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前景与对策
2014-03-10陈利君
陈利君
孟中印缅四国山水相连,资源禀赋各异,合作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自1999年举办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以来,尽管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与四国巨大的潜力相比,仍然面临着合作层次低、规模小等问题。2013年5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双方签署的《中印联合声明》指出,鉴于2013年2月孟中印缅汽车拉力赛的成功举行,双方同意与其他各方协商,成立联合工作组,研究加强该地区互联互通,促进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并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2013年10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问中国,双方发表的《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发展愿景的联合声明》又指出,双方已就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分别成立工作组;双方将同孟、缅保持沟通协商,并于12月召开孟中印缅联合工作组首次会议,研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规划。2013年12月18~19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四方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中国昆明举行,就建设前景、优先合作领域、合作机制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说明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四方之间已形成共识,并正从共识走向实践。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不仅会对孟中印缅地区的互联互通、经济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也会对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开放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提出的背景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以昆明、曼德勒、达卡、加尔各答等沿线重要城市为依托,以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电力、通信、油气管道等国际大通道为纽带,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基础,通过共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特色城镇体系、产业园区、口岸体系、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联动开发、共同发展的经济带。建设经济走廊的重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加强区域内交通联系,减少区域运输成本和贸易成本,促进沿线国家的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共同发展。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提出与孟中印缅四国长期以来持续推进的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紧密相关,也与当今的国际大趋势有关。
1.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直接推动了经济走廊的提出
尽管历史上孟中印缅地区的联系十分紧密,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孟中印缅地区都没有合作机制来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合作。1999年孟中印缅(BCIM)四国学者共同发起在昆明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四国代表签署了《昆明倡议》,开始推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学术交流。到2013年止,已先后在中国昆明、印度新德里(或加尔各答)、孟加拉国达卡、缅甸仰光(或内比都)召开了11次会议,在多个领域达成了共识,先后通过了《达卡声明》《昆明合作声明》《德里声明》《加尔各答声明》《仰光声明》《内比都声言》等一系列促进合作的“倡议”或“声明”,这既反映了各方增强合作交流的强烈愿望,也为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内在动力。例如2013年2月23~24日,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第十一次会议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召开,这次会议讨论的议题就包括加强多种方式的互联互通、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等。另外,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还举行了路考和汽车集结赛。2012年2月15日,孟加拉国交通部部长奥拜杜尔·卡德在达卡会见孟中印缅四国汽车集结赛联合道路考察组时说,汽车集结赛是孟中印缅合作的重要项目,将推动四国互联互通,促进相互间的文化和人员交往。孟交通部及他本人将继续支持和推动汽车集结赛的举办,为实现区域互联互通,造福人民做出积极努力[1]。目前,BCIM论坛已成为中国推动与南亚开放与合作的一个重要机制。这直接促成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提出。
2.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促进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提出
过去,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进展缓慢,其内部贸易水平很低(不到10%),经济一体化受到严重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世界范围内的区域合作组织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更加紧密。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发展,并在地区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参与了国际性或区域性合作组织,也为各地区的区域、次区域合作带来了机遇。在这一大背景下,孟中印缅四国都参与和推进了多个区域合作组织,如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SAARC)、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简称“环印联盟”,IOR-ARC)、孟加拉湾多层次经济技术合作机制等,并就加快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这体现了南亚地区各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强烈愿望。孟中印缅作为相互毗邻的发展中国家,都希望通过参与区域、次区域合作获得更大发展,以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而共同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对于四国扩大相邻地区的开放,改善基础设施,实现贸易便利化,以及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都有重要作用。
3.孟中印缅合作取得了许多实效助推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提出
自1999年孟中印缅(BCIM)地区经济合作论坛创立以来,四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各异、文化多样、经济互补性强等特点与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大力推进交通、经贸、旅游、人文等领域合作,使得经贸合作规模日益扩大,合作领域日益拓宽,合作内容日益增多,合作形式日益多样化,有力地推动了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展现出了广阔的合作前景。这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提出创造了条件。
二、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意义
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深挖四国经贸合作潜力,对于加强四国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地区发展环境
