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生活的课堂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天地

2014-03-09朱明玲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苍耳蜗牛种子

朱明玲

我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多年,我教学的最大感触是孩子们喜欢科学课,对周围的物质世界非常好奇,拥有认识世界的最大潜力。作为科学教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潜力呢?如果孩子们的好奇心得不到鼓励而一点一点丧失,这扇门没在美丽的花园星空下敞开过,就被教师扼杀在童年的摇篮里,不就太可惜了吗?这个问题困惑着我,也时刻提醒着我去探索,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寻找着,尝试着找到这把钥匙.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我校实际,针对课改后的教学内容,我觉得别老把孩子关在教室.让孩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才是对学生启蒙科学教育进行学科探究的最好天地.下面就此谈一谈我的教学体会,愿与你分享我的快乐教学.

一,科学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我在执教《蜗牛》一课时,发给每个学生一个放大镜,一个昆虫饲养槽,一张观察记录表,宣布今天这节课内容是去校园里的各个角落寻找蜗牛,捉些蜗牛回来饲养.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欢呼活跃脸上写满喜悦,有些学生还没有等到老师把话讲完,已经迫不及待,做好跑出教室的准备,几分钟后不断有学生过来汇报他们的战果:“老师,我找到大蜗牛了”“老师我找到了三只蜗牛”“老师人看蜗牛下面有白白色的东西是它的卵吗”“老师,小的蜗牛要不”……我问孩子们,你们是在哪里找到蜗牛的呢,他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汇报他们寻找的经过,有的说拨开草丛就看见了,有的说在花坛边的泥土上,有的说在花园看见像鼻涕一样的痕迹顺着向前就找到了,有的说…..在孩子们的发言中,我知道他们的收获还不少,有些发现是老师平时都没有注意的,这节课在孩子们愉快的寻找,观察,讨论,交流及记录中了解了蜗牛的生活性,每组的饲养槽都有了一两只小蜗牛,为饲养蜗牛,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做好充分的准备.比起把学生关在课堂里照本宣科,不亦乐乎

二,创设课外科技空间,让科学知识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我的学生最喜欢和活动之一.我每在各班都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开展这样的活动,我四年级下册教学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后,学生对种子的有些散播方式不是很了解,如;“苍耳”怎么会粘在人和动物身上呢,鸟怎么也会传播种子呢,为了让学生解决这些质疑.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小山上进行实际考察,通过学生带好笔和观察记录表, 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交待好安全注意事项后.我和学生兴高采烈地出发了,在路边,有些同学看见一棵蒲公英,摘在手里鼓着小嘴轻轻一吹,只见无数洁白的毛绒绒的小伞在天空自由地飞舞着,有同学炫耀说;“是风把蒲公英的种子吹走了,它落在哪里,哪里就是它的家”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小山上,这时只见有许多同学的裤腿上都粘了许多个小毛乎乎的小球,有的同学正在拨掉那些小球住地上扔呢!我顺势问同学们:“粘在你们身上的是什么?你们观察一下它的构造怎样?为什么会粘人呢?” 有同学说:“老师这是书上说的苍耳吗?会粘人和动物身上,原来它身上有毛乎乎的小剌呢!”我及时鼓励同学们,你们观察很仔细,这就是苍耳,它为生存繁衍,借助人和动物将它的种子散播出去.同学们在小山认真地观察着,记录着,每一组都那么认真,不时有同学问我这样那样的问题,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欲被彻底的激发出来了,回来后在学生的观察日记中这样写道:种子传播方式真是千奇百怪,大自然的许多澳秘正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

三.劳动出真知.科学贵在观察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条件好了,四季不清,五谷不分,连许多农村孩子都不清楚植物的一生要经过几个阶段,别说城里的孩子 了,即使知道的也不外乎是纸上谈兵,具体哪个阶段有哪些变化以无从知晓,针对这一现象和课后的教学内容,我在上三年级,《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充分利用学校种植园地,把种植园地分给每个小组,把凤仙花的种子发到每个每个小组,观察种子的构造,从种子的萌发开始,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解段的明显变化作认真的观察,并进行详细的记录、描画。经过长达几个月坚持不懈的观察和认真的记录,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明白了植物一生经过由种子萌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等阶段,体会了劳动的辛苦,了解了生命的可贵,既学到了知识,也懂得了爱惜生命。

四、亲临其境,言教不如身教

在五年级科学《环境》一单元里讲了动物与环境、植物与环境、保护大自然等诸多内容,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了解随着竞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也凸显严重,要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明白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要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一道理,切实理解环境的重要性。我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凤冈水泥厂和垃圾堆放地,当孩子们看到凤冈水泥厂的上空浓烟密布,烟尘四起,周围的山不在绿、水不再清、天不在蓝,居民住宅包裹在灰尘中而家不在美时,学生对工厂的废水废气污染问题就不言而喻了。接着考察了垃圾堆放地,当同学人还未到时,就有同学闻到垃圾堆放地散发的臭味,当亲临现场,看见不计其数的一次性塑料袋,既破坏了境,也浪费了资源.学生自然明白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重要性.学生这次考察感触颇深,学发许多科技小论文,通过写信的方式,提了许多保护环境的合理化建议,自身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增强了科学知识,还提高写作能力呢?

总之,我觉得科学课的教学实施要以探究性为核心,最重要的是实现“教”与“学”的归真,让学生回归现实,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回归生活的课堂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天地,学生会在这片天地里长出科学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猜你喜欢

苍耳蜗牛种子
悄悄来到的苍耳
会“说话”的苍耳
桃种子
苍耳先生
幸运的小种子
仙人掌和苍耳
可怜的种子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