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和谐共生

2014-03-10张琴

考试周刊 2014年104期
关键词:父子关系父子爸爸

张琴

一、案例背景

本学年,我的教学对象是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一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相处,学生初步养成课前预习、参与课堂活动、课外阅读的语文学习习惯,他们对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为教学活动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但仍存在思维惰性,满足于对课文内容的肤浅了解,无法触及文本的深层内涵,对口语表达和写作不敢轻易尝试等问题。因此,教学中,我注意设计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课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了他们的进步。

二、案例描述

“1.您看过《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吗?2.您更喜欢其中哪一对父子(女),为什么?3.您和父亲(儿女)相处得怎样?4.您理想中的父子(女)关系是怎样的?”,下课前我问完这四个问题,教室里立即热闹起来,“林志颖和kimi”、“石头父子”……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前一阵热播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甚至有人哼起主题曲“爸爸,爸爸,我们去哪里呀……”我大声地说:“这是你们访问调查的参考问题,是下一篇课文《多年父子成兄弟》的预习作业。”教室里安静下来,“请你们分小组,利用双休日做个访问调查,目的是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父子关系。请每组拍下访问过程的照片或视频,得出自己的结论,制成PPT课件下节课展示。”他们立即自愿结合,组成小组,开始商量时间、地点等具体细节,看着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的心中有些忐忑,又有些期待。

课堂上,到了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访问调查成果的环节,我让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待他讲完后,其他组同学可以给出自己的评价和建议。

第一组有四个人,他们采访的地点是商场,他们在商场待了半天,只采访到两对父子,得出的结论是:“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远远比不上妈妈或爷爷奶奶,孩子不怎么和爸爸在一起,关系不够亲密是正常的。”

一个同学立即给出评价:“调查对象偏少,不能全面反映现实中的父子关系。”

他们也觉得地点选得不对,有点底气不足,有个组员告诉大家说:“两对父子中只有一对接受了采访,另一个父亲说他没看过《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不接受采访,好在同行的母亲和孩子看过节目,聊了几句,还答应合影留念,才算有点材料。”大家反而被逗乐了,善意的笑声化解了他们的尴尬,我说: “的确,不是每个人都如我们所想。但这组成员仍能坚持下来,想办法完成了作业,值得表扬。”

第二组在街头采访,对象各异,大多数人比较配合,材料很丰富,他们组得出的结论是:“现实生活中,父亲很想和孩子成为朋友,但不是所有父亲都能在孩子犯错误时只讲道理而不打骂孩子;孩子也想和父亲交朋友,但惧于父亲的威严,往往不敢讲真心话,因此,父子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这一组的调查真实可信,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大家的评价也很专业。

第三组在公园采访,捕捉到很多父子同游的温馨画面,后期制作时又加入感性成分,表达了“父爱如山”的主题,同学们一致认为这一组的调查很感人。

我充分肯定了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总结说:“课文提倡的民主平等的父子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有这样的情感诉求,汪曾祺这个家庭早就做到了,正是这样轻松、文艺、平等的家庭氛围,成就了作家汪曾祺。”

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忆和父亲相处最难忘、最动情的一幕,尝试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反映这种关系。”刚才调查展示时,我的表扬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表达的热情,他们积极主动发言,产生了不少我意料之外的生成。

有个女生说:“军训回来时,爸爸在小区门口等她,见了面什么也不问,就抢过手中的行李箱往家走,当时觉得爸爸很粗鲁,现在想想这其实就是爸爸爱意的表达。”

还有个女生脸上露出会意的神色,告诉大家:“爸爸经常出差,和我几乎没什么交流。那天我生病,一个人在医院挂水,拨打了爸爸的电话,爸爸知道后就让我打开手机视频通话,用这种方式陪伴我,直到手机没电了。感觉很温暖,也知道爸爸在陌生城市奔波打拼的辛劳……”这个女生说着动了情,眼眶红了,教室里好安静。

这时,有个平时很少发言的男生走上讲台,说:“一放寒假,我就没日没夜地玩游戏,爸爸很生气,没少骂我,我俩关系很紧张。有一天爸爸下夜班回家,到我房间摸了一下电脑,还热乎乎的,一把掀开我的被子骂我‘小王八蛋,我跳起来就回了句‘老王八蛋,还以为爸爸会动手修理我,没想到他举起的手慢慢地放下,叹口气走了,那一刻,我发现父亲那么苍老憔悴……后来我再也没有通宵玩游戏了。”

其他学生受到启发,争着发言,课堂气氛达到热烈程度。课后提交的习作中有不少能抓住特征、真情实感的好作品。

三、案例分析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叙事类散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此类散文文体的特点;学会观察生活中平凡而普通的人物,感受人类丰富而美好的情感;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训练,领悟生活的滋味,力求写出有深度的文章。作者记述了父亲与自己、自己与儿子之间那种亲近、温馨、平等的关系,语言生动、简练,在实现单元目标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学生鉴赏和感受散文意境美、细节美的能力,并为建立良好的父子关系提供了借鉴,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课前安排学生访问调查,了解现实中的父子关系,联系实际生活,给学生多样的情感体验,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实现能力的迁移。课上通过具体技法的指导,让学生结合自身感悟与体验表达真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案例反思

1.创设情境,有效拓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进行交流、对话、协商和讨论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客观知识的传递过程。精心设计访问调查等相关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的深层含义和现实意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2.联系生活,注重情感体验

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知识、学生、生命在课堂生态教学中的动态平衡、共振共生、整体提升,符合《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应联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深入钻研并恰当处理教材,注重熏染渗透,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文解道,据文品义,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进行人文教育。”课堂教学应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学生生活体验的丰富性、差异性。联系实际生活,给学生多样的情感体验,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实现能力迁移。

3.以生为本,多元评价

生态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活动和体验,强调有效落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尝试综合各种语文要素,通过学生主体实践感悟生成、构建生态课堂,课堂活动因学生的个性差异呈现不同层次,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选择与生成,课堂评价向多元化迈进。在学生互评和师生共评过程中,注重发挥鼓励和引导的正面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点燃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猜你喜欢

父子关系父子爸爸
《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我和爸爸
爸爸
管虎:一个在商业与文艺之间寻找平衡的第六代导演
父子Pk秀
爸爸冷不冷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可怜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