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之“前奏曲”

2014-03-09王亚亚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前奏曲音乐课情感

王亚亚

随着201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艺术修养,落实音乐审美原则,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并在备课中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理念,使音乐课成为学生陶冶心灵,提高审美和辨别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思维发散、想象能力,为终身喜欢音乐及人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围绕创建中学音乐课堂有效性这一主题,从三部分展开研究:课前(前奏曲)课中(进行曲)小结(尾声),本篇着重探究----前奏曲。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音乐教育在全面育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课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承载着向学生传输中外民族文化、传授音乐技能,传递音乐美;通过演唱、欣赏、感知、实践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陶冶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步提高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最终达到育人的总目标。

2011音乐新课标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基本理念的,那么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以音乐实践为主呢?事实上,学生们对音乐是极其喜欢的,但提起音乐课,有一部分学生显得很被动,这种被动是内心的不愉悦,是从打预备铃开始的,那么,怎样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爱上音乐,爱上音乐课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围绕音乐教学的“前奏曲”,引导学生积极的准备上课,来促进中学音乐课教学向“有效性”方向发展。

所谓的“前奏曲”从音乐的角度是这样理解的:音乐主题还未开始前所演奏的一段音乐,起到提示、烘托、渲染音乐主题的作用。音乐课堂也是如此,请看以下镜头:

XX:“下一音乐课,又可以放松了。”

XX:“就是呀,走慢点,等我把作业交了吧。”

XX:“哎呀,音乐书忘带了,怎么办?”

XX:“没事,听也是一样的……”接着,三五成群的来到音乐教室外,预备铃已敲响,同学们歪三纽四的站着对,班长声嘶力竭喊道:“稍息、立正、向前看齐”的口令,个别学生应着口令站直了,大部分还在开心的谈论着,对于口令压根儿就是“视而不听”。上课铃已响起,教师见状,嗓音也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批评来晚的学生和站队说话的学生,学生们垂头丧气领受着教训,闷闷不乐的走进教室。

试想:学生、教师都带着消极的情绪,能上好音乐课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实验得出:积极快乐的心态对于内心有着极大的良性暗示作用,在此良性暗示下,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说课前创设快乐积极的心理是上好课的前提。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三头六臂”小助手

教师要充分信任并尊重你的学生,相信他们有能力帮你实行管理,因为教师的信任、赞赏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人人都成为管理的主人。例如:去年我刚接手了八年级X班,上课让我大跌眼镜,课上他们思维活跃,男生占大多数,有些行为习惯不好,还有两个超级“英雄”人物,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很多老师都头疼这个班,尤其是预备几分钟,真可谓是“大闹天宫”。但通过我观察,发现班干部还能以身作则,课后我把他们留下开会,先肯定他们课堂上的表现,并赞扬的说出他们每个人的优点,最后请他们帮我想办法,并参与课前管理。一个星期过去了,他们拿出了具体措施,实行精细化分工:一个提醒拿鞋套的,四个提醒纪律的(全班分成四组),体育委员负责整理队伍,音乐课代表负责学生和教师的沟通问题,一个是记录员,负责记录哪组的纪律好,哪组不好,班长负责每月考核通报。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过一段时间后,让自控力差的同学负责纪律,教师美其名曰“纪律优秀生”,逐步使其养成自律的习惯。于是全班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好局面,上音乐课前静下来了,课堂上小组活动时每个小组的凝聚力、团结协作能力也大大增强,真是一举两得呀,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当“甩手掌柜”的了。因此课前安静候课真的很重要,这就是静心的第一步。

