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成因及对策
2014-03-10王磊
王磊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易产生贷款风险,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具有可控性、危害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贷款风险防范的重视,完善贷款风险评估体系,提高业务人员专业素质,从而降低贷款风险率,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该文将对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成因和对策进行分析。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贷款,贷款直接决定商业银行以及贷款主体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提高了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因此,需要采取一些针對性措施进行改善,推动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成因
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发展滞后,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由于法律体系建设滞后,为违法贷款提供了空间,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由于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信贷制度,对信贷规模、信贷结构、信贷关系以及信贷风险等方面认识不全面,并且监督不力,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经常出现信贷风险。另外,贷款主体的信用和经营状况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贷款主体的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贷款主体经营管理不力,偿债能力差,则会产生信贷风险。同时,贷款主体的信用低,如果信贷主体提供虚假信息,用非法资金偿还贷款,或随意改变贷款用途,都会使商业银行产生贷款风险。
风险意识薄弱。商业银行如果没有制定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则会增加其信贷风险,为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盲目地追求速度、发展规模,采取粗放的经营方式,忽视了银行的信用风险、盈利水平以及资产质量。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和发展速度,牺牲信贷资金的安全。其次,商业银行没有正确评估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无法及时判断国家政策、货币政策的宽松和紧缩,也无法判断经济的萧条和繁荣,无法有效地规避风险。再次,追求眼前利益,扩大短期业绩,忽视了商业银行发展的长期目标,即稳定银行市值,有的商业银行盲目扩大发展规模,极大地提高了不良资产率。最后,风险意识较弱,商业银行管理不善。
受到国家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以及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家经济政策、宏观环境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生产结构,容易导致商业银行产生信贷风险。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如果商业银行没有及时掌握全面的信息,没有领悟国家政策精神,从易产生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业务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对贷款目的了解不全面,并且法制意识、责任意识以及道德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在信贷业务目标的驱使下,如果不认真对待信用审核,对违法贷款缺乏有力的监督,或者忽视资金保值增值,则不利于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人为地造成信贷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 防范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对策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提高业务人员专业素质。
改革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应该不断完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改革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建立科学的权责制度,促使监督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但是三者工作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同时,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实行动态监督,避免相关领导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盲目贷款,保证高层决策和控制决策程序相互制约。另外,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妥善处理银行内部和外部利益分配、风险防范、监督和激励等问题,以免有的人员对利益分配不满而进行非法操作。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信贷具有复杂性多变、风险性强的特征,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以及法律意识。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77期2014年第4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选拔和培养一些专业性强、正直无私、责任感强的优秀人才负责贷款审查事宜。要求基层客户经理参加专业培训,对其进行道德素质教育,避免出现道德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同时需要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
增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意识。商业银行在制定信贷政策时,应该仔细分析当今的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政策,利用汇率、准备金率以及利率等手段,降低因国家政策变动而带来的风险。同时,需要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效地规避风险。建立健全审贷分离制度,使二者相互制衡,严格控制贷款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监督控制考核机制。
对贷款审查程序进行严格控制。商业银行需要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在进行贷款审批前,需要对企业资产进行科学评估,确定企业拥有良好的偿债能力以及信用。在审批的过程中,应该以书面形式下达各种授权,严格按照审批制度,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同时需要不断完善贷款审批制度,从而不断提高其盈利能力以及资产使用质量。所以说,加强对贷款审查程序的严格控制,是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
减少政府干预,完善金融体系
减少政府干预。政府应该创新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由政策性银行负责政策性贷款,在企业、银行和政府间建立平等的关系,从而减轻商业银行的负担。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政府应该适当减少对商业银行的干预,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同时,严格执行《商业银行法》,赋予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权,商业银行有权处置不良资产,政府应该给予银行一定的帮助,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
深化金融体系改革。采取各种经济手段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改革金融体系,提高国家防范能力,完善相关信贷政策,维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对非法贷款人员进行惩处,完善与不良资产相关的法律,修订《商业银行法》、《公司法》等法律,完善破产制度,给予银行自主经营的权力,自行处置不良资产,避免企业以破产的形式来逃避债务,维护债权银行的利益,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培养高素质监管人员,采取以法治为主的监管方式,放宽对金融业务的限制,创新金融行业,提倡适度竞争。监管部门需要对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存款比例以及信贷资产的流动性进行监控。
完善贷款风险评估体系
需要设置专门的贷款风险评估机构。安排商业银行的分管领导人员负责该机构的风险评估工作,并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风险评估队伍,协调工作,积极配合,顺利完成风险评估工作。设置专门的贷款风险评估机构,便于全面开展信贷工作,也为处理贷款客户和银行的关系提供了组织基础。另外,贷款风险评估机构应该拓展视野,从商业银行、宏观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考量商业银行的信贷问题,为准确、及时发现贷款风险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需求,建立完善的贷款风险测评指标体系。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商业银行的风险测评指标体系,结合商业银行的功能、特征以及基本业务等情况,合理调整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测评指标体系,为及时准确地发现贷款风险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应该考虑商业银行扩张、社会发展对商业银行提出的要求以及贷款客户的实际需求等因素,不断改善贷款风险测评指标体系,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信贷方面的制度体系以及法律体系发展比较滞后,业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风险意识也比较薄弱,且商业银行活动易受到国家经济环境波动的影响,导致商业银行易产生信贷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改革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对贷款审查程序进行严格控制,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从而有效地规避信贷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