当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孟中印缅同属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成为各国“头等大事”,而加快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其中保持良好的地区环境和周边环境最为重要。目前,孟中印缅地区加快发展的最大机遇在周边,最大的挑战也在周边;最有希望的在周边,最容易出问题的还是在周边。如果四国都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政治上增强互信,经济上努力扩大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文化上加强沟通协调,就有可能实现本地区长治久安,就能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当前四国加强合作、密切各方经济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沟通相互往来、加深相互理解、增强互信的重要渠道。同时,四国通过经济走廊建设深入开展地区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促使本地区较快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增强各国的经济实力,改变本区域封闭落后的面貌,创造有利于区域发展的和平稳定环境,而且有利于促进“南南合作”,提高本区域国家的国际地位,促进与发达国家公平对话,进而改善四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2.有利于促进互联互通
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必须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加快实现互联互通,以增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而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区位优势,沟通“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两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优化配置各国的各种资源,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印、缅、孟以及其他国家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搭乘中国经济快车,促进经济发展。
3.有利于深化与印缅孟的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促进这一地区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有效途径,是四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一是有利于促进四国建立相互开放的经济体制,把四国市场有效连接起来,推动四国经济的沟通与融合,提高区域合作水平。二是有利于吸引世界各地的资金和技术等开发本区域丰富的资源,创造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共同发展。三是有利于改善孟中印缅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降低物流成本,改善贸易环境,促进经贸合作和增加人员往来。四是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进四国产业分工与合作,使四国的区位、资源、经济以及技术、市场、资本、文化等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五是有利于促进经济走廊沿线资金的互动、资源的互补和产业的融合,使其成为国际区域合作的洼地,成为充满活力的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从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进程,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六是有利于提高四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如果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与其他通道和市场连接,将大大提高四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可见,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四国推进经贸合作、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重要载体,符合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
4.有利于维护边疆和谐稳定
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不仅有利于四国加快开放步伐,加强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建立,而且也使中国西南、缅甸北部、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东部等边疆地区有了与国内中心城市连接、与国外大市场连接的机会,而这有利于打破边疆地区封闭落后、观念保守的状态,吸引外来资金、技术、人才振兴边疆地区的经济,从而促进本国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5.有利于改善孟中印缅四国政治关系
尽管近年来四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但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为四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相互渗透、相互流动、相互促进的舞台,有利于扩大四方的共同利益,拉近各方距离,加强相互沟通,增加共识,增进友谊,消除误解,从而改善孟中印缅四国政治关系。
可见,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既有利于加快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增强各国经济实力,也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既有利于促进“南南合作”,创造和平与发展的地区国际环境,也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改善区域人民生活条件,实现共同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本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解决这一地区存在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维护边疆稳定。因此,它符合区域内各国的根本利益。
三、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基础与条件
中印是毗邻的两大文明古国,缅甸和孟加拉国长期作为双方沟通的桥梁或组成部分,并深受中印文明的影响。汉代开辟的“南方丝绸之路”就已将四国连接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开辟的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中印输油管道等再次把四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民族国家建立后,虽然四国曾存在矛盾、分歧甚至冲突,但自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四国关系不断改善,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促进合作,已成为四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且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孟中印缅之间的合作也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提出和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1.建设基础良好
一是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首先由学术界提出,完全是一个“二轨”会议,现已发展为有官员、学者、企业界共同参加的“政府主导、多轨并行”的“一轨半”会议。2004年还在昆明建立了孟中印缅(BCIM)地区经济合作论坛办公机构,作为联系四国的常设机构。同时,云南作为中国参与论坛的主体,还相继推动了中国-南亚商务论坛、昆明与加尔各答国际学术会议、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云南-缅甸合作论坛等在云南的召开。另外,中国云南省与印度西孟加拉邦、昆明市与加尔各答市、中国云南与缅北等也建立了合作机制。这使得本地区的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合作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二是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多年努力,四国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交流持续加强,成果日益丰硕。以经贸合作为例,1999~2012年中国与印孟缅的贸易快速增长。1999年中国与印孟缅三国的贸易额为32.11亿美元,2003年突破100亿美元,2012年达818.95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24.50倍。而且合作内容日益丰富,合作形式日益多样化。截至2012年底,中国在印累计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额601.3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35.18亿美元;在孟累计签署承包工程合同额88.84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87.64亿美元;对缅甸直接投资存量达23.7亿美元。