第二,“经典妙乐”显身手

我的课前听音乐既有经典的古典音乐,也有爵士、摇滚等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因为我们现在处在世界音乐文化的交融处,与其制止他们听流行音乐,还不如引导学生辨别聆听优秀的流行音乐,形成格调高雅的主流音乐欣赏,这叫“顺水推舟”、“两全其美”也。于是经过特定学生和教师的把关,每个月一个主题新鲜出炉了:“古典音乐周”“小夜曲音乐周”“爵士音乐周”“我的流行歌曲推荐周”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听音乐的积极性,也提高了音乐欣赏水平。使学生们在安静聆听中进入音乐课堂,身、心、灵已进入音乐的状态,为下一步上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课下小组间还不断交流音乐评价,搜集更好的乐曲,下周的课还没到,就迫不及待的将新歌曲报到老师这里了,呈现出“争先恐后”局面。我就趁热打铁,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说出推荐乐曲的理由,就这样利用短短的课前几分钟,大家的音乐评论与自信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第三,“音乐名言”来助阵

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弹、唱、跳基本功过关,在音乐理论和语言表达上也要过关。课前3至5分钟就是你展示音乐语言魅力的好机会,比如,“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道:“音乐是最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表达人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情感去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形式能够更为直接更有感染力地“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亨德尔《哈利路亚》等,因此,音乐被称为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情感的速记。再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通过聆听去感受、辨别旋律、节奏、音色、力度、速度、节拍、调式等变化而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引导学生会听、听懂音乐就要首先学会静心聆听音乐。还有捷普洛夫的“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黑格尔的“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等等。用这样简短而又富有哲理的音乐名言,对学生们进行长期的熏陶,树立音乐学习就是捕捉情感变化和表现情感认知过程的思想,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尊重音乐、喜欢听音乐、会听的懂音乐,就会养成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也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美的特征,润物细无声的使每个学生在心灵上得到美的感化,真正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

课前还可以随音乐做一些呼吸训练,节奏比赛等,使学生和老师尽早、尽快的进入上课的状态,为上课做好充分、有效的准备。

学生做好了准备,那教师要怎样才能做好上课的准备,做到课堂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备课时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

孔子的一句话:“移风易俗,莫擅于乐”,道出了音乐以美育人的最终目标。,也强调了育人的主体。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音乐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情感美的因素,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实用的,恰当的,有效地三维目标,做到情感流露真实,知识技能实施清晰,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表现音乐、表述音乐、赏析音乐的能力。另外,音乐中的活动和互动较多,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要预设好课堂提问和活动情形,站在学生的角度如何思考,如何回答,设身处地的替学生多考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角色,精细的准备好应对方案,做到“不打无准备的杖”,做好引导者,导演的准备工作。

其次、课下抓好基本功,促进有效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拿什么来吸引学生,除了环环紧扣的教学环节,简洁生动的教学语言,富有激情的情绪,最有力的莫过于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了。因为我们要想将音乐生动的表现出来,并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变化,最直接的还是声情并茂的演唱和生动淋淋尽致的演奏,及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了。如:学生们被老师宽广、厚重的演唱《牧歌》所深深的吸引,很快的投入到演唱情境中,体验到了旋律的优美动听,节奏的舒展及大草原的辽阔和宽广,在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中学会了歌曲。再如:在上《天鹅湖》舞剧欣赏一课时,教师课下排练了以天鹅为主题的一段芭蕾舞,课堂上用优美的足尖征服了全体学生,带领学生聆听音乐、评论音乐,跳芭蕾舞手位等,将课堂推向了高潮。所以,音乐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练好歌曲伴奏,多唱歌曲,加强基本功训练,在课堂上更好的抓住音乐本体并表现音乐的美,最快的吸引学生进入到音乐学习情境中去,达到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音乐课堂就是我们的阵地,课前我们更要立得住、站的稳,要从学生的角度多思考,多想办法,充分发挥音乐教师、音乐课特有的魅力,让音乐成为吸引孩子的一股清泉。备课中始终贯穿以美育人、以情动人的原则,求真务实,让学生得到真感实受;备课中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授人以鱼,授之以渔”,为学生今后自学音乐发展的需求打好基础。变课前音乐课成为一种享受,或者成为一种幸福,从而真正达到有效课堂。(作者单位:西安经发学校)

猜你喜欢

前奏曲音乐课情感
《前奏曲NO.1》钢琴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钢琴前奏曲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