某一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之前,主动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高中物理描述的物理现象复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已被抽象为相应的模型,比较抽象,这是高中学生遇到的难点之一。物理教材的内容通过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通过抽象概括、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的问题涉及的物理量多,变化比较复杂,学生接受难度大。另外,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密,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科学、严谨,逻辑性强。

科学漫步的内容都有较强的知识性,学生阅读难度大,不易读懂。学生学习就有困难,因此

喜爱物理学科的人越来越少。

2.初、高中物理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不同,思维能力要求不同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目标是以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主,向学生简单介绍探究物理现象的方法和步骤,且多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的;高中物理是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注重过程与方法,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基础之上的,高中物理教学要使学生的思维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初中阶段教学通常是直观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是对物理现象本质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初中阶段物理教学一般不涉及物理现象的本质,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常用文字描述,只需简单记忆就成了。课堂上教师讲解例题计算题居多,由于不要求了解知识的来源,学生几乎不了解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学生练习时只需在课堂上模仿教师的做法,记下解题的步骤,套用公式,这就养成了机械记忆的学习习惯。高中物理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材内容,就决定了学习高中物理要了解知识的来源,要通过抽象、概括、推理才能揭示现象的本质,才能找到现象的变化规律。因而高中物理,现象多,关系复杂多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过程,很注重细节。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解题时就现出“读不懂题目的意思或找不出题目的隐含条件,对物理公式的意义和适用条件搞不清楚”的现象,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难学、难懂。

4.数学应用能力达不到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物理学科的原理、定律需要用数学关系表达。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物理量间的变化规律复杂,初中阶段描述运动规律的只有一个公式,涉及三个物理量和一个常量;高中阶段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的物理量有近10个之多,每个公式涉及四个物理量。有矢量,也有标量,有常量,也有变量,并且各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这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难点之一。

(2)用图像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运算广泛。矢量运算是学生进入高中遇到的难点之一。小学到初中,标量运算规则很熟练,高中阶段的矢量运算,接受平行四边形法则,是对运算规律不同的认同,也是对运算规律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这是数学应用能力跟不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问题。

(4)应用数学图像描述物理量间的关系,不懂斜率的含义。高一新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都达不到高中物理的要求,这是学科间存在的衔接问题。

二、有效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

1.调查初、高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初中物理从观察、实验入手,内容形象直观。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高中物理内容科学、严谨,知识结构逻辑性强,循序渐进,内容表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三维目标中更重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2.注重构建“质点”模型,化有形为无形

初中物理教材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形象具体,就“物体”这一概念而言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体。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构建“质点”模型,是教学的难点。“质点模型”的核心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一种替代方法,构建“质点模型”的过程是让学生逐渐淡化物体的具体形状,认识到忽略物体的形状,把物体当作一个有质量的点,这样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怎么才能认同“质点”?为此,教师应做好物理实验,如不妨做做牛顿管自由落体实验,羽毛、小石块、纸片、铁块同时落下,研究这些物体的下落就跟物体的形状无关了,就可用一个点替代物体了。什么条件下点能替代物体?概括起来就是定理、定律的适用条件。能有效构建“质点模型”,学生对重心的概念,共点力的概念就容易理解了。

3.重视物理量的矢量运算

初中物理的计算往往是标量计算,数学问题简单,学生容易解决。进入高中,矢量运算贯穿于高中物理的全程,涉及力、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还有动量、冲量等,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初中阶段“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是高中阶段物理量的矢量运算的衔接点。

4.教学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调查发现:上理论课,高一新生很喜欢结合初中物理知识分析某一现象,用他们的话来说是回忆初中知识后,容易接受现在所学的知识。举一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再举一竖直方向二力平衡的范例,然后引入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平衡的范例,再到多力平衡,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几次重复,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共点力的平衡就不再陌生了。初中积累的物理知识是学习高中物理的基础,课堂知识的扩展和加深,需要逐步深入。因此,教学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物理量矢量
矢量三角形法的应用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基于矢量最优估计的稳健测向方法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
三角形法则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谁、啥、怎样、为什么——对几个物理量的分析与综合
关于圆盘状物体的几个物理量的计算
微重力作用下的物理现象
色料减色混合色矢量计算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