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014-03-10王瑞菊赵文军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障碍性排空小肠

王瑞菊,赵文军,王 锦

(沈阳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辽宁 沈阳 110035)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王瑞菊,赵文军,王 锦*

(沈阳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辽宁 沈阳 110035)

在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中,中、西医理论存在许多相近或表述不同但观点相同的相似之处。就中、西医对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用药分类及作用特点、实验研究中的模型制造和实验设计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中医药;胃肠动力药;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胃肠动力障碍一般表现为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并且时常伴有内脏感觉改变。它常伴有形态学和病理学改变的证据,如肠神经、平滑肌的变性、退化等。胃肠动力障碍多由胃食管反流、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功能性便秘等众多功能性胃肠病的病理变化表现出来。胃肠动力障碍属中医痞证、腹满、纳呆、嘈杂、反胃、呕吐、呃逆、胃脘痛、腹痛、便秘等范畴。有关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气机失调为其病机;情志失调、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中气不足、邪犯胃肠等为其病因[1]。

1 中西医对胃肠动力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胃肠动力障碍发病机制的西医研究进展

胃肠运动功能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肠壁神经系统的作用及众多神经递质的调节[2]。其中,胃肠道Cajal间质细胞(ICC)、胃肠激素和5-羟色胺(5-HT)是胃肠运动重要的调节因素,功能与结构的异常是导致胃肠动力障碍的因素之一,另外微血管病变和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尿毒症、胃酸分泌异常等也会造成胃肠动力障碍[3]。

1.1.1 ICC对胃肠运动的调节 ICC是以网状结构存在于胃肠道平滑肌之间的一种非神经但又与神经密切相关的间质细胞,主要参与胃肠道慢波电活动,是慢波的起搏点,对神经肌肉信号传导起重要调节作用。ICC的功能结构异常改变、发育分化障碍、凋亡或自噬引起胃肠道起搏电位、慢波节律和兴奋传导的异常,是多种胃肠疾病发生的关键机制[4]。ICC通过激活胞内L-Ca2+通道而产生起搏电流,并传递到平滑肌细胞,进而引发平滑肌慢波电位,因此ICC损伤或缺失可导致胃肠动力障碍。

1.1.2 胃肠激素分泌对胃肠运动的调节 胃肠激素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大类。它可以通过以下3种途径对胃肠运动进行调节:一是通过血液以内分泌形式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细胞相应的受体;二是经由肠道肽能神经递质来调节胃肠运动;三是由胃肠肽在中枢神经系统水平高低的变化来影响胃肠运动。胃动素、胃泌素、P物质等属于兴奋性胃肠激素,它们可以从不同方面促进胃肠道运动。而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及胆囊收缩素等属于抑制性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可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排空;生长抑素可抑制胃排空、回肠和胆囊收缩以及肠道内容物转运;胆囊收缩素可引起胃排空延迟[5-6]。由此可见,胃肠激素分泌异常也会导致胃肠动力障碍。

1.1.3 5-HT及其受体对胃肠运动的调节 在各种刺激因子作用下,5-HT前体摄取和脱羧细胞生成和分泌出5-HT。5-HT是通过对胃肠平滑肌或某些部位黏膜上皮细胞的直接作用来调节胃肠活动[2]。5-HT受体亚型与胃肠平滑肌松弛的调节等生理功能有关[7],因此它分泌异常也会引起胃肠动力障碍。

1.2 胃肠动力障碍发病机制中医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胃动力障碍是以脾胃升降理论为基础,从升降入手,和胃降气,配合宣降肺气、疏肝理气,肝升肺降,调节全身气机升降,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8]。脾胃、小肠和大肠属于消化系统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它们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小肠可受盛化物和分清泌浊;大肠可传化糟粕。脾胃、小肠和大肠的功能,同时又受其他脏腑的调控,进而共同完成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如若胃失和降则胃不受纳、浊气上逆;脾失健运则脾气不升,水谷不化;小肠欠顺达,则清气不上、浊气不下;大肠不传导,则糟粕不利[9]。以上病机均可引起中医学中的痞证、嗳气、呕吐、呃逆、反胃等症。这些症状与胃动力障碍的临床表现相似,大多都是由脾胃虚弱、升降失常导致。痞满饱胀为胃失于和降,胃排空延缓所致;胃气以下行为顺,失于和降则致病,不降反升则为胃气上逆,属于中医所说气机逆乱。因此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医多以“胃失和降”和“胃气上逆”论治 。

