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珠海附中高一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RTI方案
2014-03-10史咏钢高原
史咏钢 高原
该文以北师大珠海附中为例,为高一学生设计了基于数据的时间管理倾向的训练方案,以期为中学班主任及心理老师提供通过连续评估学生学业及行为表现指导教学的范例。
1.何谓时间管理倾向
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它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较难改变,但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可以通过一些建设性的干预策略提升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可促进中学生的良好素质发展。
2.RTI模型简介
干预—反应模型(Response to Intervention,简称RTI)是一种通过连续评估学生学业及行为表现,指导教学的系统化三级预防模型。它将评估与干预紧密结合,采用形成性的评估手段,检验教师教学(干预)和学生表现(对干预的反应)二者之间的互动,以评估的数据指导下一步教学。
干预—反应模型具有系统化的逻辑框架,包含了具有递进关系的三级干预水平。如下两图所示,其中左侧针对学业,右侧针对行为,二者密切相关。
RTI模型-筛选
RTI模型-干预
干预—反应模型所有干预都以评估的数据为依据,“教学—评估—决策”构成了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贯穿教学始终的是对学生表现的过程监测和基于评估数据的教育决策。
3筛查过程
3.1筛查对象
北师大附中全体高一学生(共19个班)。
3.2筛查工具
采用西南大学黄希庭和张志杰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简称 ATMD)对被试进行测查。
3.3筛查方法
时间:9月开学一周内进行完毕。
人员:由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老师主持,各班班主任配合完成。
分析:由心理老师主持,北师大学生志愿者(建议中提到的)配合完成数据分析工作。
分層:第一层:ATMD得分高于3分(包含3分)的学生→计划进行一般干预;第二层:ATMD得分在2-3分之间(包含2分,不包含3分)的学生→计划进行目标干预;第三层:ATMD得分低于2分(不包含2分)的学生,并且最近一次考试总成绩排名在后27%之内的学生(如果成绩不符合要求,则将学生归为第二层),另外还需跟其所在班班主任沟通学生的情况(平时表现,看老师对他的评价以确定干预方案的制定)以确定此分层的学生(具体沟通工作由心理老师完成)→计划进行个别干预
4干预方案
4.1一般干预(第一层)
第一层的学生ATMD得分在3分以上,时间管理倾向尚可,具有基本的时间管理意识和技能,只须接受一般性的干预。
具体操作。九月中下旬,以心理课的形式进行一次“时间管理”的专题课程。课程目标为引起学生对时间管理的认识,教会学生用“计划”和“目标”来管理时间。
课程由各班的心理老师进行,课程教案(见附录二)由笔者与心理老师共同商议制定。
布置进行时间计划的任务,每个学生每两周进行一次时间计划(时间计划表由心理咨询中心统一印发),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77期2014年第4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自我监督执行情况。每个月由班主任回收大家的时间计划表,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小结(让计划执行比较好的同学进行经验分享等等)。
由心理老师和心理社团团长牵头,心理社团成员执行,于每月末制作一期时间管理的“心理栏”,向学生们宣传时间管理的经典案例,推荐相关书籍电影等等(具体活动可由心理社团策划实施)。
过程监督及评价。本层次的监督主要由心理中心的心理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为具体执行者。每月一次的班会小结可作为监督的主要环节。班主任须与心理老师沟通班级学生的变化情况(可在建议中提到的每周的交流沙龙上进行)。根据反馈可调整心理社团的活动计划。
一般干预进度表
任务 负责人 第1周 第3或4周 双周 每个月末
量表测查 心理老师 √
心理课 心理老师 √
时间计划 学生本人 √
班会总结 班主任 √
心理社活动 心理老师和
社团团长 √
4.2目标干预(第二层)
第二层的学生ATMD得分在2-3分之间,时间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干预。
4.2.1具体操作
9月中旬之前,根据前期筛查的结果,将进入第二层的学生随机分为6—8人一个小组(预计不超过四个小组,如果有更多的小组,可分开进行干预),此工作由心理老师完成。
从开学的第3周开始进行团体辅导干预,之后每周一次,一共七次。时间为每周一的活动时间(如果组较多的话,可分开两批进行,另一批时间定在周四的活动时间),每次活动持续90分钟。
团体辅导方案是根据ATMD的三个维度编制的时间管理训练方案,此方案将时间价值、时间监控以及时间效能三方面的训练融入七次的团体活动中,采用逐层深入递进的方式对目标群体的时间管理能力进行训练。
活动的实施由心理老师主持,可考虑由北师大的学生志愿者或实习生进行辅助(但若参与,最好全程跟踪,以免影响干预效果)。
4.2.2过程监督及评价
第二层的学生同样参与第一层干预,具体做法见前文。