三是互联互通水平大大提高。1999年,中国与南亚国家还没有一条固定的航线。随着四国间的合作不断增多,交通连接不断取得新进展。2000年12月4日,云南省首开昆明至印度新德里商务包机,结束了中印之间长期以来不通航的历史。2002年4月1日东航云南公司开通昆明-曼德勒航线。2005年5月东方航空开通了北京-昆明-达卡航线。随后,又陆续开辟了昆明-加尔各答、昆明-仰光、昆明-加德满都、昆明-科伦坡、昆明-马累航线。在陆路运输方面,昆明至中缅边境口岸瑞丽、腾冲的高速或高等级公路已建成通车,中国腾冲至缅甸密支那的二级公路也建成通车。另外,印缅孟对通过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连接四国的通道也表现出积极的愿望,并不断推进印缅、孟缅、印孟的交通连接。这有力地促进了四国间及其与次区域外国家的客货运输,也为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提供了通道基础。四是人员交流日益密切。近年来四国商务、学术、文化、教育等合作交流不断增多,高级官员互访频繁,民间交流日趋活跃。在2012年缅甸入境游客中,中国游客人数排在第二位,约7万人。1990年印度到中国旅游的人数为1.43万人,2012年达61.02万人,居境外来中国旅游人数的第16位。2012年中国公民首站访印度的人数也达到11.83万人次。云南许多高校还吸引了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的学生来学习。云南大学在孟加拉国开设了孔子学院,在缅甸兴建了福庆孔子课堂等。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也与印度、孟加拉国的高校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
2.有共同合作的愿望
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多次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与孟加拉国、印度和缅甸发展关系,积极推进合作。在历次BCIM论坛会议上,中方都表示,要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云南为论坛发展作出的不懈努力,并期待着云南与其他各方一道,共同推动论坛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2]。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孟加拉国,双方发表的《中孟联合公报》指出,“加强交通领域合作,双方同意开通中国北京经停昆明与孟加拉国达卡间的空中直航,致力于最终建立中国昆明至孟加拉国吉大港间的陆路联系”[3]。2010年3月,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访问中国,双方发表的《中孟联合声明》也指出,“双方同意加强两国交通联系,继续探讨建设连接中国和孟加拉国公路的可能性”,“双方同意继续加强在区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调,同意继续积极参与和推进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进程”[4]。2013年6月26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在达卡与孟加拉国交通部部长赛义德·阿布·侯赛因举行工作会谈。双方重点就加强两国交通运输领域全面合作深入交换意见。侯赛因感谢中方对建设该经济走廊的重视。他表示,当前区域互联互通合作势头良好,孟方愿与中方一道,积极协调其他两国,尽早启动该公路的建设[5]。7月1日中国外交部王毅部长在文莱斯里巴加湾会见孟加拉国外长莫尼时表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中国同周边互联互通以及东亚与南亚相互对接的重点项目,希望中孟与有关国家积极配合,使该项目早日启动。莫尼表示,孟方希望借鉴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同中方加强合作。孟方将积极支持和参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9月24日王毅部长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见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时说,中孟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之间没有任何问题,只有信任、友谊与合作。中国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孟关系,愿与孟方共同努力,密切高层往来,深化务实合作,加快孟中印缅通道等大项目建设,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哈西娜表示,发展孟中友好关系是孟朝野共识。孟感谢中方长期以来对孟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大力帮助,将坚持对华友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加快通道建设,深化务实合作[6]。
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双方发表的《联合宣言》提出了充实和加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其中,在第七项战略“促进跨边境联系与合作”中指出,“双方对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论坛建议组织的加尔各答——昆明(经过孟加拉国和缅甸)公路汽车赛表示欢迎”[7]。2010年12月温家宝访问印度,双方发表的《中印联合公报》指出,印方欢迎中国企业参与印度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双方鼓励两国企业扩大相互投资与工程承包合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和分歧,共同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2013年5月4日,印度财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在亚洲开发银行举办的第46届年会上呼吁:“希望亚洲开发银行成为连接印度、孟加拉国、缅甸和中国经济走廊的合作伙伴。”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以及10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问中国,双方正式提出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
中国与缅甸也一直在推进通道建设。2010年5月18日,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与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一秘书长丁昂敏乌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会谈,双方就加快实施中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中的具体合作项目交换了意见。双方表示,将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运输通道,为两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积极努力[8]。同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内比都与缅甸总理吴登盛举行会谈时表示,下阶段双方要规划好重点合作领域和项目,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期、保质建成双方已商定的能源、交通等大型项目。中方愿继续为缅甸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9]。2013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海南省三亚市同缅甸总统吴登盛举行会谈时说,双方要推动两国经贸合作持续发展,中方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参与缅甸国家建设,希望双方密切配合,确保惠及双方的重大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吴登盛表示,缅方期待着同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保持交往,推进互利合作,落实好有关项目,推动缅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新进展[10]。8月在昆明举行的首届中国云南-缅甸合作论坛上,双方就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通关便利化、经贸合作、民间交往等进行了广泛交流。缅甸驻昆明总领事吴丁温表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于云南和缅甸来说又是一次崭新的商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成,不仅能促进中缅、滇缅的合作,更能以两方带动四方”[11]。8月2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见了来华出席中国-东盟特别外长会的缅甸外长温纳貌伦。王毅表示,中缅应着力抓好重大经贸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探索构建中印缅孟走廊。温纳貌伦表示,缅中经贸关系惠及双方,缅方愿与中方加强重大项目、互联互通等方面合作,共同维护边境稳定[12]。10月李克强总理在文莱会见缅甸总统吴登盛时说,新形势下,中方愿与缅方把握好两国关系的大方向,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不断注入新动力。吴登盛表示,缅中是亲密的邻邦,愿与中方密切配合,推动缅中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孟中印缅四国都愿加强合作,建设经济走廊已得到四方的认可。