气机阻滞可导致整个消化功能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疾病。脾运胃纳、脾升胃降,两者相互为用,若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则传化无由,津液不生,不仅所进之食糜不能顺利下行至小肠及大肠,消化的水谷精微也不能很好地传输全身。从中医角度分析,脾胃虚弱,百病由之而生,故临床可见脾胃虚弱之症常与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同时出现。气滞血瘀使脾胃气机阻滞,上下不能相通, 不通则恶心呕逆、反酸、反胃,进而导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讲,脾升胃降是在肝升肺降活动对机体气机正常调节的前提下才能得以正常运行,并保证胃动力功能的正常发挥。肝升肺降可促进脾运胃纳,因此,肝肺升降失常亦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司而出现胃动力障碍[10]。

2 胃肠动力药分类及作用特点

目前,胃肠动力调节的药物多从促胃肠动力剂、多巴胺受体、5-HTR受体、脑肠肽受体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常用的促胃肠动力剂在药理作用机制和作用靶位上分为多巴胺受体、5-HT4受体和胃动素受体[11]。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依托必利和氯波必利为多巴胺受体类药物[12]。马来酸曲美布汀是一种新型、疗效独特的胃肠道运动调节剂[13-14]。

通过临床应用及试验研究发现,中药中的泻下药、理气药、补气药、芳香化湿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中药方剂中的四君子汤、大承气汤、旋覆代赭汤、半夏泻心汤、保和丸四逆散、枳实消痞丸对胃肠动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2.1 单味中药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

泻下药中大黄和番泻叶能消积泄火,促进胃排空而增强胃动力[15-16]。枳实、木香等理气药有促胃排空及肠推进作用[17-18],补气药中的白术和黄芪可通过补气健脾来调整胃的消化功能[19-20]。厚朴和砂仁属于芳香化湿药,该类中药经芳香化湿健脾而增强胃动力[21-23]。消食药中的莱菔子可能是通过兴奋M受体对小肠运动起兴奋作用[24]。

2.2 中药方剂及中成药对胃肠动力的作用

四君子汤对胃肠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25-26]。大承气汤是通里攻下的代表方剂,通过实验发现大承气汤有促进胃底平滑肌运动、加速胃排空作用[27]。旋覆代赭汤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有报道称该方能增大体外大鼠食管肌条的收缩幅度和加快其收缩频率[28-29]。半夏泻心汤可以治疗运动障碍型FD,疗效优于多潘立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30]。保和丸能提高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OT水平以促进胃肠动力,且与剂量成正相关[31]。用四逆散治疗肝硬化胃肠动力障碍,从肝硬化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变化发现,血清MOT、VIP、促胃液素、SS水平较用药前有明显变化[32-33]。枳实消痞丸对大鼠胃肠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低浓度促进胃肠运动,而高浓度则会抑制胃肠运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血清GAS及血浆MOT的水平有关[34-35]。

3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造模研究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多属功能性病变,目前尚无一理想的造模方法。瞿燕等[36]在川木香及其煨制品对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实验中选取阿托品作为造模药物。阿托品为 P 受体阻断剂,作用于胃肠道 P 受体,抑制胃肠收缩。 王贺玲等[37]在动物实验中选取左旋精氨酸作为造模药物,一氧化氮是胃肠道的抑制性递质之一,左旋精氨酸为一氧化氮的前体物质。曾小龙等[38]在灰树花提取液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影响实验中,选取了新斯的明和肾上腺素作为造模药物。新斯的明为N2受体激动剂,可使胃肠平滑肌收缩,促进胃酸分泌,致小肠推进比增加。肾上腺素则为β2受体激动剂,可使小肠推进比降低。林传权等[39]在实验中选取利血平为造模药制成大鼠脾虚模型。利血平致胃黏膜损伤与其耗竭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内儿茶酚胺类递质,导致肾上腺素能神经功能减弱,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有关[40]。

