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宁波市人口发展趋势分析*
2014-03-10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5010徐倩倩许国章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5010) 李 辉 崔 军 王 永 徐倩倩 许国章
2000-2010年宁波市人口发展趋势分析*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15010) 李 辉 崔 军 王 永 徐倩倩 许国章△
目的全面分析2000-2010年宁波市人口的发展趋势,为“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深入挖掘“六普”数据,兼与“五普”数据进行纵向比较,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宁波市人口发展趋势。结果总人口数增加并向城镇流动,外来人口增幅较大,约占总人口数的20%。60岁以上人口由2000年的11.81%上升到2010年的13.26%,14岁以下人口比重由16.17%下降到11.69%,劳动力人口比重并未下降。结论政府应适时调整公共服务政策,关注外来人口、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适应人口的变化趋势。
人口 趋势 人口普查
宁波市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急速变动,加之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面临着较为错综复杂的人口形势。分析人口发展趋势,对于做好“十二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人口工作至关重要[1]。本研究将深入开发、挖掘“六普”数据,兼与“五普”数据进行纵向比较,结合人口计生委历年常规的统计报表资料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积累的人口、出生、死亡数据,全面分析全市人口发展趋势,为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同类研究的结果提供参考和相互验证。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宁波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2](简称“六普”)和“宁波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3](简称“五普”),结合人口计生委历年常规的计划生育统计数据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积累的人口、出生、死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宁波市人口发展趋势,并进行“六普”与“五普”的比较分析。数据整理、分类汇总、数据统计分析及图表制作均在excel 2003中完成。
结 果
1.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相对平稳
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变动状况常见指标。根据宁波市公安局和统计局提供的年度统计资料显示,过去十年的宁波市户籍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基本呈现平稳态势,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波动在7.35‰至9.30‰、1.23‰至3.22‰之间,户籍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2001、2002、2003年时相对低些,2004年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后几年趋于平稳。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的波动基本趋于一致(图1)。
图1 宁波市2000-2010年人口自然变动状况
2.人口总数增加并向城镇流动,外来人口增幅较大
“六普”与“五普”相比,人口增加1642327人(表1),增加幅度为27.54%,其中城市人口数增加68.09%,镇人口数增加41.81%,乡村人口数减少9.51%。根据2000年“五普”人口数,结合图1中200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估算2010年宁波市人口数约为607万,与“六普”的结果761万相比多出的约154万估计为十年间新外来人口,其约占总人口数的20%。
3.劳动力人口增加,并向城镇流动
“六普”与“五普”相比,15~59岁劳动力人口数增加了1414382人,增加幅度为32.94%,其中城市增加幅度最大(72.46%),镇增加45.10%,而乡村减少5.75%(表2)。
“五普”和“六普”时劳动力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分别为72.01%、75.06%,与“五普”相比,“六普”时城市、镇、乡村劳动力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均上升,城市、镇、乡村分别从75.62%、73.75%、68.47%上升至77.58%、75.46%、71.31%。
4.老年人口数大幅上升,尤以城镇明显
“六普”与“五普”相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增加了303605人,增加幅度为43.09%,其中城市增加幅度最大83.57%,镇增加77.66%,乡村增加10.20%(表3)。
表1 宁波市“五普”和“六普”分地区、分性别人口数比较
表2 宁波市“五普”和“六普”分地区劳动力人口数变化情况
表3 宁波市“五普”和“六普”分地区老年人口数变化情况
“五普”和“六普”时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分别为11.81%、13.26%,与“五普”相比,“六普”时城市、镇、乡村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均上升,城市、镇、乡村分别从9.94%、9.69%、14.31%上升至10.86%、12.13%、17.43%。
5.少年儿童总人口数减少,城镇增加,乡村大幅减少
“六普”与“五普”相比,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减少了75660人,减少幅度为7.84%,其中城市增加34.53%,镇增加6.21%,乡村则减少40.84%(表4)。
表4 宁波市“五普”和“六普”分地区少年儿童人口数变化情况
“五普”和“六普”时少年儿童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分别为16.17%、11.69%,与“五普”相比,“六普”时城市、镇、乡村少年儿童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均下降,城市、镇、乡村分别从14.44%、16.56%、17.23%下降至11.56%、12.40%、11.26%。
6.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劳动力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宁波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五普”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1.81%,14岁以下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6.17%,而“六普”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3.26%,14岁以下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1.69%,与“五普”相比老年人口构成继续上升,而少年儿童的人口构成明显下降,但劳动力人口构成并未下降。
7.老年抚养比增加,少儿抚养比下降
“五普”和“六普”总抚养比分别为38.87%、33.23%,“六普”较“五普”下降了5.64个百分点,其中少儿抚养比下降6.89个百分点,而老年抚养比上升1.25个百分点。少儿抚养比以乡村下降较为明显,而老年抚养比以乡镇上升较明显(表5)。
讨 论
十年间宁波市人口的绝对数大幅增加,由于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年龄结构呈现劳动力和老年人口构成上升,而少年儿童人口构成下降的趋势。宁波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平稳,宁波生育水平较低,但是外来人口的流入,可能会导致宁波人口总体出生率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应该做好对外来人员的婚育教育工作,做好外来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从而使宁波市总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趋于平稳,健康发展。
表5 宁波市“五普”和“六普”抚养比(%)变化情况
随着宁波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较好的就业环境,以及政府着力打造相对均等化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吸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使得宁波市十年间劳动力人口不减反增,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宁波市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为宁波的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渐渐融入到这个社会中。但这部分人流动性大,其流入流出受经济环境、公共政策影响大,随着国家中西部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产业转移等,宁波市劳动力人口是否能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有待进一步观察,相关部门应及时做好人口的监测,以便及时出台公共政策保持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平稳。
与“五普”相比,“六普”时城镇人口剧增,而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大量人口涌入城镇将对就业、住房、交通、社会保障等带来巨大压力,政府应适时调整公共服务政策,如果公共产品和服务不及时跟上,将加剧就业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等系列问题,由此大幅拉高生活成本,降低幸福指数[4]。另一方面,尽管农村人口有所减少,但留守于农村的往往是经济条件相对低下的老人、儿童等,政府应该加大对他们的关注。
与“五普”相比,“六普”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绝对数及构成比增加,将给社会养老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增加压力,政府应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老年医疗健康体系,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建设,着力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5-6]。与“五普”相比,“六普”时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下降,主要是农村下降得明显,而城镇有所增加,少年儿童数量以及城乡构成的变化,要求政府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规划和政策有所调整,以适应人口变化的趋势。
1.陈卫.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5-2050年.人口研究,2006,30(4):93-95.
2.宁波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宁波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188.
3.宁波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宁波市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3-160.
4.于学军.“十五”时期中国人口发展前瞻性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1(1):1-8.
5.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人口与计划生育,2007,(3):4-9.
6.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生育政策研究.人口研究,2000,24(3):18-33.
(责任编辑:刘 壮)
宁波市人口普查资料开发社会招标立项课题(201201)
△通信作者:许国章,E-mail:xugz@nbcd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