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煎饼的回忆

2014-03-10张安民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鏊子赣榆煎饼

张安民

我的祖籍山东。烙煎饼对我们家来说是易如反掌。祖母是烙煎饼的高手。速度快、质量好。祖母和面人,周围邻居如果想烙煎饼吃,祖母一请就到,是不分白天黑夜的。

吃煎饼不像吃馒头那么简单。吃馒头,待面发酵,兑上适量的碱,搓揉之后,剁成大小适宜的块状,上笼蒸就可以了。相对而言,煎饼就得费很多的事:首先要将原料(小麦、大麦、玉米、小米、高粱、山芋……这些,都是烙煎饼的原料。)淘洗干净,根据粮食的不同情况,要放在水中泡泡,待能上磨推时,便将它们磨成稀厚适当的糊,然后才支起鏊子,烧草火烙煎饼。

煎饼的粮食加工,是我和叔哥“承包”的。我们都上小学。如果要烙煎饼了,头天晚上,祖母或母亲就提前给我们打招呼,要我们第二天五更起来推磨。那时,我们十来岁,是个睡虫。叫三声二声是起不来的,总是拖拖拉拉、慢慢腾腾,跟大人犟嘴。非得挨上几巴掌才老实。到了冬天,大人叫个三遍五遍,我们仍然是焐在被窝里装聋装瞎。直到大人掀掉我们的被子,才不得不起来。因为那时家中困难,棉衣里是没有衬衣的。所以,当我们起来穿衣,就像整个身子掉进了冰窖里样,刺骨的凉!从热乎乎的被窝里被喊醒,我们总是懵懵懂懂的感觉,手扶着磨棍还在打盹。行推的磨棍经常地掉到糊子里……

烙煎饼是件苦差事。每次都是两腿盘坐或两腿叉开,一般都得半天。遇上阴天下雨,草泛潮,鏊子下的火膛会熄火。人得趴下来,与鏊子成一个水平线,用嘴吹。吹呀、吹呀,待火“嘭”的一声吹着了,烟、火一下子冲向烙饼人,熏得你眼泪鼻涕一大把。有时候,连头发都会烧焦。我发现:每次饼烙完了,祖母的眼睛总是红红的、流着泪,像个红眼老叽儿。并不停地捶着腰,说腰酸疼。全身都散了架。下午非得睡上一觉才好受点。那时,祖母己近70的人了,我们心痛。

见古稀之年的祖母为一家人这么劳累,祖父心痛地对母亲说:“你跟你妈学学,以后你们还不吃饼啊?”但母亲吃不了那个苦,拒学了。因此,自祖母过世,我们再也吃不到祖母烙的煎饼了。现在,如果想吃煎饼,只能到市场上买赣榆、东海农民进城卖的或小贩卖的煎饼了。只要吃起煎饼,当年祖母烙煎饼的情景就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就更加怀念起她老人家。

看我们小小年纪起五更推磨,大人其实是很心疼我们的。几乎每次都奖赏我们:用葱花油盐、韭菜、鸡蛋之类作馅,弄咸煎饼给我们吃。我们便偎依在祖母身边看她烙煎饼:她先用油絮将热鏊子擦擦,然后,用板篪从糊盆里挖适量的糊子放在靠近面前的鏊子上,像瓦工泥墙样,左右开弓地摆动,将糊子向前推进,直至鏊子的边缘。接着,将多余的糊子迅速收回,放到糊子盆里待用。把备好的馅儿均匀地摊在饼上,再用一张刚刚烙好的煎饼覆在上面。待馅儿熟了,就把它从后面向前叠成长条,用刀切成段儿。这样,一张咸煎饼就完成了。

我们从奶奶的手中接过饼儿,心中绿枝花儿开地去上学了。可以说,这是我们当年最好的早餐了!很知足。

我常常在想:煎饼是从何年何月有的呢?是谁发明的呢?

煎饼,又称福寿饼,是我国北方民间久负盛名的土特产品,因为制作煎饼的原料都带皮壳、含大量的粗纤维,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好处,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自北宋年间一直流传至今,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道:“煎头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煎饼薄如纸、原汁原味、香而有韧劲。卷大葱、卷虾皮、卷油条、馓子、熟菜……再喝上两碗棒糊糊,吃得个肚儿圆,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另外,它具有保存时间长、携带方便的优点,是馒头等熟食不可替代的干粮。据史料记载:相传公元219年,秦始皇派徐福率童男童女千人入海求仙。因煎饼食用方便、易于保存,成为东渡的首选食品。

1946年到1947年间,陈毅将军率新四军驻赣榆沙河大岭小埠村时,全军将士吃的都是煎饼。在陈毅将军的指挥下,全歼了国民党两个师,活捉了叛军头目郝鹏举。战士们在欢庆胜利的同时,为感恩煎饼立下的汗马功劳,编了顺口溜,边跳边唱:

糁子煎饼杂菜汤,

吃得饱饱上战场。

追得叛军跑掉鞋,

打得他哭爹喊娘,

一命呜呼见阎王。

我们连云港人,把煎饼称作“摇头饼”,这是实践的“结晶”,是很有些道理的。刚出鏊子的煎饼脆而香,停一个时间,它便柔而韧,一口咬下去咬不断,头必须左右两边带劲地摇晃地咬,方才咬断。

有人戏称:说赣榆人、山东人为什么那么聪明、牙为什么那么好,这都是吃煎饼吃出来的。

责任编辑:赵波

猜你喜欢

鏊子赣榆煎饼
童年煎饼香
二月二的风
清涧煎饼,好吃又好听
软煎饼怎么做才健康
小熊当当爱吃煎饼
煎饼侠
今年冬天赣榆下雪了
来,我们聊聊鏊子肉
德基机械整体式热再生“绿动赣榆领跑全球”——赣榆交通·德基机械沥青热再生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