每次活动之后学生要填写团体活动评价表(见附录),据此活动带领者了解学生对本次活动的感受,相应调整下一次的活动策略。
阶段二(第三次活动后)和阶段三(第六次活动后)结束后,需要学生完成《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由西南大学张峰编制),该量表吸收了时间监控观量表的理论构想,并把某些维度具体化,如把反馈性的内容细化为灵活性和检查评估维度,同时也增加了自制力维度。由心理老师主持,高校志愿者或实习生进行数据分析,以数据结果监控学生的进步情况。看还有哪些方面(整体监控系统的主动性、开放性和有效性,具体监控系统的目标设置、时间规划、灵活
性、自制力和检查评估)需要加强辅导,据此对干预方案进行微调。
活动带领者(心理老师或高校实习生)须每周跟学生的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聊一下学生的情况(聚焦时间管理方面)。根据他们的反馈调整在活动中对学生的关注点(侧重时间管理的不同方面)。
家长方面。由于附中学生都是住校,与家长见面的机会较少,因此家长监督安排在周六周日。在九月中旬之前,由心理老师以短信或邮件的形式告知学生家长此次活动的目的,请家长配合在周六周日学生在家的时候帮助觀察学生的计划(一般干预中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时间计划表)执行情况。之后心理老师每两周与家长联系一次,了解孩子在家表现的情况,据此决定如何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在学校之外的场所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自我监督及同伴互评。每次活动前须有10—15分钟时间留给小组分享,首先自我总结最近一周时间计划的执行情况。之后同班的学生(平时接触较多,如果有某个班只有一个学生的情况,则由带队者进行评价)需要互相评价一下对方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具体要从计划的具体性,时间安排合理性,及落实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最后一次活动后,所有学生填写《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由心理老师主持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与开学初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选择向班主任或家长报告总体干预效果。
4.2.3进度表
目标干预进度表
任务 负责人 第1周 第2周 第3—9周 第5、8、9周
量表测查 心理老师 √ √
分组 心理老师 √
团体辅导 心理老师和
高校志愿者 √
班任反馈 活动带领者 √
家长反馈 心理老师 √
4.3个别干预(第三层)
第三层的学生ATMD得分低于2分,并且最近一次考试总成绩排名在后27%。时间管理呈现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个别干预。
4.3.1具体操作
筛选本层次的学生需要两个标准,同时要同学生所在班的班主任了解情况。排除没有认真做问卷的可能性后确定学生。本工作由心理老师完成。预计整个高一不超过5个学生。
9月中旬之前,仔细分析本层学生的问卷,约学生到咨询中心谈具体的情况(适当了解家庭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同样由心理老师完成这些工作。如果确定是在时间管理方面需要提升的话,则进入下一步的工作。
本层次学生同样参与第二层次的干预,具体做法见前文。
由高校志愿者或实习生以一对一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时间管理SWOT分析。从学期第三周开始,每周三下午的活动时间进行,每次持续1小时左右。前三次会面完成SWOT分析。之后每周的会面进行落实情况的汇报及改进方案的制定,最好能实时跟进。
于时间管理SWOT分析的方法(可参照伍瑞姝关于本科生时间管理评估体系的创建与利用),由心理老师对高校志愿者或实习生进行统一的辅导。而在每周会面之后,志愿者或实习生要对辅导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于周五活动时间与心理老师进行交流,心理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4.3.2过程监督及评价
本层次学生的干预重点在于上述第4个环节。对学生一对一的SWOT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时间管理观念。在学期第7周的时候,对学生施测《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若学生的得分高于2分,则可以停止一对一分析的干预,只须进行第二层次的干预;如若得分仍然低于2分,则分析学生弱项,继续进行个别辅导,之后每两周进行一次测试,直到得分高于2分,之后只须进行第二层次的干预。
在学期第8周的时候会进行期中考试,考察此次考试学生的排名,如果学生排名不在后27%的行列,则停止一对一分析的干预,只须进行第二层次的干预。
班主任、家长、自我和同伴的监督同第二层的干预。
4.3.3进度表
个别干预进度表
任务 负责人 第1周 第2周 第3-5周 第7周 第6-9周
量表测查 心理老师 √ √
分析了解 心理老师 √
SWOT分析 高校志愿者 √
跟进 高效志愿者 √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