综上可见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造模多从阻断或兴奋某一神经节角度出发,与临床上大多功能性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尚有一定差距。

4 实验方法

4.1 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实验

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试验为研究胃肠功能的基本实验方法。依据胃排空原理,灌胃给予小鼠一定量的营养性半固体糊,一定时间后,称量胃中残留的半固体糊重量,以半固体糊胃内残留率为指标,观察药物对小鼠胃排空运动的影响。在营养性半固体糊中加入炭末作为指示剂,同时观察药物对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41]。实验误差可能由于具体的实验操作不同、动物个体差异及主观记录影响所致。 邢建峰等[42]专门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实验方法进行了探讨。

4.2 离体肌条实验

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肌源性运动的特点,离体后放入适宜环境内仍能发生良好的节律性收缩与舒张。小肠壁内平滑肌分为环形肌和纵行肌,小肠的分节运动是以环形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蠕动以纵行舒缩肌为主。药物影响环形肌或纵行肌的活动可导致小肠不同形式的运动[41]。官福兰等[43]选取新西兰家兔离体平滑肌,观察不同浓度的陈皮水煎剂和橙皮苷对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4.3 胃肠激素测定实验

张仲林等[44]在探索六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影响实验中,选取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肠肽(VIP)为考察指标。李志等[45]在探讨香砂六君颗粒治疗脾虚胃病的机制实验中,以放免法测血浆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和血清促胃液素( GAS)水平。徐伟等[46]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AS、血浆MOT的水平,以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胃排空及胃动素(MOT)、促胃液素(GAS)的影响。

5 结语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疾病,它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就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没有统一的认识,尽管在部分领域有一定的研究进展,但不能说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确切的发病机制。一些单味药和经典成方在改善胃肠动力障碍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对其也有相对深入的研究,但中医药在试图调理脾胃以达到恢复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仍显薄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中西药物的作用靶点将被发现和利用,以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为开发目标的新型胃肠动力药将成为今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方向。

[1] 王芳,陈文慧.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研究近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2213-2215.

[2] 税典奎,谢胜.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认识及诊治发展[J].中国中西药结合消化杂志,2013,21(1):47-51.

[3] 洪丽莉.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障碍及其电针调整作用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4] YIN J, CHEN J D. Roles of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regulatin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in vitro versus in vivo studies[J]. J Cell Mol Med,2008,12(4):1118-1129.

[5] 陈天娥,王秀琴.大鼠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胃肠黏膜局部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的变化[J].解剖学报,2003,34(4):441-444.

[6] 陆英杰,连至诚.胃肠激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38-1339.

[7] DAVID R, THOMAS D R, HAGAN J J. 5-HT7 Receptors[J]. Cur Drug Tarqets CNS Neurol Disord,2004(3):81-90.

[8] 赵荣莱.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开发胃动力中药的设想[J].中医杂志,1993,34(1):50.

[9] 危北海.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5):259-261.

[10] 李涯松,单北伟.肝肺升降与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关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9,7(1):32-33.

[11] 张石革,陈瑞红.促胃肠动力药的进展与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7):487-489.

[12] MISHIMA Y, AMANO Y, OKITA K,et al.Efficacy of prokineticagents in improving bowel preparation for colonoscopy[J].Digestion,2008,77(3):166.

[13] 徐晓卫.胃肠动力药利用分析[J].安徽医药,2006,10(12):969.

[14] 曹静宜,周国昌.脊髓损伤患者的结肠通过时间测定[J].中外民医杂志,2001(2):17.

