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活动 + 主题实践:双轮驱动推进文化落地

2014-03-09朱爱红

军工文化 2014年9期
关键词:主人翁职工活动

文/朱爱红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当顶层构架完毕,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建成后,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推进企业文化的落地,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简称“十四所”)从2002年起全面启动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并于2004年完成了企业文化的顶层架构,建立起以“尽责、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此后十年来,十四所以价值理念的导入为核心内容,以活动为载体,以主题实践为主要突破口,促进企业文化“知行合一”、“以文化人”,赢得了专家、学者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了首届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首届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等诸多荣誉。

文化活动实现寓教于乐

认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但认知并不只是熟记理念口号,而是对企业理念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是理解基础上的烂熟于心,内化于心。因此,文化建设首先要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全员宣贯。而这宣贯,又非空乏枯燥的说教。在企业文化宣贯中,十四所坚持寓教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把企业文化所倡导和弘扬的价值理念及其丰富的内涵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效地提高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十四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尽责、创新”。在其内涵阐释中,最高层级的责任就是国家责任,是“科技报国、电子强军”的责任,这与十四所60多年来所坚守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军工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为了宣贯、传承这一核心理念,十四所将建所6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十四所人在承担大量大型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所表现出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爱国情怀、爱所情怀”,通过文化故事书、视频宣传片、舞台剧、所歌、主题演讲会、座谈会、所花所树等丰富多彩的载体展现出来。

某预警机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十四所国防科技人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所创造的一个奇迹,在我国武器装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属于激发民族豪情,扬国威、振军威的产品。在该产品研制中形成了:“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的预警机精神。以预警机精神的提出为契机,十四所开展演讲活动、宣讲活动,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空警2000》等多部电视记录片,广泛宣传、大力弘扬预警机精神,不但给予了全体预警机参研人员很好的精神激励,也极大地鼓舞了其他产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士气,促进了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

中华神盾雷达是十四所研制的另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十四所通过调研、座谈和广泛征集职工的意见,不但赋予了这部凝聚了十四所人心血、承载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梦想的雷达一个好听的名字——“海之星”,而且归纳、提炼出“使命高于一切、团队坚不可摧、创新永无止境、荣誉催人奋进”的“海之星”精神,编写了《海之星》文化故事集,开展了“海之星”精神的阐释、宣传活动。

军工精神的提炼与宣传,使科技人员的自豪感、荣誉感、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使科技人员献身国防建设崇高事业的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科研人员从中所获取的精神激励是任何物质补偿也无法替代的。

几年来,以重点军工型号产品的研制成功、以所庆纪念日等为背景,十四所先后编写了《海之星》、《天虹》、《永远的丰碑》、《永远的怀念》、《远望》(上、下集)等军工精神系列丛书,创刊了《聚焦企业文化视点》等体现、传播十四所特色文化的书籍、期刊,策划、制作了电视回顾片《巡天》、企业形象宣传片《创新永无止境》以及介绍中国雷达技术奠基人、工程院资深院士张直中同志先进事迹的电视片《一片丹心报祖国》等。这些书籍、视频光盘,还作为十四所对外接待的材料被广泛赠予前来视察的领导和来访的客户,赢得了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各级领导的好评。

在所庆60周年之际,十四所职工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一路同行》,通过一家三代十四所人献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故事,生动再现、深情演绎、深刻诠释了十四所人60年来践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核心价值观。该剧在全所演出近十场,场场爆满,引起全所职工的强烈共鸣,深深地激发了广大职工作为军工人的荣誉感、自豪感和爱国、爱所情怀。

此外,十四所还邀请曲作家田歌、词作家郑南创作了所歌《放歌梦世界》,把十四所人对国防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豪情、梦想、追求,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愿景写进歌词,并邀请著名歌手谭晶演唱,请爱乐乐团演奏,请艺术学院的老师深入全所各单位为全所职工教唱所歌。每逢重大活动、集会,十四所都会播所歌、唱所歌。还把所歌编成了所区电话的彩铃广为传播。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立体的、多样化的文化媒介,十四所人崇尚的价值理念变身为一个个生动的文化故事,一个个具体的物化形象,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改变着多元价值背景下十四所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主题实践推进知行合一

