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东省青州市为例探讨经济转型期花卉产业发展前景
2014-03-09韩红霞
韩红霞
花卉业被誉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在经济转型期花卉业如何抵御风暴,稳步增长至关重要。加快转型,调整花卉品种结构,面向大众消费市场;提高科技水平,培育自主品牌;加强信息、流通体系建设,完善营销模式以及现代的花卉行业理念对花卉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三公消费”的严格控制,全国范围节俭之风盛行,这对许多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花卉业就是其中之一。随着企事业单位会场取消摆花,办公场所不租赁大型绿色盆栽,禁止公款购买花卉等走访慰问活动等,国内花卉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利润急剧下滑,花卉产业面临艰难的转型。
一、青州市花卉产业概况
青州花卉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993年以青州万红花卉有限公司成立为标志,花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进入发展阶段;2001年以举办首届花卉交易会为标志,青州花卉进入产业化阶段;随着2007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青州花卉进入现代化阶段。
青州市高度重视花卉产业发展,以打造花卉专业市为目标,实施“品质提升、品牌发展、区域发展”三项战略,在资金、政策、科技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市花卉种植面积11.8万亩,产值38.7亿元,花木生产专业村163个,从业人员11万人,年花木交易额69亿元。主要花卉品种有桂花、杜鹃、仙客来、蝴蝶兰等3000多个品种。其中,草花产量全国第一,杜鹃产量全国第二,蝴蝶兰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拥有花卉专业运输车两千多辆,花卉产品远销30多个省市区直辖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花卉苗木集散中心和南花北运、北花南调的中转站,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盆栽集散中心和花卉物流中心。2013年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中国花木产业示范基地” 、“中国花卉苗木示范基地”称号。
二、青州花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青州花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转型,这些问题尤其显现出来。
品种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青州市花卉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但从花卉的类型来看,观赏苗木的市场需求量比较大,但种植观赏绿化苗木的花农却不多,在供求上还存在着明显错位。另外,大型盆花、盆景等主要应用于节日、大型商务活动等的花卉居多,而鲜切花、小型盆栽等居民日常消费的品种却数量很少。
缺少大中型龙头企业,科研严重匮乏,致使很多主导品种更新缓慢且品种单一。即使有品种更新换代,种子、苗木也都是直接买的别人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组织化程度低,流通体系不健全。目前青州大多数的花卉企业和花卉种植户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单家独户进行栽培和销售,栽培技术落后,生产经营管理不善,市场规范化管理落后。信息分布不均衡,市场销售秩序混乱,市场交易手段落后等也普遍存在于整个流通环节。花卉期货、网上市场等现代交易手段很缺少,偶尔一两家也不成气候。
相关产业发展滞后,行业局限性明显。作为花卉产业链最顶端,附加值最高的花卉加工业,如干花加工,鲜花保鲜等产业在青州基本空白;花卉包装业、花卉创意设计业、花卉冷藏业及花卉保养等花卉服务项目也没有出现。花盆生产、花卉专用肥料、花卉培育基质等花卉相关用品也没有大的生产企业。另外花卉产业没能与文化、旅游等其他行业很好的衔接,实现多方共赢,行业局限性仍然存在。
三、经济转型期实现花卉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国家一系列新政策的落实,花卉产业已经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对青州市花卉业是挑战也是机遇。加快转型,借势调整、实现花卉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一)调整品种结构,培育自主品牌
缩减政府用花品种,增加百姓消费花卉。随着八项规定和节俭风的实行,一品红、红掌、菊花等政府用花和红豆杉、长寿竹等高档送礼盆栽、盆景销量大幅下降,致使中高端花卉销售受挫。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商务会议、酒店、庆典以及百姓消费逐渐成为花卉市场的主力军。花卉企业要找准风向标,缩减政府类用花的种植,逐步向大众乐衷消费的切花、小盆栽等品种靠近,抢占先机并拓展周边省市市场。引导花卉企业错位经营,由年节集中供应向常年供应转型,草花花卉企业生产向庭院绿化、城市美化方向转型,进一步规避花卉年节期间集中上市的风险。
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培育自主品牌花卉。科技是花卉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抢占制高点,从而创造花卉产业发展品牌。必须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进行花卉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加快花卉龙头企业建设;实施品牌工程,大力发展花卉高新品种,依托专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培训基地和研发中心,将产、学、研结合起来,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花”品牌。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科研、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引导花卉企业由生产型向种苗研发型转型。
(二)建立科学产业规划,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
完善产业政策,确定花卉产业发展模式。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市场信息、专业技术、优良品种、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加大对花卉产业的资金投入。科学确定花卉产业化发展模式,采取建设花卉产业基地集群或者“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强各企业间合作,实现花卉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高效益化方向发展。
健全信息收集网络,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的市场信息和流通体系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要加强花卉流通体系的建设,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完善流通队伍布点建设,力争做到与全国市场对接,提高花卉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速度,保证市场信息传递准确,使花农、花卉企业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建立面向全世界的花卉营销体系,建设流畅的网络体系和电子交易体系,促进大型花卉生产企业和花卉市场电子联网,实现网上交易;加快物流体系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和监督。
(三)树立现代花卉理念,突破花卉行业局限
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建立科学的花卉产业体系,力争涉及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把花卉产业建成包括种子、苗木、观赏植物培育,干花加工、鲜切花生产、花卉深加工,花卉包装、保鲜、储运、园林器械设施、配套专用物资、教育科研以及技术推广服务等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大产业。
拓展品牌效应,实现共赢发展。花卉产业品牌效应逐渐突破行业局限,延伸到了餐饮、旅游、文化、会展等各个方面。以每年一届的花卉博览会为契机,打造全国知名的花卉休闲旅游区,将花卉、城市、文化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实现花卉旅游、花卉文化、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多方面优势资源,规划建设主题鲜明、特点突出的花卉公园、花卉社区、花卉街道等形成多产业优势互补、互为促进的局面。
(作者单位:青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