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境界
2014-03-10赵士林
◎ 赵士林
爱是一种境界
◎ 赵士林
仁义礼智信,都从仁开始。以儒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培育一颗大爱之心。培育了这颗大爱之心,人间才充满温暖,社会才真正和谐。讲到这里,我想起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个人分别到天堂和地狱去参观。他先来到地狱,地狱中的情景令他很吃惊。长长的餐桌摆满了美味佳肴,但是坐在餐桌两边的人却一个个都阴沉着脸,饥肠辘辘,无精打采,饿得皮包骨瘦,却一点儿也不动餐桌上的食物。什么原因呢?这个人仔细一看,原来餐具很特殊。坐在餐桌前的这些人,左手腕上绑着一把叉子,右手腕上绑着一把刀子。叉子和刀子都很长,至少有好几尺,比胳膊都长,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用这么长的刀叉把食物放到自己嘴里去,因此,食物再丰盛,也只有挨饿。
这个人又来到了天堂。天堂里的情景类似:人们两两相对坐在餐桌前,餐桌上也摆满了美味佳肴,就餐的人也是左手腕上绑着一把几尺长的叉子,右手腕上绑着一把几尺长的刀子。但是他们却连吃带喝,大快朵颐,充满欢乐。为什么呢?他们是怎样将食物送到嘴里的呢?原来他们不像地狱中的人那样自己喂自己,那么长的餐具,怎么喂也喂不到嘴里去,只有挨饿。他们两两相对而坐,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刀叉挑起食物喂坐在对面的人,这种吃法再长的餐具也无妨,大家都能享用面前的美味佳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味自私,最后只能是自食苦果;互相关爱,大家才都有幸福。一个人人只为自己的社会,大家全输;一个人和人之间互相呵护的社会,大家共赢。
我们都追求财富,我们都追求成功。追求财富和成功十分正当,未可厚非。然而,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考察,人和人之间没有一点关爱、呵护,真的就能获得财富、获得成功吗?很难。即便获得,也要付出各种代价,物质的、精神的,甚至道德的、法律的。从这个角度看,墨家讲的“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下》)很有道理。
看看下面的寓言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早晨,一位老妇人打开自家房门,一开门就看到三位陌生的老人坐在她家门前,都是饥肠辘辘的样子。老妇人心地很好,连忙对三位老人说:“怎么饿成这个样子啊!快请进屋吃点东西吧!”
但是,三位老人坐在那里不动。其中一位老人对老妇人说:“我们不能都进屋。”
老妇人问道:“为什么?”
老人指着同伴,向老妇人介绍他们自己:“我的名字叫爱,他的名字叫财富,他的名字叫成功。我们三个只能进去一个,请您回屋商量一下吧!看看请我们谁进去好。”
老妇人进屋和家人商量后,出来宣布:“我们还是请叫爱的这位老人进屋吧!”
不料,爱向屋里走去时,另外两位也跟着往里走。
老妇人很惊讶,问财富和成功:“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不是只能进来一位吗?”
老人们回答:“哪里有爱,哪里就必然有财富和成功。”
这启示我们,有爱,才有财富和成功。
在当今时代,我们更需要汲取儒家的智慧,更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丧失爱,因为丧失爱,就意味着丧失了一切。拥有爱,才可能拥有一切。
正如一位西方人赫斯所说的那样:“爱不管在任何地方出现,总是比利己主义更有力量。”
爱是生存的需要,爱更应该成为一种境界。
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一位伟大的总统,他带领美国人民走出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又摧毁了法西斯同盟。罗斯福年轻时在一个农场打工。农场主德里斯赖他工资,他将德里斯告上法庭,德里斯居然找人作伪证。罗斯福输了官司,非但没讨回应得的工资,反而搭上了一大笔诉讼费,从此和德里斯结怨。罗斯福成了总统之后,德里斯由于经济危机面临破产,由于名声太臭,没人愿意为他担保贷款。他无奈找到了罗斯福。罗斯福不念旧怨为他担保,使他得到了救命钱。罗斯福的夫人责怪他不应帮助这个恶人,罗斯福却慢悠悠地对夫人说:“假如一个人真的善良,那么善良就是他的天性,这善良不会因为面对的是一个善人或者恶人而改变。面对一个恶人,自己也变得凶恶,这还是真正的善良吗?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我们的善良,不能因为恶人的恶而发生改变。”
大海边,许多海星被早潮冲上海滩,一位在海滩散步的人不断地捡起海星扔到海里,因为他知道,中午强烈的阳光会晒死留在海滩上的海星。他一个个地捡起海星,一个个地将它们扔回大海。另外一位散步者看见了,不解地问他:“海滩上的海星成千上万,你能捡几个?对于成千上万个面临死亡的海星,你捡的这几个简直微不足道,你救不救这几个又有多大区别?”捡海星的人没有立刻回答这人的质疑,只见他又捡起一个海星,然后对质疑者说:“对这个海星来说,捡与不捡有很大区别。”
爱并不需要惊天动地,身边的每时每刻,每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以播撒你的爱。我们应切记那句古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一点爱,每一点善良的念头,都在给世界积累巨大的希望。
孔子通过“仁”揭示了爱的丰富内涵、伟大力量和崇高价值。“仁”的发现,应说是中国先哲对世界人类的最伟大的贡献。人类一切智慧,只要那是珍爱人类自身、珍爱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都不能不包含“仁”,走向“仁”。因此“仁”这一最富于中国特色的范畴,却是最富于世界意义的。而“仁”的意义有多重大,孔子的贡献也就有多重大。因为“仁”这一范畴虽然不是由孔子首先提出(在孔子之前的文献中,就已经出现了“仁”这个概念),但最圆满地阐释“仁”的精神、最辉煌地呈现仁者襟怀的,却不能不首推孔子。孔子因此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卓越的代表。
(选自《中华传统文化开讲》,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