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班级文化 营造育人环境
2014-03-09殷磊
殷磊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学生在学校可以同时受到两种教育,获得两种知识;一种是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一种是无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有意识地学到的知识是专门的学习学到的,而无意识学到的知识是他们受到人文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中看、听、与人交往时所获得的知识。杜威先生在这里所说的人文环境,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谈及并且努力实施的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是心灵的归宿地。而富有人性、感性、个性的班级文化,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为人文的生命关怀,引领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过程中,启迪其智慧,陶冶其性情,温暖其心灵,充盈其精神,达成生命的自我实现!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建立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能直接体现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与教育和学习相融合的外部文化环境,既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长期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又让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习惯。
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班级文化建设要求教室必须是课桌整齐,门窗鲜亮,地面洁净。我认为,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因此,平时大家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看到纸屑主动捡,课桌椅歪了随手扶正,卫生洁具摆放整齐等,从而让每个小学生都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2、美化教室墙壁,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1)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
(2)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可以悬挂一本“好人好事”记录本,可以挂上班级活动的剪影,让小学生置身于受教育的环境中。
(3)教室侧面墙壁精心布置诸如“展示台”“我最棒”等板块,“展示台”里为表现好的学生贴上星星,让学生有一种竞争和挑战的意识;“我最棒”中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书画作品,让学生在展示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从而让他们的个性不断地得到发展。
3、设立图书角,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一种状态。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钥匙,是到达知识彼岸的有效途径。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接受文明的洗礼,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一种状态,提升个人的生命质量。
4、建立生物角,丰富课余生活。
在教室里设立生物角,不仅能美化教室环境,让学生在课间观赏这些生物,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还能使学生增加一些课外知识,陶冶情操,这也关乎班级文化的建设。所以,利用教室空间,布置了班级生物角,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求学生对植物包干负责。
5、开通班级博客,展示个性风采。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构建班级网页,开通班级博客,使之成为班级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内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文化活动,实现课外生活的多元化。师生们可以集思广益把版面设计的内容丰富、独具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制度文化建设,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强加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班级公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因此,制订的班级公约是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班级集体表决形成定案。然后把集体表决的定案制定文本,挂在班级墙上,依公约来处理班级事务。这样,学生就不会无据可依了。
2、建立和健全班级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建立标兵栏,每周选一次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把这些选出的学生名单和照片放在标兵栏内,以此来激励学生。
3、积极开展小组竞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约束。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相互教育,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身正为范” 、“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极为重要,教师的教育风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格。班级管理制度不只是约束学生,对老师同样具有约束力。比如公民道德建设要求学生讲诚信,教师在平时就应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为了教育学生遵守课间时间观念,我们老师总是课前两分钟到达班级门口,等待上课,学生看到老师能够早早在班级门前等候上课,他们也就会快速进入教室等候上课。
三、开展有益集体活动,努力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它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很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开校初我就以《我是班级小主人》为题召开了开放式的主题班会,通过多种渠道教育孩子们要热爱班集体,并树立我是班级小主人,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班级荣誉感。
在重视参加学校活动的同时,我也重视开展班级活动。开学伊始,结合学校的方针,我们开展了“文明教室”活动,要求学生做到:人离座,凳归位;人离教室,书本文具放进书包里;坚持打扫卫生,重在保护环境等。三八节,母亲节,儿童节开展“小手牵大手,幸福童心促真情”活动,让学生为父母做家庭服务。通过各种活动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胆识和意志,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更加奋发向上,在积极的参与中进行着自我教育,在共同的活动中增进了友谊,使班级成为一个更富有凝聚力的、同舟共济的文明集体,一个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味的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它使每位同学感到大家庭温馨、温暖、快乐。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