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讨论的时机与场合

2014-03-10王健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排法场合直角

王健

分类讨论的时机

例1 函数y=elnx-x-1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 y=elnx-x-1=x-x+1,x≥1;-1+x,02-1=1,所以y>1在x∈(0,1)上恒成立.综上可知选D.

例1是高考常见的绝对值复合函数问题,我们要对自变量进行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号才能进行求解.

从例1可以看出,解题中如果碰到不确定因素的困扰而做不下去了,往往就是要分类讨论的时候了.

分类讨论的常见场合

(1) 概念、公式和定理本身就包含分类情形的场合

同绝对值一样,有些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本身就包含了分类的情形,比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要按q=1与q≠1分类;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是按函数值变化与自变量变化是否一致分类;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按底数进行分类;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按斜率存在不存在分类;圆锥曲线方程按焦点所在位置分类,等等.

遇到概念、公式和定理是分类定义的场合,一定要注意明确条件,合理进行分类讨论.

(2) 字母参数不确定的场合

以字母或参数为载体,使数学问题模糊化,是高考中考查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最常见的命题方式.

例2 [2013年高考数学浙江卷(文科)第21题] 已知a∈R,函数f(x)=2x3-3(a+1)x2+6ax,若a>1,求f(x)在闭区间[0,2a]上的最小值.

解析: f′(x)=6x2-6(a+1)x+6a=6[x2-(a+1)x+a]=6(x-1)(x-a).

①当a>1时,2a=2a>2,所以当x∈(0,1)∪(a,2a)时, f′(x)=6(x-1)(x-a)>0,函数 f(x)递增;当x∈(1,a)时,f′(x)<0,函数f(x)递减.所以f(x)min=min{f(a),f(0)}.

因为f(a)-f(0)=3a2-a3=a2(3-a),所以当13时,f(a)

②当a<-1时,2a=-2a>2,所以当x∈(0,1)时, f′(x)<0,函数 f(x)递减;当x∈(1,-2a)时, f′(x)>0,函数 f(x)递增.所以f(x)min=f(1)=3a-1.

综上所述:当a<-1时,f(x)min=3a-1;当13时,f(x)min=a2(3-a).

点评: 首先,例2中的字母变量a影响了函数f(x)的单调性;其次,当a>1时,a又影响了f(a)与f(0)的大小比较,因而需要进行两次分类讨论.

(3) 图形位置变化的场合

在几何问题中,有些图形的位置是变化的、不确定的,如果不作全面考虑分类讨论,往往会遗漏致错.

例3 点P到图形C上每一个点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点P到图形C的距离,那么平面内到定圆O的距离与到定点A的距离相等的点P的轨迹不可能是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直线

解析: 定点A与圆O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所以需进行分类讨论.

如图1所示,当点A在圆外时,联结圆心O与点P,线段OP交圆O于点M,由题意可知PA=PM,PO-PA=PO-PM=r (r为圆O的半径)且r

如图2所示,当点A在圆周上时,点P的轨迹只能为射线OA.

如图3所示,当点A在圆内且不为圆心时,联结圆心O与点P,延长线段OP交圆O于点M,由题意可知 PA=PM,PO+PA=PO+PM=r且r>OA,由定义可知点P的轨迹是以O,A为焦点的椭圆.

如图4所示,当点A为圆心时,点P的轨迹显然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的圆.故选D.

点评: 以上分类是由点A和圆O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引起的.诸如这样由图形的位置或形状变化导致的分类讨论还有:二次函数对称轴位置引发的关于最值的讨论;角的终边位置引起的三角函数值的讨论;立体几何图形中点或线与面的位置关系(如位于面的同侧或异侧)引发的讨论,等等.

(4) 问题情景描述模糊的场合

例4 [2013年高考数学辽宁卷(理科)第9题] 已知点O(0,0),A(0,b),B(a,a3).若△ABO为直角三角形,则必有

(A) b=a3 (B) b=a3+

(C) (b-a3)b-a3-=0 (D) b-a3+b-a3-=0

解析: 要想获得a,b之间的数量关系,就要从△ABO为直角三角形着手,利用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求解.因为题中并未说明△ABO三个角中哪一个是直角,所以需进行分类讨论.