[15] 朱金照,冷恩仁,史洪涛,等.大黄促进肠道运动的机制的探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2,18(6):339.

[16] LAN M,WANG X,LIU N,et al.Contraction effect of senna extract on colon smooth muscle cells in guineapig[J].J Fourth Mil Med Univ,2002(23):289-290.

[17] 朱金照,张志坚,张捷,等.中药枳实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14(5):291-294.

[18] 朱金照,冷恩仁,陈东风,等.木香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4):236-238.

[19] 丁曙晴,丁义江,郭荣,等.白术对豚鼠结肠体外肌条运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2):100-102.

[20] 郑天珍,李伟丁,丁永辉,等.黄芪对动物在体胃肠运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4):25-26.

[21] 王贺玲,白菡,王学清,等.厚朴对实验大鼠的胃动力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2):65-66.

[22] 朱金照,桂先勇,冷恩仁.中药砂仁提取液对胃肠激素的影响[J].华西医药杂志,2001,16(6):417-418.

[23] ZHU J Z,LENG,E R.The mechanical study of amomum villosumfor its gastric motility promotion effect[J].New Chin J Med,2001(2):591.

[24] 王君,孔彦,王辉.莱菔子对豚鼠离体回肠的动力作用[J].大连大学学报,2000,21(4):80-81.

[25] 叶富强,陈蔚文,李茹柳,等.四君子汤提取物对大鼠胃肠活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3):2-4.

[26] 任平,黄熙,张莉,等.四君子汤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胃排率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8):596-598.

[27] 张启荣,袁杰,李莉.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对兔胃底条平滑肌运动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672-1673.

[28] 代二庆,李海英,赵占考,等.旋覆代储汤及其拆方对大鼠离体食管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0):1268-1269.

[29] 陈多,吴春福,王长洪,等.旋覆代赭汤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ⅴ.旋覆代赭汤和小半夏汤对小鼠胃排空作用的比较[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15(2):1-3.

[30] 潘庆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11):25-26.

[31] 曾嵘,陈祥瑞,贺卫和,等.枳实消痞丸对动物胃肠运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1):3-4.

[32] 苏全武.加味四逆散治疗肝硬化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2):33-34.

[33] 苏全武,邱明义.加味四逆散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胃肠激素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16(6):375-377.

[34] 曾嵘,陈祥瑞,贺卫和,等.枳实消痞丸对动物胃肠运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1):3-4.

[35] 曾嵘,李靖云.枳实消痞丸对大鼠血液中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8,27(7):760-762.

[36] 瞿燕,付超美,胡慧玲,等.川木香及其煨制品对小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10,25(3):269-271.

[37] 王贺玲,白菡,王学清,等.厚朴对实验大鼠的胃动力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10(2):65-66.

[38] 曾小龙,吴映明,李月明.灰树花提取液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2007,30(12):1576-1578.

[39] 林传权,陈玉龙,李茹柳,等.利血平致脾虚大鼠唾液蛋白分泌改变及其机制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09-512.

[40] 马高峰,于皆平,田丽华,等. 一氧化氮与利血平致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关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1):70-72.

[41]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3-438.

[42] 邢建峰,封卫毅,侯家玉.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实验方法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4):50-52.

[43] 官福兰,王如俊,王建华.陈皮及橙皮苷对离体肠管运动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2):65-67.

[44] 张仲林,臧志和,钟玲,等.六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胃肠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1,32(4):659-661.

[45] 李志,徐州,段国勋,等.香砂六君颗粒与丸剂对脾虚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影响的对比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2):118-119.

[46] 徐伟,孙维峰,孙桂,等.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9,17(4):242-244.

(责任编辑:余 婷)

2014-02-27

王瑞菊(1970-),女,沈阳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

R57

A

1673-2197(2014)12-0050-03

猜你喜欢

障碍性排空小肠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一根小肠一头猪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养好女人小肠经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任琢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