企业文化重在实践,在于行动对理念的践行,在于通过反复地实践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不能仅仅止步于职工的“知”,而要实现“知”与“行”的合一。10年来,十四所探索并构建了一条“发现一个问题,导入一种理念,建立一个规范,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作风,培育一种文化”的“六个一”主题实践路径。具体地说,主题实践活动就是针对不良文化现象,从破解某一具体问题切入,帮助职工通过主题实践,从改变行为、改变习惯入手,改变心智模式,实现文化引领;通过主题实践引导职工进行自我审视,主动发现问题,主动纠正不良文化现象,实施自我教育;通过聚焦并破解具体问题切入,举一反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过点的深入,采用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各个击破的战略,矫正隐藏在管理问题背后的文化问题;通过营造氛围,优化流程,建立规范,固化制度,提升执行力,帮助职工建立行为习惯。

↑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对十四所的文化高度赞扬

基于长期以来在我国雷达行业特别是预警探测领域的引领地位,基于长期以来在雷达研制领域所积累的技术创新能力、装备制造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十四所的文化中滋生着浓厚的优越感和“老大”思想。针对这种不良文化现象,十四所结合某竞标项目的流标,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题,导入“突破,从观念开始”的经营理念,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培育职工的忧患意识,促进职工从思想和行为两个层面彻底摒弃“老大”思想,告别“等、靠、要”,走向“抢、逼、围”,并以“眼界决定未来”的胸怀与兄弟单位一起走向“携手共超越”。

2009年十四所新区建成,新区占地面积2500亩。为了加强新区的内部管理,把新区建设成现代化的雷达工业基地,十四所出台了一整套园区管理规章制度。为配合规章制度的执行,针对全所迁入新所区后的环境维护问题,十四所文化办组织策划了“爱国、爱所、爱岗、爱护新环境”主题实践。主题实践活动中,通过“百景千色——新所区”摄影比赛等一些列活动,为主题实践提供了支撑。

为了使核心价值观“尽责、创新”从理念层面转化为全员的行动,在十四所党政领导班子的倡导下,所文化办瞄准所里普遍存在的“创新力、执行力”不足的文化现象,精心策划了提升“创新力、执行力”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中,所党政一把手亲自动员,所企业文化办公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准关键切入点,立足活动的可操作性,以职工习惯养成为目标,从活动意义、规定动作、方法步骤、总结闭环、效果检验等方面着手,编写活动方案和学习材料。全体所领导班子成员分头率领文化办成员逐一深入研究部、试制工厂、后勤保障部门调查研究,所长一个人就走访调研了19家二级单位。所到之处,所领导从管理、文化的角度帮助基层梳理问题,制定主题实践活动整改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当年度活动阶段性结束时,各基层单位累计取得活动成果52项。为了推广各单位的优秀经验,文化办按照“共性成果复制推广”、“共性经验学习借鉴”的原则,精心选出12件成果,编写成《十四所提升创新力、执行力成果库》。此次活动先后历时两年,在提升全所创新力、执行力的同时,也在所内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文化、执行文化氛围。

针对全面实施劳动关系合同制背景下,如何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组织策划了“提升主人翁意识”主题实践。活动中,立足员工和企业的相互依存关系,结合企业特色和员工自身诉求,将主人翁意识细化为“两大类八大条标准”,并从标准宣贯、敬业爱岗、爱所如家、创先争优四个方面推进主人翁实践。最终,通过优秀主人翁故事征集、优秀主人翁评选等树立了一大批敬业爱岗、爱所如家的优秀主人翁典型,弘扬了新时期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主人翁意识”主题实践,被评为十四所“管理创新奖”。

十四所坚持活动与实践“两轮驱动”推进文化落地,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在视察十四所时,对十四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军工特色文化倍加赞赏。在十四所所庆60周年之际,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欣然为十四所题诗一首:“八千里路云天外,六十功名家国中。海陆空天皆眼界,江山社稷乃心胸!”

猜你喜欢

主人翁职工活动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 你我都是主人翁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小区治理如何跳出“泥淖”——“主人翁”意识是必备药物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