若角O为直角,因为点A的坐标为(0,b),所以点B必在x轴上,a3=0,得a=0,此时A,B,O三点不能构成三角形;

若角A为直角,则b=a3;

若角B为直角,则KOB·KAB=·=-1,化简得b-a3-=0.综上可知选C.

点评:有些高考题对题目条件作了模糊处理,如题目中提及等腰三角形,但没有明确哪个是底哪个是腰,这时就要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在例4中,只有注意到题目直角的不确定性,并对其进行分类讨论,才能正确解答问题.

(5) 排列组合问题条件复杂的场合

例5 [2013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理科)第14题] 将A,B,C,D,E,F六个字母排成一排,且A,B均在C的同侧,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种(用数字作答).

解析: 按字母C的具体位置分类求解:

第一类,字母C在左边第一个位置,有种排法;

第二类,字母C在左边第二个位置,有种排法;

第三类,字母C在左边第三个位置,有+种排法;

由对称性可知共有2×(+++)=480种排法.

点评: 排列组合问题中经常包含多个限制条件,很难直接解答.而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将其转化为一个个小问题,使排列组合情况具体化清晰化,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练一练】

设a≤2,求y=(x-2)x在[a,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参考答案】

解: 如图5所示,当x≤0时,y=-x2+2x;当0

当y=-1时,x=1或x=1-.由图5可得,当a≤1-或1≤a<2时,ymin=(a-2)a;当1-

分类讨论的时机

例1 函数y=elnx-x-1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 y=elnx-x-1=x-x+1,x≥1;-1+x,02-1=1,所以y>1在x∈(0,1)上恒成立.综上可知选D.

例1是高考常见的绝对值复合函数问题,我们要对自变量进行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号才能进行求解.

从例1可以看出,解题中如果碰到不确定因素的困扰而做不下去了,往往就是要分类讨论的时候了.

分类讨论的常见场合

(1) 概念、公式和定理本身就包含分类情形的场合

同绝对值一样,有些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本身就包含了分类的情形,比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要按q=1与q≠1分类;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是按函数值变化与自变量变化是否一致分类;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按底数进行分类;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按斜率存在不存在分类;圆锥曲线方程按焦点所在位置分类,等等.

遇到概念、公式和定理是分类定义的场合,一定要注意明确条件,合理进行分类讨论.

(2) 字母参数不确定的场合

以字母或参数为载体,使数学问题模糊化,是高考中考查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最常见的命题方式.

例2 [2013年高考数学浙江卷(文科)第21题] 已知a∈R,函数f(x)=2x3-3(a+1)x2+6ax,若a>1,求f(x)在闭区间[0,2a]上的最小值.

解析: f′(x)=6x2-6(a+1)x+6a=6[x2-(a+1)x+a]=6(x-1)(x-a).

①当a>1时,2a=2a>2,所以当x∈(0,1)∪(a,2a)时, f′(x)=6(x-1)(x-a)>0,函数 f(x)递增;当x∈(1,a)时,f′(x)<0,函数f(x)递减.所以f(x)min=min{f(a),f(0)}.

因为f(a)-f(0)=3a2-a3=a2(3-a),所以当13时,f(a)

②当a<-1时,2a=-2a>2,所以当x∈(0,1)时, f′(x)<0,函数 f(x)递减;当x∈(1,-2a)时, f′(x)>0,函数 f(x)递增.所以f(x)min=f(1)=3a-1.

综上所述:当a<-1时,f(x)min=3a-1;当13时,f(x)min=a2(3-a).

点评: 首先,例2中的字母变量a影响了函数f(x)的单调性;其次,当a>1时,a又影响了f(a)与f(0)的大小比较,因而需要进行两次分类讨论.

(3) 图形位置变化的场合

在几何问题中,有些图形的位置是变化的、不确定的,如果不作全面考虑分类讨论,往往会遗漏致错.

例3 点P到图形C上每一个点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点P到图形C的距离,那么平面内到定圆O的距离与到定点A的距离相等的点P的轨迹不可能是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直线

解析: 定点A与圆O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所以需进行分类讨论.

如图1所示,当点A在圆外时,联结圆心O与点P,线段OP交圆O于点M,由题意可知PA=PM,PO-PA=PO-PM=r (r为圆O的半径)且r

如图2所示,当点A在圆周上时,点P的轨迹只能为射线OA.

