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稀土化合物对二钼酸铵性能的影响

2014-03-10罗建海孙院军厉学武王仙琴

中国钼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和二沉淀物钼酸铵

罗建海,王 林,孙院军,厉学武,王仙琴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7)

1 概述

由于稀土La 能够有效改善钼的强韧性,稀土钼合金(Mo-La2O3)是钼金属中的主流合金,生产应用广泛。但国产稀土钼合金的产品质量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限制了国产钼合金的生产应用与发展。稀土钼合金性能的提高有赖于弥散强化、细晶强化的协同。大量的试验、理论和数值模拟均证明,均匀弥散分布的稀土第二相颗粒能够显著降低钼合金晶粒尺寸,提高材料延伸率和强韧性,而稀土元素以细小颗粒,均匀分散到钼基体中是关键点[1]。

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喷雾掺杂是将硝酸镧溶液与二氧化钼相混合,再进行还原,最终制得稀土掺杂钼粉。但是这种工艺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而且后期烧结制备的稀土钼合金中的稀土颗粒粗大(0.5~2 μm)。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并通过细化第二相颗粒使钼合金的性能进一步提高,研究者提出了制备稀土二钼酸铵的生产工艺[2]。本文将针对La 的化合物对二钼酸铵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2 试 验

配制钼酸铵溶液和镧的化合物溶液:(1)利用反应釜将钼酸铵溶液结晶出二钼酸铵;(2)利用反应釜将钼酸铵溶液进行结晶,并在结晶过程中适当时机将镧的化合物溶液加入反应釜中,最终制备出含有稀土化合物的二钼酸铵;将稀土二钼酸铵和二钼酸铵分别进行过滤、干燥,并过40 目筛分,取筛下物进行分析。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产品的形貌,利用ICP 发射光谱仪检测稀土二钼酸铵中的镧含量,利用差示光度法检测产品的钼含量,用松装密度测定仪检测松装密度,利用Netzsch Sta 449C 差热分析仪对两种产品的热分解特性进行研究。

3 结果与讨论

首先检测了稀土二钼酸铵中的La 含量为0.169%,两种钼酸铵的其他成分均符合国家标准。图1 为稀土二钼酸铵和二钼酸铵的扫描电镜图片,可以看出,稀土二钼酸铵与二钼酸铵均表现出颗粒均匀、晶界明晰、晶粒表面光滑的非团聚型晶体,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图1 两种二钼酸铵的形貌

对稀土二钼酸铵和二钼酸铵的钼含量、松装密度、费氏粒度检测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稀土二钼酸铵中钼含量为56.19%,二钼酸铵的钼含量则为56.36%,这是由于镧化合物的存在导致了稀土二钼酸铵中钼含量的降低。

表1 二钼酸铵与稀土二钼酸铵钼含量

稀土化合物的加入还导致了二钼酸铵松装密度和费氏粒度的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稀土的存在增加了溶液中的晶核数,导致成核数上升,晶体的粒度降低,松装密度随之降低。

对稀土二钼酸铵和二钼酸铵分别进行的热重分析结果见图2、图3。

可以看出两者失重点和热量变化无太大差异,这意味着两种产品可以采用同样或基本一致的焙解和还原工艺。

为了进一步确定La 在钼酸铵中的存在形式,将稀土二钼酸铵重新在去离子水中进行溶解,将沉淀物过滤、并在60 ℃烘干,再对这些沉淀物进行XRD衍射分析。衍射图谱如图4 所示。

图2 稀土二钼酸铵热重分析

图3 二钼酸铵热重分析

图4 沉淀物的XRD 衍射分析图谱

图4 中上部为沉淀物的XRD 衍射峰,中间部分为La2(MoO4)3的标准衍射峰,下部为NH4La(MoO4)2的标准衍射峰。可以看出,沉淀物的XRD衍射峰能够与NH4La(MoO4)2的标准衍射峰完美匹配,因此可以判定沉淀物为NH4La(MoO4)2。也就是说经过液液掺杂工艺制备出的稀土二钼酸铵是NH4La(MoO4)2和二钼酸铵的均匀混合物,在某种意义上La 与钼实现了分子级掺杂。

