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度对策研究
2014-03-09吴娴娴
吴娴娴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高职高专医药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如何才能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该文意在通过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医药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观念,从而为培养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日益增加,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就业难现状。然而在企事业单位看来,“招聘难”也不是一件新鲜事了。“就业”和“招聘”本应是一对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同一体”,但却为什么会存在一方面是千方百计地想解决“就业难”,另一方面却对“招聘难”一筹莫展的现象呢?当然,导致这种矛盾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我国产业结构失调、高等教育结构不对口、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大学生就业观念及用人单位对于学生能力不切实际的要求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率来获取更高的利润,不断的做出各种改变,而与此同时,学校的教育却没有跟上企业的脚步,高校教育同企业需求差异越来越大,所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要求,反而需要企业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去培养,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是许多中小企业所不能接受的。与本科院校相比,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更加令人担忧,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跳槽频繁,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这些现象都要求我们思考高职高专生的培养问题和就业问题。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度现状分析
1999年以来,国家为提升国民素质,普及高等教育,大规模合并、新建和升级了一些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并且进行了扩招,使得我国大学生在校人数持续增长。而高职院校在所有高等学校中属于对生源要求较低的一类院校,因此在学生入学时就存在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差的问题,这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形成了更大的挑战。
1.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专业技能不足。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学习风气不正,许多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前的学习成绩较差,底子较薄,因此许多学生在入学时已经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更加不努力的学习,转而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在校期间没学到专业技能,走出学校后难以满足岗位对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
工作能力低。当前一些高等专业院校对学生的教学方式还较为死板,平时对学生注重理论教育,很少结合实际,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动手操作。此外,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对于职业道德、岗位要求缺乏应有的认识,许多学生在工作中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因此很难经受住用人单位的考验。
心理素质差。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集中为九零后,这一代人基本没经历过艰苦的生活,这也导致他们做工作的时候挑三捡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个性张扬的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冷静的解决问题,依赖性很严重,当解决不了困难时,容易被挫折打败,造成极大的心理落差,不能适应残酷的现实社会。
2.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度现状分析
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有差异。由于市场环境时刻变化,社会职业岗位也跟随市场时刻发生变化,但是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及时调整,此外,人才培养还需要一定的周期,这些因素都导致学校专业与职业岗位需求不对等现象的产生。
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脱节。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仍然以成绩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这就造成了培养方向的偏失,使得有心学习和有能力学习的学生对于理论掌握较好,确没有达到岗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岗位需求不同,使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就业教育与就业形势错位。目前高职高专的就业教育只针对毕业生,对学生的就业教育不全面,难以起到有效的效果。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主要针对高年级同学开展,直接导致学生就业意识很难从入学时培养。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匹配度对策探析
在日常教育中注意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在日常工作中,除了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以及较强的素质,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能够与团队进行合作。因此,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和技巧,让用人单位尽快看到毕业生身上的闪光点,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学校应该转变教育模式,将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一同进行,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尽快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建立合作平台,使学生尽早的到企业中参观学习,真正的了解未来岗位对学生的要求,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参与社会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打破现有的评价指标,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建立多维度的学生评价体系,这有利于鼓励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成为能力更强的合格毕业生。为此,学校可以加强学生各方面活动的训练,是学生积极的参加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院校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应该时刻关注市场环境,积极的为毕业生就业开道铺路,以市场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为此,可以经常开展专题讲座,让具有说服力的企业家进入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传授经验,使学生更早的认识社会,更早的进行职业定位,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