如图3所示,当点A在圆内且不为圆心时,联结圆心O与点P,延长线段OP交圆O于点M,由题意可知 PA=PM,PO+PA=PO+PM=r且r>OA,由定义可知点P的轨迹是以O,A为焦点的椭圆.

如图4所示,当点A为圆心时,点P的轨迹显然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的圆.故选D.

点评: 以上分类是由点A和圆O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引起的.诸如这样由图形的位置或形状变化导致的分类讨论还有:二次函数对称轴位置引发的关于最值的讨论;角的终边位置引起的三角函数值的讨论;立体几何图形中点或线与面的位置关系(如位于面的同侧或异侧)引发的讨论,等等.

(4) 问题情景描述模糊的场合

例4 [2013年高考数学辽宁卷(理科)第9题] 已知点O(0,0),A(0,b),B(a,a3).若△ABO为直角三角形,则必有

(A) b=a3 (B) b=a3+

(C) (b-a3)b-a3-=0 (D) b-a3+b-a3-=0

解析: 要想获得a,b之间的数量关系,就要从△ABO为直角三角形着手,利用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求解.因为题中并未说明△ABO三个角中哪一个是直角,所以需进行分类讨论.

若角O为直角,因为点A的坐标为(0,b),所以点B必在x轴上,a3=0,得a=0,此时A,B,O三点不能构成三角形;

若角A为直角,则b=a3;

若角B为直角,则KOB·KAB=·=-1,化简得b-a3-=0.综上可知选C.

点评:有些高考题对题目条件作了模糊处理,如题目中提及等腰三角形,但没有明确哪个是底哪个是腰,这时就要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在例4中,只有注意到题目直角的不确定性,并对其进行分类讨论,才能正确解答问题.

(5) 排列组合问题条件复杂的场合

例5 [2013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理科)第14题] 将A,B,C,D,E,F六个字母排成一排,且A,B均在C的同侧,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种(用数字作答).

解析: 按字母C的具体位置分类求解:

第一类,字母C在左边第一个位置,有种排法;

第二类,字母C在左边第二个位置,有种排法;

第三类,字母C在左边第三个位置,有+种排法;

由对称性可知共有2×(+++)=480种排法.

点评: 排列组合问题中经常包含多个限制条件,很难直接解答.而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将其转化为一个个小问题,使排列组合情况具体化清晰化,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练一练】

设a≤2,求y=(x-2)x在[a,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参考答案】

解: 如图5所示,当x≤0时,y=-x2+2x;当0

当y=-1时,x=1或x=1-.由图5可得,当a≤1-或1≤a<2时,ymin=(a-2)a;当1-

分类讨论的时机

例1 函数y=elnx-x-1的图象大致是

解析: y=elnx-x-1=x-x+1,x≥1;-1+x,02-1=1,所以y>1在x∈(0,1)上恒成立.综上可知选D.

例1是高考常见的绝对值复合函数问题,我们要对自变量进行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号才能进行求解.

从例1可以看出,解题中如果碰到不确定因素的困扰而做不下去了,往往就是要分类讨论的时候了.

分类讨论的常见场合

(1) 概念、公式和定理本身就包含分类情形的场合

同绝对值一样,有些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本身就包含了分类的情形,比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要按q=1与q≠1分类;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是按函数值变化与自变量变化是否一致分类;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按底数进行分类;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按斜率存在不存在分类;圆锥曲线方程按焦点所在位置分类,等等.

遇到概念、公式和定理是分类定义的场合,一定要注意明确条件,合理进行分类讨论.

(2) 字母参数不确定的场合

以字母或参数为载体,使数学问题模糊化,是高考中考查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最常见的命题方式.

例2 [2013年高考数学浙江卷(文科)第21题] 已知a∈R,函数f(x)=2x3-3(a+1)x2+6ax,若a>1,求f(x)在闭区间[0,2a]上的最小值.

解析: f′(x)=6x2-6(a+1)x+6a=6[x2-(a+1)x+a]=6(x-1)(x-a).

①当a>1时,2a=2a>2,所以当x∈(0,1)∪(a,2a)时, f′(x)=6(x-1)(x-a)>0,函数 f(x)递增;当x∈(1,a)时,f′(x)<0,函数f(x)递减.所以f(x)min=min{f(a),f(0)}.

