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园的高职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03-09郁兰刘玲
郁兰,刘玲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5)
1 前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代,开拓创新和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主旋律,而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就是创新。我们面临的是创新的新时代,呼唤创新教育。解决高职生就业难、提高就业岗位层次这个困扰高职院校的问题亟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消除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2 作为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客观性和价值
2.1 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从国外有关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阐释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应该注意的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视已有很长的历史,近年来更加突出。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已经相当普及和完善。例如,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几乎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在美国商学院,创业学普遍成为工商管理硕士的主修或辅修专业,哈佛大学和宾州大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培养有关创业方向的工商管理博士。不仅如此,在工程学院、护士学院甚至艺术学院都开始开设相关课程。
2.2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也强调了这一思想。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职生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高职生人才培养质量。
当代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其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产”和“学”,即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因此,要求学校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要求企业深度参与到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场所建设以及互惠互利的双向服务等活动之中,参与到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之中。
2.3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园成为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创业园作为“高职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主体,依托学校和有关部门、企业的联动,通过有关学生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共同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如今,创业园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平台作用,作为高职学院,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改变育人模式,以培养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基于创业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基于创业园的高职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2 完成基于创业园实际项目的工作任务。由合作企业以课题形式向学生下达具体项目,由企业兼职教师、学院教师、学生共同组成设计开发团队,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项目一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无缝衔接,提高高职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3 产品研发。依托创业园,学院与企业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产品研发,申报创新资金项目等,同时结合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的特点,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
3.4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 并在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与学院实行人才互通,共同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3.5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大学生创业园为基地,大力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由企业兼职教师、学院教师、学生共同组成设计开发团队,共同开发设计产品,企业从优秀作品中挑选可以生产的作品,组织生产,形成销售的给予相应报酬。双方可共同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可共同申报国家和行业的专业大赛、专利申请,互惠互利,互相支持,与企业合作,达到双赢。
4 结语
基于创业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大学创业园发展刚开始起步,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大学和创业园的功能定位上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国家对创业园的政策也有待优化,使创业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学生创新培养教育还需要多方统筹协调,有待各方的共同努力。
[1] 林烨. 浅谈外国大学科技园对我国高校创办大学科技园的启示[J].中国科技产业,2002(156):16-17
[2] 张跷凌. 大学科技园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创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技产业,2007(08):242-245.
[3] 王敏. 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和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8(09).
[4] 沙洪成. 创建大学科技园的战略构想与运作[J].经济师,2004(09).