4 结论

为了通过细化第二相颗粒进一步提高钼合金的性能,本文采用液液掺杂方式向二钼酸铵中加入了化物在800~900 ℃分解以及C 粉的挥发,对控制炉内真空度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从而造成钼顶头质量的波动。综合上述因素,应选择质量稳定的氢气烧结方式。

2.3.2 烧结工艺

图7 为复合强化的钼顶头氢气烧结的工艺曲线,其设计思路如下:900 ℃保温,目的在于使得氢化钛氢化锆彻底分解;其在800~900 ℃会完全分解,而在1 300 ℃保温是因为坯料有厚度,需要一个均热的过程,而且热扩散需要时间,保温可使热扩散均匀;在1 600 ℃保温是在此温度段有强化相碳化钛、碳化锆生成,并且是合金脱氧最快的阶段;烧结最终温度选择1 950 ℃,是因为添加CeO2和Y2O3与钼同为高熔点物质(熔点2 400~2 650 ℃),烧结温度必须在熔点的66%~83%之间,从而保证合金的致密性。图8 为按照此工艺烧结的钼顶头SEM 照片,可以看出晶粒尺寸细小均匀,第二相粒子的均匀的分布在晶粒的晶界及晶面上,合金致密良好,孔隙闭合完全无通孔,密度达到了9.58 g/cm3。

图7 氢气烧结的工艺曲线

图8 钼合金顶头的烧结组织

3 提高顶头寿命的措施

综合以上因素,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控制钼顶头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1)钼粉的粒度应控制在2.5~3.2 μm 之间,改善钼粉的压制、烧结的性能,使钼基晶粒细小均匀,可有效提高钼合金顶头密度;添加试剂的粉末通过物理破碎的方式细化,可提高添加元素在钼基体中的均匀度,能有效地改善烧结过程第二相粒子的弥散分布,从而增强对晶粒长大的抑制作用,使其更有效地细化晶粒。

(2)钼合金顶头的添加元素中的Ti、Zr 元素以TiH2、ZrH2形式加入。并将m(Ti +Zr)/m(C)的配比控制在3~5 之间,可增加第二相粒子碳化物在钼基体中的弥散强化作用,从而提高钼顶头的高温性能。稀土合金添加总量应控制在1.0%左右,可减少氧化物在钼基体中的富集,杜绝裂纹源的形成,提高钼顶头的寿命。

(3)综合考虑质量与成本的因素,钼顶头应采用氢气烧结的方式,并可参照图7 的曲线制定烧结工艺,可得到质量稳定的钼顶头。

[1]田 丹.粉冶钼基合金顶头的生产与质量控制[J].中国钼业,2008,32(2):49-51.

[2]周 伟.物理破碎法改善钼粉性能对TZC 钼合金顶头密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钼业,2010,34(4):35.

[3]范景莲.微量合金元素Ti、Zr 对Mo 合金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2009,27(1):3-6.

[4]喻玮强.稀土钼合金组织结构的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2,30(3):36

[5]黄 强.TZM 合金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23(11):39.

[6]左羽飞.钼顶头破坏行为及强韧化分析[J].中国钼业,2003,27(6):33.

[7]杨秦莉.稀土Y、Ce 对钼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J].中国钼业,2012,36(5):53-54.

[8]曾建辉.稀土钼顶头材质的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1,145:32-35.

猜你喜欢

和二沉淀物钼酸铵
钼酸铵制备技术研究现状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陕西“十四五”路线图——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解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高浓度硫酸体系中铀与铁的HDEHP萃取分离
胸腔积液沉淀物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沉淀物对安塞油田原油计量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钼酸铵对EVA/NBR复合材料燃烧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碎米荠醇沉多糖的共沉淀物分离纯化
结晶工艺与钼酸铵品质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