因为f(a)-f(0)=3a2-a3=a2(3-a),所以当13时,f(a)

②当a<-1时,2a=-2a>2,所以当x∈(0,1)时, f′(x)<0,函数 f(x)递减;当x∈(1,-2a)时, f′(x)>0,函数 f(x)递增.所以f(x)min=f(1)=3a-1.

综上所述:当a<-1时,f(x)min=3a-1;当13时,f(x)min=a2(3-a).

点评: 首先,例2中的字母变量a影响了函数f(x)的单调性;其次,当a>1时,a又影响了f(a)与f(0)的大小比较,因而需要进行两次分类讨论.

(3) 图形位置变化的场合

在几何问题中,有些图形的位置是变化的、不确定的,如果不作全面考虑分类讨论,往往会遗漏致错.

例3 点P到图形C上每一个点的距离的最小值称为点P到图形C的距离,那么平面内到定圆O的距离与到定点A的距离相等的点P的轨迹不可能是

(A) 圆 (B) 椭圆

(C) 双曲线的一支 (D) 直线

解析: 定点A与圆O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所以需进行分类讨论.

如图1所示,当点A在圆外时,联结圆心O与点P,线段OP交圆O于点M,由题意可知PA=PM,PO-PA=PO-PM=r (r为圆O的半径)且r

如图2所示,当点A在圆周上时,点P的轨迹只能为射线OA.

如图3所示,当点A在圆内且不为圆心时,联结圆心O与点P,延长线段OP交圆O于点M,由题意可知 PA=PM,PO+PA=PO+PM=r且r>OA,由定义可知点P的轨迹是以O,A为焦点的椭圆.

如图4所示,当点A为圆心时,点P的轨迹显然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的圆.故选D.

点评: 以上分类是由点A和圆O的位置关系不确定引起的.诸如这样由图形的位置或形状变化导致的分类讨论还有:二次函数对称轴位置引发的关于最值的讨论;角的终边位置引起的三角函数值的讨论;立体几何图形中点或线与面的位置关系(如位于面的同侧或异侧)引发的讨论,等等.

(4) 问题情景描述模糊的场合

例4 [2013年高考数学辽宁卷(理科)第9题] 已知点O(0,0),A(0,b),B(a,a3).若△ABO为直角三角形,则必有

(A) b=a3 (B) b=a3+

(C) (b-a3)b-a3-=0 (D) b-a3+b-a3-=0

解析: 要想获得a,b之间的数量关系,就要从△ABO为直角三角形着手,利用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求解.因为题中并未说明△ABO三个角中哪一个是直角,所以需进行分类讨论.

若角O为直角,因为点A的坐标为(0,b),所以点B必在x轴上,a3=0,得a=0,此时A,B,O三点不能构成三角形;

若角A为直角,则b=a3;

若角B为直角,则KOB·KAB=·=-1,化简得b-a3-=0.综上可知选C.

点评:有些高考题对题目条件作了模糊处理,如题目中提及等腰三角形,但没有明确哪个是底哪个是腰,这时就要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在例4中,只有注意到题目直角的不确定性,并对其进行分类讨论,才能正确解答问题.

(5) 排列组合问题条件复杂的场合

例5 [2013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理科)第14题] 将A,B,C,D,E,F六个字母排成一排,且A,B均在C的同侧,则不同的排法共有 种(用数字作答).

解析: 按字母C的具体位置分类求解:

第一类,字母C在左边第一个位置,有种排法;

第二类,字母C在左边第二个位置,有种排法;

第三类,字母C在左边第三个位置,有+种排法;

由对称性可知共有2×(+++)=480种排法.

点评: 排列组合问题中经常包含多个限制条件,很难直接解答.而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将其转化为一个个小问题,使排列组合情况具体化清晰化,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练一练】

设a≤2,求y=(x-2)x在[a,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参考答案】

解: 如图5所示,当x≤0时,y=-x2+2x;当0

当y=-1时,x=1或x=1-.由图5可得,当a≤1-或1≤a<2时,ymin=(a-2)a;当1-

猜你喜欢

排法场合直角
缘起“一线三直角”
怎样确定排法
多少个直角
化归矩形证直角
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
——对一道高考概率题的探究
初识“一线三直角”
不同的场合
2009年高考排列组合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