3.有明显的互补性
孟中印缅四国幅员辽阔、资源富集、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经济互补性强。同时,四国是连接亚洲各区域、次区域的重要枢纽,可把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新兴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巨大的合作与互动空间。四国加强合作,加快次区域经济发展,可增强各国的经济实力,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而印度、孟加拉国、缅甸工业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制造业强大,已成为了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被称为“世界工厂”,而印度以服务外包和IT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已形成比较优势,被称为“世界办公室”。缅甸、孟加拉国的矿产、海产品、木材、黄麻等资源丰富,工业化水平低,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率不高,其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另外,中国与印缅孟都签署了投资保护协定,这使得孟中印缅经济、贸易、投资合作有很大潜力可挖。通过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彼此不仅可以更好开展互利合作,而且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孟中印缅四国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合作潜力巨大。四国人口27亿多,总面积1000多万平方公里。近年来,孟中印缅经济快速发展,增长率每年都在5%以上,成为世界重要的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但孟中印缅四国都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其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在今后20年内,中国和印度还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这使得孟中印缅地区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地区之一。
四、加快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四国推进合作的新亮点,只要共同努力持续不断地推进,相信未来孟中印缅的合作必将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为了加快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1.建立高水平推进机制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协调的内容很多,这需要四国政府部门来协调和推动,才容易取得更多实质性的进展。为此,四国政府应高度重视,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合作机制,以加快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一是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共同编制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规划,努力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设计和推动,切实解决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的有关问题,以促进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二是建立走廊沿线城市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实现双边或多边及多领域的合作与互动。三是建立产业合作机制,加快项目落实,将产业合作与孟中印缅次区域经济合作相结合,并相互促进。四是建立和完善商会交流合作机制,推进孟中印缅企业间的合作。五是建立民间交流合作机制,密切双方的人员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推进经贸合作。
2.加快交通领域的合作
互联互通是推进经济走廊建设的基础,而交通领域的互联互通必须先行。随着四国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设施已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并成为制约孟中印缅经济合作的“瓶颈”。为此,四国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交通领域的互联互通作为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积极推进孟中印缅铁路、公路、水路等通道建设,使四国经济在更广阔的领域和市场内快速推进。同时,统筹规划,共同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交通合作目标及具体合作项目,明确各线路走向,不断推进运输技术标准一体化、便利化。
3.务实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目前,中国与孟印缅是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但合作形式和内容较单一,合作层次低,贸易结构不合理,必须秉持开放合作的精神,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推进合作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各方要进一步提升双边、多边合作水平,进一步拓展互利互惠空间,深化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加深利益融合。
4.促进“软件”领域的互联互通
“软件”领域的互联互通主要指制度(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人文和情感等领域的互联互通,这是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四国不仅要促进本区域通关程序、检验检疫等领域的便利化,而且要建立促进产业升级与对接的制度、政策,同时还要促进信息沟通、人文交流等。当前尤其是要加快信息、政策、教育、人文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以加深彼此了解,夯实四国睦邻友好的社会基础,使交通走廊向经济走廊转化。
5.加大产业合作力度
经济走廊的建设最终要落到经济上,而经济合作的核心是产业合作。四国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互联互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为载体,以经济、贸易、产业的互补性为基础,以优势产业合作为核心,以项目合作为平台,不断深化和拓展产业合作,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成为交通完善、物流通畅、优势互补、合作便捷的国际经济大通道,成为促进孟中印缅经济合作与增长的新引擎。要结合四国的资源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积极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协作与分工,大力开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促进经济走廊成为连接孟中印缅的经济带、产业带和城镇群,使沿线各国获得更多利益。
6.深入开展旅游合作
孟中印缅四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自然风光旖旎,旅游品牌众多,是亚洲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目前,孟、印、缅三国都已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三国旅游部门也与中国国家旅游局签署了旅游合作备忘录。同时,昆明至仰光、曼德勒、达卡、加尔各答等地航线已开通。未来孟中印缅应继续加大旅游合作力度,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开辟旅游线路、开拓旅游市场,促进孟中印缅旅游圈的形成。
7.多渠道推进友好合作关系发展
近年来,孟中印缅四国关系不断改善,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缅甸中央和地方矛盾复杂,印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矛盾较多,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边界问题也没有解决,使得彼此间的政治互信程度还不够高,这对建设经济走廊形成了制约。特别是在经济走廊建设牵涉到中国与东盟、南亚甚至域外国家关系的情况下,只有不断改善和发展四国的关系,进一步增信释疑,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走廊建设。为此,四国要把发展友好关系、加深政治安全领域的互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尽量形成定期会晤机制,进一步增加各层次交往,切实增强双边、多变关系的稳定性,以形成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